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林庙

依然

<h3>千秋鉴的对面是个巨大的广场,关林大门赫然在目,这个建于清乾隆56年(1791年)的大门,有九九八十一颗金色乳钉,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品级最高的标志,大门两边的八字墙,分别篆写“忠义”、“仁勇”四个大字,概括了关羽忠君、义友、仁爱、勇武的一生。</h3> <h3>关林是关羽衣冠冢,关羽被尊崇为忠义的化身,全国各地关帝庙众多,甚至多于孔庙,关羽还被封为武财神受到商人的尊崇。</h3> <h3>距今已历1700余年,建筑屡有修葺,而原冢依然。如今关林占地200余亩,建筑180余间,传世绘画500余幅,雕刻200余件,</h3> <h3>关林俗称关帝冢,是武圣关羽的葬首之所。关林北依隋唐故城,南临龙门石窟。西望熊耳青黛,东傍伊水清流,是我国唯一的“林、庙”合祀的古代经典建筑。</h3> <h3>殿前一幅楹联: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 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大帝。道出了关老爷在历史上的地位,</h3> <h3>乾隆、光绪的御笔匾额,各殿的房梁、斗拱都是原来的,看着虽然颜色不鲜亮、甚至有些支撑已经倾斜歪曲了,更说明都是旧物,很有价值。</h3> <h3>值得一提的是,仪门“威扬六合”匾额为慈禧太后御笔,端庄厚重,弥足珍贵。</h3> <h3>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他被作者描绘成了一个忠义威武,勇猛驰骋的战神。他“桃园三结义”,“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的事迹不断被人传诵。而他最终败走麦城,宁死不屈的结局也让人扼腕叹息。在他死后的千百年里,被尊崇儒家的帝王推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成为“忠、义、仁、勇”的象征。他被授予无数的封号。到了清朝,关羽的封号陆续加成“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羽赞宣德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多达24字,可见人们对他的尊敬</h3> <h3>关林也是古代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由几组庭院式建筑组成,中轴线分明,左右对称。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有舞楼、大门、仪门、甬道、月台、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碑亭、最后为关冢。两侧对称耸立着钟楼、鼓楼、华表、焚香炉、配殿及长廊等。整个园内建筑布局严谨,错落有致。</h3> <h3>旁边一个小花园,一个小池塘,莲花,山石洞和亭子,整体环境看起来还不错,听听关于关羽的典故传说,看看还是很不错的。</h3> <h3>五虎上将的五虎殿,,</h3> <h3>香火也很旺,让人记忆犹新的是里面诸多的苍天古柏,映射出关公在世时的伟岸,</h3> <h3>帝王墓称陵,王侯墓称冢,百姓墓称坟,圣人墓称林。关羽被尊为“武圣”,故其墓称“关林”,与孔子同为文、武圣人“庙祀无垠”。关林关冢关羽墓,八角形墓葬其首。</h3> <h3>身临其境能体会到二爷的豪情万丈与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厚重感。印象比较深的是结义柏和玄升柏,历代留下来的文人题词非常多,另外各种门上和墙上的木雕与壁画也很赞。</h3> <h3> 关羽冢下的钟灵处,相传是放置关羽首级的地方,</h3> <h3>门上开了两个小洞,硬币投入后若听到“哐当”的掉地声,说明关公感应到你的心愿,会庇佑你。几个游客投钱不亦乐乎,似乎出越多的钱表示越大的诚意。投入后哐当哐当的响,里面堆的硬币该小土堆般高了</h3> <h3>这里的碑林也收藏丰富。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都乐于再此留墨。庙宇经历多次重修,但依旧保有其气节。</h3> <h3>很有年代感的石马,,</h3> <h3>这里有些建筑还是很古老的,有很多的石刻小狮子,非常可爱</h3> <h3>对于三国迷来说,这是一个必去的地方,里面虽然不大一会就能逛完,但还是能得到那种气息的,感觉不错,只有真正的三国迷才能体验出来</h3> <h3>因为它一直没有被毁过,不像其他景点他过会觉得市重建的没有历史感,当然中国建筑的木质结构导致它一直被翻修,不过这反而让大家感受到了关公在中国文化上的崇高地位</h3> <h3>。这里每年都会举行关林国际朝圣大典活动。千余年来,关公被视为忠义化身和道德榜样,受到广大民众的普遍敬仰,其‘忠义仁勇’精神更是蕴涵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致人们把关公神化拿他和其他佛祖一样供奉。</h3> <h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