<h3>我们有充沛的理由赞颂自己的生活——我觉得这就是给时光以生命。</h3><h3>这一次,我们真就走在时光的生命里,从高山坐上地方火车,边走边看这个冬日里毫无掩饰的另一番生命的景象!</h3> <h3>小青蛙是下吕的吉祥物。因为"下吕"(Gero)的日文发音和"青蛙"的日文发音很接近,而"青蛙的叫声"又正巧与"下吕"的发音近似,所以青蛙成了下吕的标志符号。</h3><h3>青蛙能带来吉祥和好运,下吕人是相信的。</h3> <h3>下吕,朴实素颜。环拥于南飞驒群山之中,下吕兀自以自己的步调度日,要不是飞驒川流水潺潺,提醒人们岁月流逝,时空彷佛凝止不前。放眼苍山、清涧、和屋,恬静清幽;山岚蔚气,风大到要把人带走吹!虽阳光明媚,空气冷冽新鲜街道宁静干净;入夜,一盏盏鹅黄灯火闪烁,久久散发着和风物语的魅力。</h3> <h3>没有目的地在这寂静的街上逛游是怎样的一次自在的体验!在明灿的阳光之下,微风吹来远方的味道,随风飞舞在这静静的被风吹过的街道,在风中飘散,飘散.....</h3><h3><br /></h3> <h3>下吕安静的街上,随处可见具有传统风格的和式住宅。这种淡雅、清寂的趣向、朦胧的画面感与幽暗的壁盒十分的协调。寂寞、淡淡的阴影永远不变的静静的沉寂,给人一种虽在尘世之中又在尘世之外的超尘脱世的完美境界。</h3><h3><br /></h3><h3><br /></h3> <h3>雨情公园,其实是以一个日本诗人"雨情"命名的。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座耀眼的猩红色的木桥,远远地在冬天枯木衰草中横越过一条淙淙流淌的溪流(河),背景竟是冬天里茂茂葱葱的森林。这是我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的色彩,有些"挪威的森林"之幻觉。沿着河边石梯一直朝前走,那股潮湿温润裹挟着青春都快要过去的干涸,只在这个当口朝我扑来,鲜活,猛烈,带着一丝不被察觉的疼,在一种衰哀的强烈色彩之下,这种突兀,让我获得真实存在的感受,清新、朴素、自由!</h3> <h3><br /></h3><h3>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h3> <h3><br /></h3><h3>少年时我们追求激情,成熟后却迷恋平庸,在我们寻找,伤害,背离之后,还能一如既往的相信爱情,这是一种勇气。</h3> <h3>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h3> <h3>肥皀泡泡飞了</h3><h3>在日本,这是一首像《晚霞中的红蜻蜓》一样有名的歌,妇孺皆知。 夏天的傍晚,常常能看见这样的情景:孩子们在小公园的土堆上,左手拿着一个小红瓶子,右手拿着一根细细的小管子,一个接一个地吹出大大的肥皂泡泡。肥皂泡在夕阳的映衬下,反射出五颜六色奇妙的光彩,慢慢飞向天空,然后,转瞬即逝。 那时候就响起了《肥皂泡泡飞了》的歌声。</h3><h3>肥皂泡泡快快飞, 飞到高高屋顶上</h3><h3>飞到高高屋顶上, 破灭消失无影踪</h3><h3>肥皂泡泡不见了, 再也飞不起来了</h3><h3>刚刚成形马上就, 破灭消失无影踪</h3><h3>风儿风儿不要吹, 让她好好飞一回</h3><h3>这首歌,其实是作者野口雨情为女儿作的。大正2年(1922年),野口与几位音乐家同仁在四国巡回演奏,旅途中听到了两岁的女儿因痢疾死去的消息,悲伤之余,作了这首哀悼的歌曲。 这个世上,许多美丽的东西都是脆弱而难以持久的,彩虹、露珠、昙花、绯樱、飘雪、肥皂泡泡......当然,你知道,还有,爱情。</h3> <h3>日本有三大有名的温泉,在江户时代,曾服事德川家康、秀忠、家光、家纲等四代将军的儒学家林罗山在诗文集中记述:全国温泉当中以草津、有马与下吕为天下 三大名泉,因此这第三座温泉就是位于日本岐阜县的下吕温泉了。</h3> <h3>下吕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热资源与"泡汤"文化,我们赶赴下吕的目的就是享受这雪山群绕里的泡汤。</h3><h3>在日本,泡温泉基本上是"裸泡"。他们把温泉当作是每个人都要找寻的"心灵故乡",所以认为在裸体的情况下,可以让身体与温泉彻底接触,从而吸收温泉水中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更重要的是,在裸体的状态下,人们更可以坦然相对,洗涤身心,融入自然的意境。</h3> <h3>在这里风吕的目的不是为了"浴",而是为了"泡"。室内汤池部分非常大,中间是围成一圈的坐式冲淋,最美好的的部分自然是户外的汤池。从浴场另一侧拾阶而上推开落地的窗门,便能来到户外飞山之汤。一切都显得极致的完美。当你赤裸身体站在黑夜夜风凛冽中,呼吸着山上雪风的青凛,顿时你由衷地感谢上帝赐予的灵与肉的洗涤,最后,你徐徐地把自己慢慢浸泡到在夜色中冒着热气的温泉池水中.....。在日本这样一个温泉极其丰富的地方,日本人的洗浴可能是最有意思的一件日常不可缺之事。作为一个亲身参与体验风吕的游人,她们的洗浴过程激起我的兴趣和好感。女人们进来先淋浴,而淋浴的方式绝对有趣。每一个淋浴台都很矮,女人们不是站着淋浴而是坐在小凳子上,面前是洗漱台和镜子,洗漱台上应有尽有的洗浴用品,不同花洒的喷头。不知道是为了方便日本女人洗浴时叽里呱啦喜欢慢慢聊天呢还是因为这种设计方便了爱聊天的女人,总之,我猜想,即便不到池子里泡着,女人们也可以在这种坐着淋浴的方式中尽享乐趣。</h3><h3>温泉非常清澈,整个风吕池我一个人坐在一块礁石上,哗哗流水,静谧安详,抬头仰望天空,就见繁星点点,隐约间间一丝丝水蒸气向天空发散着。在这样的静谧中,身心温润,情愫悠悠。</h3> <h3>喜欢自然野趣的人,不妨走下飞驒川河床,试试露天公共浴场,因是冬日,我们无缘见到日本欧吉桑赤裸身子面对桥上过往游人一点也不以为意的满脸陶醉沉浸水中的样子。但是,路边街角,也有不少的小型汤池,只要你想,随时可以坐下来,脱了鞋袜,就在这街边路头泡上一泡。据说"鹭之足汤"是下吕温泉乡最早的温泉,木制的屋沿和长椅尽显着和风和韵。泡足的趣味也在这一泡一起略有点难为情的低声的嘻嘻哈哈中了。</h3> <h3>其实,下吕其实就像昆明的安宁一样,是个温泉小城,当然这里更十足!满街都是温泉,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脱了鞋袜坐下来泡一泡。不同的是这里更安静、干净而有序。</h3> <h3>望川馆</h3> <h3>下吕望川馆((Bosenkan)是下吕市最大规模的露天温泉,也是一家民俗旅馆。和式,这里可以一边眺望飞驒的自然风光一边享受日本三大名泉之一的下吕温泉。(只是泡温泉的我时候是不能拍照的)有约3,630平米的日式庭园,给人们来这里散步观景酒店服务一如在日本经历的一样:礼貌、周到、精细。人们把工作当成工作在做。儿子泡澡回来,看到了人家的介绍,说是这是一家家族企业,从文正时代就开始,已经是十一代了!</h3> <h3>儿子因和朋友有约提前走了。要回名古屋,又想多看看沿途的风景,我决定还是坐 Local Train 这就意味着要在好几个地方下车换乘。没想到,心中无数的忐忑不安竟然在一张小小的纸片上消失殆尽。我就是拿着这张望川馆工作人员帮我写的换乘路线,在火车站几次都有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解释,一路上顺顺利利就到了名古屋。一次次地被日本人的工作态度感动得一塌糊涂。</h3> <h3>这是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帮我打印出来的换乘路线。</h3> <h3><br /></h3><h3>这是一间地道的和式客室,一进房间就有淡淡的木香味。打开和门,于榻榻米上席地而坐也能望见窗外远处流通的飞弹川和青山。客室的面积并不局促,卫生间,和浴室是分开的,在走廊的左右侧。衣物及行李可以放在卧室的柜子中,旅馆给客人准备了颜色各异的传统浴衣。</h3> <h3> 和式设计风格的酒店房间,分割是用推拉格子门平滑移门,可开可闭,内外通透,不占空间,构造简单,门窗是纸糊的,墙、门、窗、围护结构、采光、通风多种功能合为一体。地板上铺设草编"榻榻米"席子。一进房间,儿子就跪坐其上沏茶,品茶、开始谈天论地。</h3> <h3>入住望川馆,我预定的是包含早晚的。餐厅在一楼大厅一侧,落地窗正好对着入眼的日式花园。在这样的景致环境中品尝下吕被誉为用飞驒当地食材奉上最为用心的料理自然惊喜、满足,一切名不虚传。到场之后有女将引领入席并服侍点火、盛饭,服务无可挑剔。早餐的配置比较清淡一些,秉着日式养生哲学菜式并无太多荤食基本由当地蔬菜、豆腐及味增等组成,主食是一段品质极佳的鲑鱼。各种小菜、刺身、煮物、汤水、豆腐,各盛精巧的器盘中,无论是刺身入口即化的珍味还是当地温泉水煮鸡蛋的滑嫩,还是味增汤的醇厚,甚至最后的甜品的甘爽都令人回味无穷。</h3> <h3>温泉水煮鸡蛋,滑嫩鲜美</h3> <h3>刺身</h3> <h3>炭烤鲑鱼</h3> <h3>秋刀鱼</h3> <h3>豆腐</h3> <h3>小菜</h3> <h3>精致的饭后甜点</h3> <h3>最著名的合掌村当然在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白川乡,这里虽然只是世界文化遗产白川乡合掌村移住过来的一部分,那种原始部落的感觉已经完整的体现在眼前。</h3><h3>飞驒地区多雪的冬季是残酷的。合掌造建筑,正是展现对这种严寒适应性的标志。合掌造的名字来源于古时候人们用厚厚的茅草盖住屋顶,以便积雪落下,因其倾斜的角度,类似于双手合掌祈祷的动作,故以形取名。</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怀着随便看看的心里进了合掌村,结果远不是自己熟悉理解的那种民族村,(国内太多民族村,多是哗众取宠,以盈利为目的,粗制滥造)我感叹日本人做事的认真,一个小地方的民俗风情竟做得那么点点滴滴,规规矩矩。尤其是每个参观的地点都有不止一处的休息间,温暖的炉火或者暖气,让人感觉到一种得到关怀和尊重的满足。</h3><h3><br /></h3> <h3>小小的村落清晰地展现了飞驒山村过去的生活面貌,甚至还特意展出了一座正在建造中的小屋,如此精妙的建筑,都是用木头、茅草、绳子人工搭建而成,没有一根铁钉,充满了建筑者的智慧。</h3> <h3><br /></h3><h3>旅行之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而是看到不同的世界,看到不同人有不同人生活。你会看到它的晦暗与光明,冷淡与热情,平庸与精彩.....也许你不能完全接受所有多样性,但这是唯一可以"死而无憾"的过程。</h3><h3>要知道,生而为人,命途太短。</h3><h3>世界永远年轻,而你终将老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