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57a7ff"><br></font></h3><h3><font color="#57a7ff">古今南都 </font></h3><h3><font color="#57a7ff">(河南)李蛟龙飞</font></h3><h3><font color="#57a7ff">古时人杰如星汉,今朝地灵不枉然。</font></h3><h3><font color="#57a7ff">军事名家彭雪枫,所向披靡敌胆寒。</font></h3><h3><font color="#57a7ff">世纪哲人冯友兰,三史六书成大观。</font></h3><h3><font color="#57a7ff">文学名家姚雪银,历史小说开新篇。</font></h3><h3><font color="#57a7ff">二月河开凌解放,三部杰作五百万。</font></h3><h3><font color="#57a7ff">发明大家王永民,解密汉字输入难。</font></h3><h3><font color="#57a7ff">散文如同春天雨,同宾妙笔大如椽。</font></h3><h3><font color="#57a7ff">古今南阳多风流,无数才子尽开颜。</font></h3><h3><font color="#57a7ff"><br></font></h3> <h3><b><br></b></h3><h3><b> <font color="#57a7ff"> 诗词作者李蛟龙飞,河南南阳人,笔名李金龙,江洋等,现任世界汉语文学作家协会副主席,世界华文作家联合会副主席,河南中州国宝书画院副院长,丝绸之路研究执行总编辑,《世界汉语文学》副总编,世界汉语文学院教授等职。</font></b></h3> <h3>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省、陕西省接壤,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因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马蹄形盆地,故称南阳盆地。南阳,河南省第三大城市,河南省省域次中心城市,豫陕鄂川渝交界处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核心经济增长级,豫西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物流、交通中心。南阳是国务院第二批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南都、帝乡之称。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国楚文化与汉文化最集中的旅游区之一,也是中原山水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南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豫、鄂、川、陕的交通要道。古语:有水则灵。南阳南都帝乡,是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成就了东汉二百年的统治。灵秀山水赋予了南阳兹兹不绝的灵气诞生了五位在华夏历史中极具传奇的人物:南阳五圣,谋圣姜子牙、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这些杰出人物为推动中华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中华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h3> <h3><font color="#57a7ff">谋圣姜子牙</font></h3><h3><font color="#57a7ff">(河南)李蛟龙飞</font></h3><h3><font color="#57a7ff">太公城西钓水边,巧遇文王功勋建。</font></h3><h3><font color="#57a7ff">牧野大败商纣兵,儒、法、兵、纵[注]自开山。</font></h3><h3><font color="#57a7ff">[注释]姜子牙被儒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视为百家之祖。</font></h3><h3><br></h3> <h3> 西周时军事家,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也称吕尚、姜尚俗称姜子牙,商朝末年人。姜子牙的先祖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赐姓姜,封于吕地为侯,在现在的卧龙区王村乡董营村建立了吕国,姜子牙就出生在董营村如今的董营村,还保留有吕国墓冢,周围分布有吕岗、吕林、吕桥、吕湾、子牙溪、双氏庙等遗迹,旧时庙宇内也敬奉有姜子牙塑像。吕国为一个古国,已被史学界认定在南阳西,春秋初年为楚所灭。后人尊为“谋圣”</h3> <h3><font color="#57a7ff">智圣诸葛亮<br></font></h3><h3><font color="#57a7ff">(河南)李蛟龙飞</font></h3><h3><font color="#57a7ff">卧龙冈上柏森然,诸葛老宅在里面。</font></h3><h3><font color="#57a7ff">孔明躬耕卧龙潭,时常陇亩梁甫伴,</font></h3><h3><font color="#57a7ff">三顾茅庐出中原,火烧博望新野淹。</font></h3><h3><font color="#57a7ff">不怕乱世风云变,一统群雄近百年。</font></h3><h3><br></h3> <h3> 三国时期蜀国大臣,杰出的政治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人,家世二千石。东汉末,牧守混战,随叔父诸葛玄往依荆州刘表。隐居南阳(今河南南阳市),躬耕陇亩,自比管仲、乐毅。建安十二年(207)刘备闻其名,三顾草庐。亮拟定东联孙吴,西据荆、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氏,待机进图中原的草芦对策,为以后的蜀汉制定了总的战略。诸葛亮成为刘备主要辅佐。次年曹操南伐,他和江东周瑜、鲁肃共同努力,并亲至东吴游说,促成孙权、刘备的联合,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随后,辅助刘备取荆州四郡,出任军师中郎将。后从荆州率军溯江入蜀助刘备包围成都,推翻刘璋统治,夺得益州。迁军师将军。刘备出征,常镇守成都,稳定后方,保证供给。刘备称帝,任丞相、录尚书事。章武三年(223),刘备病笃,临终托孤于诸葛亮。当年刘禅继位,他以丞相辅政,又领益州牧,封武乡侯。刘禅暗弱,朝政无论巨细,都取决于亮。 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被后人认为是智慧的化身。躬耕南阳,从而发生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人称“智圣”</h3> <h3><font color="#57a7ff">商圣范蠡<br></font></h3><h3><font color="#57a7ff">(河南)李蛟龙飞</font></h3><h3><font color="#57a7ff">范蠡早年要过饭,辅助越王破吴关。</font></h3><h3><font color="#57a7ff">成就伟业全身退,富可敌国把金散。</font></h3><h3><font color="#57a7ff">人生功利早看淡,才与西施度晚年。</font></h3><h3><br></h3> <h3> 范蠡(生卒不详),字少伯,楚宛三户(今南阳)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和大商人。出身于“衰贱“家庭。初为楚国名士,文种为楚宛令时,二人相交为友。后他们认为楚非贵族不得仕,政治黑暗,乃一同入越,任大夫,与文种同事越王。越王常与范蠡谈论治国之策。勾践即位,与吴作战,击败吴军,箭伤吴王。吴王死时,叮嘱其子夫差报仇。吴王夫差即位,操练军队,日思报复越国。勾践得知后,不听范蠡劝谏,遂先发制人,主动征伐吴国,被吴大败。战败后,勾践听从范蠡之计,派大夫文种赴吴求和,并以美女、珍宝密贿吴国太宰,使吴王赦免越王,勾践夫妻入吴为质。范蠡伴越王赴吴为人质,替君分辱,小心行事,麻痹夫差,使君臣得以回越。回越后,他辅佐越王勾践,刻苦图强,卧薪尝胆。越王听从他的建议,勾践夫妇亲自耕种、织布,礼贤下士,赈济贫苦,吊慰死者,终使吴国大治。越国富强后,勾践多次欲攻伐吴,范蠡均以劝阻,待吴王听信谗言杀掉忠臣伍子胥、国力衰败时,范蠡方挥师攻吴,灭吴国,助越王深谋20余年,报会稽之耻,拜上将军。后又助勾践挥兵北进,会盟诸侯,使越王勾践遂成霸业。</h3><h3> 此后,范蠡认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共安乐,向越王勾践请辞不许,遂留下书信,乘舟出海逃至齐国,改姓名鸱夷子皮,开荒种田,引海水煮盐,治产数千万。齐人闻知其贤,任为相。他则感叹:“居家则至千金,居官则至卿相,这都为世人所得意之事。但久受尊名,不详啊!“乃弃官,尽散其家财,隐居陶地(今山东定陶西北),自号陶朱公,专事经商,致资累巨万。卒于陶。他生前还曾著有《养鱼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鱼文献。(《国语》、《史记》均有记载)后人尊为“商圣”相传吴亡后,西施随范蠡而去。</h3> <h3><font color="#57a7ff">科圣张衡<br></font></h3><h3><font color="#57a7ff">(河南)李蛟龙飞</font></h3><h3><font color="#57a7ff">张衡地动天地观,浑天一仪日月参。</font></h3><h3><font color="#57a7ff">二京大赋惊鬼神,平子雄文盖峰巅。</font></h3><h3><br></h3> <h3> 张衡字平子,东汉南阳西鄂(今南阳市石桥镇夏村)人,中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他一生“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为世界的科学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天文学方面,张衡发明创造的“浑天仪”,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并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两部天文学巨著,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浑天学说的理论体系、揭示了行星运动规律、月蚀的成因,并指出“微星之数”11520颗,这些研究成果,在世界天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地震学方面,公元132年他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开辟了人类用仪器记录研究地震的新纪元(比欧洲早1700多年),并于公元138年测出甘肃地震,被世界公认为测震学创始人。其祖父张堪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在《后汉书》载张堪由于品学兼优,被时人誉为“圣童”。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家学的熏陶,祖父的品行业绩对他的垂范作用,对张衡后来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有着巨大的影响,后来祖孙二人同被列传于《后汉书》,一起名垂史册。</h3><h3> 另外,张衡还精心制作了“独飞木雕”、“计里鼓车”、“瑞轮冥荚”、“指南车”等机械。在文学方面,他善写诗、赋、铭等各种文体,他的《两京赋》被誉为“长篇之极轨”,曾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翻译出版。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张衡在多学科、多领域取得的成功,是人类历史的瑰宝,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早在20世纪50年代,张衡就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1970年、197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分别命名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为“张衡山”、太阳系中一颗编号为1802的小行星为“张衡星”。1953年、1955年,中国先后发行了印有张衡画像和地动仪的邮票。1956年郭沫若曾为张衡墓题写碑文:“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h3> <h3><font color="#57a7ff">医圣张仲景<br></font></h3><h3><font color="#57a7ff">(河南)李蛟龙飞</font></h3><h3><font color="#57a7ff">医圣大德天地间,伤寒一部照宇寰;</font></h3><h3><font color="#57a7ff">治病扶危仁心展,世世代代美名传。</font></h3><h3><br></h3> <h3>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人(今南阳市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汉灵帝时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他一生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集前人之大成,揽四代之精华,写出了不朽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这部医书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h3><h3> 张仲景生活的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动荡的时代,战乱频仍,瘟疫流行,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张仲景的家族本是个大族,人口多达二百余人。自建安初年以后,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死亡,其中死于伤寒的竟占十分之七。</h3><h3> 面对瘟疫的肆虐,张仲景内心十分悲愤。在长沙任太守期间,他在料理政事之余,“坐堂行医”,为百姓施医诊病,挽救了许多百姓的生命,后世把施医治病的地方称为“堂”即由此而来。后张仲景辞去长沙太守职位,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认真总结前人的医学理论和经验,广泛收集民间验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这部医学巨著。它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学实践,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专著,成为后世从医者人人必读的重要医籍。张仲景也因对医学的杰出贡献被后人称为“医圣”。不仅为国内历代医学家所尊崇,而且为日本、朝鲜、欧美诸国医学家效法,被誉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医门之圣书”。医林后学奉张仲景为“医中之圣”、“万世医宗”。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教授包德默曾感慨地说:“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但张仲景早在1800年前就已把相对论的原理运用到实践中去,张仲景是我们人类的骄傲。”1993年国际权威医史研究机构——英国伦敦维尔康医史研究所,把张仲景列入29位世界医史伟人名单,加以弘扬和纪念。</h3> <p class="ql-block">图文作者</p><p class="ql-block"> 邱永军,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执教于西北农业大学,1993年5月应聘于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副教授(已退休)。</p><p class="ql-block"> 曾任中国民主同盟南阳市委委员、政协南阳市二、三届委员。中国佛教摄影协会会员(乐呵呵)、光影中国网影友、南阳市民俗文化摄影协会会员(金秋原野乐淘淘)、南阳市菩提摄影协会会员。 </p><p class="ql-block"> 摄影座右铭:天时、地利、灵感、利器,成就完美画卷。</p><p class="ql-block">温馨提示:如以上图片侵犯个人肖像权,请联系我,立即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