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味一一虢筱非画读书图

虢筱非

<h3>也许读书越来越少的时候,就是离初心越来越远的地方,就是继续前进会感到乏力的时刻。<br>我们中的大多数靠读书走到今天,也只能靠读书学习走向未来。</h3> <h3>浮华略去。品着茶香,嗅着书香,坐拥午后时光。138x48㎝</h3> <h3>一缕书香,不绝绵长。138x34㎝</h3> <h3>三世书缘。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138x34cm</h3> <h3>朝读书。努力惜春华。138x34㎝</h3> <h3>六经责我开生面。138x34㎝</h3> <h3>学问不从六经来,阅尽诗书亦枉然。138x34㎝</h3> <h3>儿大读书女绩麻,公但作书煮春茶。138x34㎝</h3> <h3>书有味。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书香世家,瓜瓞绵绵。138x34㎝</h3> <h3>五湖旧约。138x34㎝</h3> <h3>书山寻宝。男儿须读五车书。138x34㎝</h3> <h3>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138x34㎝</h3> <h3>书香世泽。138x58㎝</h3> <h3>点亮案头一盏明灯。138x34㎝</h3> <h3>读书有味文/妙不可言 人间至乐,无如读书。真入其境者,雷打不动,泰山崩于前而目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王天下而不与存,直可抛妻弃子,视富贵如敝屣。 读到乐处,似疯似魔,或者手舞足蹈,或者念念有词,或者抛书长叹,或者忍俊不禁,或者黯然涕下,其情难自已之处,莫可名状。于是往往独居书斋,雄踞榻上,哪管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哪管逝者如斯,窗前大树换了流年。甚至有极高境界者,长街独行,倚窗久望,虽然手上无书,也有一种拈花微笑,或者悠然见南山的风度,仿佛人书合一,到处弥漫与书两情相悦之情态。无非都是艺术的享受。 虢筱非老师今春所作数幅《读书有味》图,贯通读书与艺术之隔阂,以恍惚迷离之艺术手法,写得意忘言之读书意境,探有滋有味之生存哲学,似深入读书、作画及人生存在之化境。其所画人物,非庙堂圣贤,非江湖豪杰,也非世外高人,都是普通红尘男女。其构图,不空不满,有无相生,和谐自在。其用笔,不浓不淡,不疾不徐,老到自然,仿佛无意得之。其意境,不忧不惧,似有似无。画的内容,画的目的,都是目之所见,然后写之于笔。直接从心里流出,毫不造作。<br> 笔下的男女老幼,似乎都是画者自己。他们对读书之喜,对读书之爱,甚至他们的读书的感受,读书的追求,都是画者自己的。无论是艺术手法,还是价值取向,都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我也曾经思索过人生的意义,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复如电,最终虚无,所为何事?读虢老师这几幅画,我若有所悟。康德所谓的,没有目的的合乎目的性,这是艺术的本质。这也是虢老师画作所彰显的读书的意义,也是人生的价值。<br> 我们之所以艺术创造,之所以读书,之所以思索、经历人生,是因为这三者,能够给我们至高的享受,然而这种享受也是得意忘言的。在画之前,我们只能体会,只能品味,却不能置一词。 我看画的时候,总似乎看到虢老师作画完毕,抽一支烟,趿着鞋走了。但是一种至高的快乐,一种只可意会的味道,弥漫开来,充实了整个世界,与无数爱美的生命。<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