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说走就走的骑行

快乐人生

<h3>一场说走就走的骑行——国庆皖浙天路骑行记</h3><div><br></div><div>人们说爱骑行的人都是“病人”,我应该算得上是一个。骑行十年来,流过的汗、吃过的苦不计其数。每次被行程折磨得要死要活时,都会说下次再也不骑了。可是,一旦体力得到恢复,那“病根”就会再次萌发。尤其是对一些强度大的自虐爬山计划简直毫无抵抗力。国庆期间,有朋友发出骑行召集贴:皖浙天路——荆州公路、太子尖四日骑行。看我在家坐卧不安的样子,孩儿娘问:是不是病了?我答:嗯!那就去骑吧!谁还拦着你!</div><div><br></div><div>10月4日早晨5点半,我和莫言醉骑友在植物园会合,开始了4天近600公里的骑行。7点多一点骑到南陵乌霞寺吃早饭。为了告知朋友们我的行踪,发微信一条:我病了/且病得不轻/国庆最后四天/我去皖南了/那里有条天路/据说可以治好我的这种病/不过,这病没法根除/除非这世上/没有了山/没有了水/更没有了路(记于南陵乌霞寺)。刚发完,一朋友回我:疯了!想想也是,在现代交通如此发达的今天,还依靠人力一天跑近200公里,不是疯了是什么?不过,有苦自然有乐。我们骑行的乐趣是一般人理解不了的。</div> <h3>我病了</h3><div><br></div><div>病得不轻</div><div><br></div><div>国庆最后四天</div><div><br></div><div>我去皖南了</div><div><br></div><div>那里有条天路</div><div><br></div><div>据说可以治好我的这种病</div><div><br></div><div>医生说,这病没法根除</div><div><br></div><div>除非这世上</div><div><br></div><div>没有了山</div><div>没有了水</div><div>更没有了路</div><div>(记于南陵乌霞寺)</div> <h3>骑行在205国道上</h3> <h3>205国道,泾县段界碑很有特色</h3> <h3>我的驴</h3> <h3>路过泾县中国宣纸文化园</h3> <h3>下午1点到达三溪古镇。三溪镇地处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西北部,因徽水、麟溪、玉溪三河交汇流入泾川而得名三溪。是旌德的北大门,离黄山风景区仅62公里。三溪古镇旅游资源丰富,有白鹭洲、滨河公园、古木桥渡口等,最著名的当属三溪老街。徽派风格的三溪老街,俗称南市街,系南北走向,全长约1.5公里,中间用清一色的石板铺设路面。两旁房屋是典型的清末民初的砖木结构。伫立街头望去,房屋之大小,门楣、门槛高低协调匀称,屋檐棂堂梁上雕刻栩栩如生的如四季花卉、飞禽走兽、喜剧人物“空城计”“百子图”“麒麟送子”等图案。如今部分老房子的门窗上、屋檐下依稀保留有诸如某某客栈,某某洋行,某某药店等字迹。三溪老街早在唐、宋时期已初步形成,到了元代王祯治理旌德时,已经是风气蔚然,市容繁华了,直至明、清达到鼎盛。当前三溪镇正着力打造骑行小镇</h3><div><br></div> <h3>路西魔鬼赛道</h3> <h3>午饭后向宁国市胡乐镇骑去,拟住镇政府所在地鸿门村。路过蔡家桥镇。蔡家桥也是一个典型的皖南山区古镇,保存下来的明清古建筑47栋,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还有保存较完好的私塾“凫山书院”,“菜籽号”老当铺。“九井十三桥”位于朱旺村中的朱溪河上,朱溪河上游的“闲云潭”是明代朱旺村兄弟翰林朱则淡、朱则波之一朱则淡伴月读书处,其亲笔手书的摩崖石刻“闲云潭影”四字清晰可辨,潭畔古戏台遗址依稀可见。“龙潭瀑布”,一布三迭;“观音庙”“龙王庙”寄托着古人对子嗣繁荣、风调雨顺的祈盼。距镇区2千米的十里长坑,是生态旅游景点,相传李白当年畅游此地,写下了一首《石壁山》。</h3> <h3>蔡家桥上两卧驴</h3> <h3>到达旌德县</h3> <h3>向鸿门前进</h3> <h3>到达千年古镇胡乐司:10月4日全天骑行178公里,到宁国市胡乐镇鸿门村宿。是夜,新月如钩!宿于西津河畔的客栈里,不能夜游不免遗憾!于是上网查阅胡乐镇的介绍。</h3><div>胡乐镇</div><div>,又名“胡乐司”,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其胡乐村为中国传统村落。不免感慨,徽州地区真是骑行的天堂,在这里转山转水,一不留神就是古村落、千年古镇,一条不起眼的古道,说不定就是当年人马川流不息的驿道,骑行或徒步于其上,阳光透过树梢撒在路上落叶丛中,不免有种时光穿梭感。如我今夜醉卧客栈,听着西津河潺潺水流,如一老者在我耳边喃喃诉说胡乐千年的梦。</div> <h3>与莫言醉骑友喝酒解乏</h3> <h3>10月5日晨出发前摄于古镇</h3> <h3>家朋乡</h3> <h3>荆州公路:此行的重点在于爬两座山。一是10月5日挑战荆州公路,一是10月6日挑战浙西著名三尖之一太子尖。荆州公路起于绩溪县家朋乡,终点为荆州乡,公路最高处海拔1158米,为安徽省公路最高点!18公里长的盘山公路,共有弯道351处,回曲21起,最小半径15米,是对众多骑友的挑战。10月5日早上6时左右,我们从胡乐出发,经215省道转38号桥经县道至家朋乡,上午8时多,到达梅轩岭,岭上有两条道,一条向右下山去绩溪龙川,我们是向左方向骑行。白天爬坡真是风景无处不在。荆州公路沿线有豺狗狼尖、笔架峰等奇峰怪石相伴左右,而白云在山顶忽聚忽散,从而显得天格外的蓝。山路上人车稀少,偶尔有些翻山货车,爬坡也很是吃力。一些上山下山的自驾游者看到我都朝我树起大拇指并高喊“加油”,一个摩托手冲到我的前方,拿出相机对我一阵猛拍。然而似乎这山路盘不完,盘完一个“之”字大坡,转过一道山梁又出现几道这样的坡,如不是风景绝佳,一定会陷入绝望。快到顶时,顶上一群骑友在欢呼,就像迎接战场归来的英雄。11时50分我登上山云岭隘口。迎接我的是河南来的一群骑友。天下骑友是一家,大家在隘口进行了合影留念。</h3> <h3>家朋的梯田,春天油菜花盛开时特别美</h3> <h3>农民在田埂上走过</h3> <h3>荆州公路风景如画</h3> <h3>荆州公路风景如画</h3> <h3>天格外蓝</h3> <h3>荆州公路风景如画:笔架峰</h3> <h3>笔架峰近景</h3> <h3>再近一点</h3> <h3>爬过的路曲曲折折,回环往复</h3> <h3>到达最高点</h3> <h3>与河南驴友合影</h3> <h3>在荆州乡午餐,经小九华景区向浙江骑去</h3> <h3>顺利完成荆州公路挑战,下一站就是登顶太子尖。在荆州乡吃过午饭,下午2时出发,四点左右到达浙江临安市鱼跳村,原计划住在此,见天色尚早,我们决定提前向太子尖发起挑战。太子尖居浙西三尖之首。浙西三尖依次为太子尖、百丈岭和童公尖。太子尖,海拔1557米,位于昌北上溪源头村和昌西马啸浪广的交界,是三尖之中风景最为壮丽的一尖,一条山脊蜿蜒曲折延伸到远方。山谷中散落着一个个村庄,远处连绵着一条条山脉,附近最高的清凉峰(1700多米)也清晰可见。上太子尖的公路叫华浪线。华浪线沿着大峡谷向上,沿途地势高起,险的地方有瀑布飞流而下,较缓的地方是层层梯田。峡谷内乱石林立,虽是枯水期,也可想象山洪汹涌肆虐的景象,正因为水势可用,这里相继建有鱼跳等水电站。向上爬了约2小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并开始下起小雨,雨水和汗水早已浸透我们全身,阵阵山风吹来透心凉!此时我们又累又冷又饿,再找不到农家乐住宿就真支撑不住了。问路边村民,说上面就是上溪村了,中梅组有农家乐。6时10分到达上溪村中梅组(此村是鸡血石、田黄石的原产地,当年周总理把它作为国礼送给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因此现改名国石村),在一家名叫百丈岭农家乐的客栈门前停下,谈妥住宿价格我们就推车进了客栈。全天骑行96公里,其中爬坡约33公里,此时我已饿得双眼无光了,见桌上放了个梨,二话不说拿起就啃。吃完了跟老板说,老板笑说没关系。晚餐我们让老板娘做了几个菜,有鱼、有豆腐,都是当地所产,味道很好。叫了一瓶老板自己泡的杨梅酒,老板一人还送了一棵大杨梅。</h3><div>10月6日全天任务仍比较重,不仅要爬太子尖、浙西大峡谷、苦竹岭三个大坡,晚上还要赶到胡乐住宿,总里程约120公里。早7时,开始挑战太子尖。早晨山上的雾气格外大,白茫茫看不到任何景致,只能偶尔听到几声鸟鸣和过路的汽车鸣笛,寂静的山路显得特别空阔。我们只顾听着自己的喘息声埋头攀骑而上。幸好昨日已经提前骑完15公里上坡,所以今天强度小了不少,8点20左右就到达太子尖隘口。爬坡难度不大,但这大雾中下山有点危险。旁边就是白雾茫茫的悬崖,速度控制不好容易冲下去。一路寒风,一路小心,一小时左右下到浪广村,此时两手指不仅冻得发麻,而且因长时间刹车变得僵硬酸痛。好在后程一路几乎都是缓下坡,路况也好,加上天气转好,气温也回升,在峡谷中清洁的柏油公路上穿行甚是自在!一路还相继经过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十门峡景区等地,风光无限!这里是山核桃产区,路旁不时出现核桃加工厂,里面散发出来阵阵香味,想到我们骑行得家里老婆孩子的支持,不能不买点土特产贿赂他们。随即买了几斤托快递给家里邮去。</div> <h3>到达鱼跳乡</h3> <h3>在国石村发现一个牛逼雕刻工作室</h3> <h3>国石村农家乐老板自己泡的杨梅酒</h3> <h3>本山圩</h3> <h3>6日一早,老板娘给我们准备的早餐——炒年糕</h3> <h3>准备向太子尖发起挑战</h3> <h3>沿华浪线向上</h3> <h3>到达隘口,秀一下</h3> <h3>铜草花,高寒荒凉的山顶上极少的植物之一</h3> <h3>在大雾中穿行</h3> <h3>从太李尖下到浪广村,华浪线的尽头</h3> <h3>枣皮红了</h3> <h3>峡谷景点不少</h3> <h3>沿浙西大峡谷前进</h3> <h3>貌比潘安,潘安原来是这里的人</h3> <h3>后程都是返程,自在随意不少。大约晚上7点10分左右回到了胡乐镇前天住的客栈。山间小镇饭店打烊早,8点半左右,走了很长的路才找到一家饭店,老板娘正在麻将桌上研究着国粹,很不情愿为我们服务。我和老莫随便点了两个菜,又到旁边百老泉打了半斤上等好酒,一人一杯喝起来。此行也得亏我加入,否则,老莫一个人是一定不会来的。老莫感谢我捧了他的场,敬我一杯。老莫略小于我,骑行虽比我晚,但能力和经验已远超过我,这一路对我不离不弃,感谢他对我照顾有加,敬他一杯。我俩这样就着小菜,喝着小酒,天南海北胡吹一通,真真痛并快乐</h3> <h3>雨中爬苦竹领吃尽了苦头</h3> <h3>晚上到达胡乐镇,客栈老板家在山摘的野果“八月炸”</h3> <h3>10月7日,归心似箭。为不走重复路,于是选择从泾县茂林、云岭回铜陵。一路上雨下下停停,到云岭时,考虑到第二天要出差,我就打电话叫孩子妈到烟墩乡接我。云岭到烟墩的路真黑,绕山跑,有些地方上不着村下不着店,两边都是黑黢黢的松林,骑行在路上着实让人头皮发麻。晚八时,孩子妈接到我,9:20回到温暖的家。码表显示合计4天骑行560多公里。</h3><div>回来几天后,一友与我饮酒,问,平日见你喜爬山折腾自己,何图?我笑,不语,蘸水写下: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南北朝诗人陶弘景的《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div><div><br></div><div>友见之欣然,醉归。</div> <h3>准备爬泾县麻岭了</h3> <h3>家里领导开车接到我,此行圆满结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