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队遗址公园参观游记

简单课堂小白老师

<h3>飞虎队遗址公园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第十四志愿航空队秧塘机场指挥所旧址上建设的一个纪念公园,位于桂林市临桂区临苏路,占地面积250亩,总投资1.6亿元,飞虎公园于2015年3月28日落成。</h3> <h3>炮弹雕像</h3> <h3>飞虎队徽标</h3> <h3><br></h3><div>兔八哥号C-47飞机,近看还是很威武霸气的。为那些为了铭记二战历史而奔波的人们点赞,为英雄点赞</div> <h3>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有无数架C-47型运输机使用险峻的驼峰航线将战略物资转运至中国。2016年11月15日,时隔70多年后,二战时期于澳大利亚战场战斗过的最后一架还能飞行的C-47型运输机,不远万里从澳大利亚飞临云南重飞了一次驼峰航线。</h3><div><br></div><div>13时22分,这架传奇的C-47型运输机落地昆明长水机场,墨绿色的机身线条流畅,和民航客机相比稍显在现代化的机场中流露出一股厚重的历史沧桑感。</div><div><br></div><div>经常看电影的人估计会对这一机型有印象,电视剧《兄弟连》中,伞兵们就是从C-47上跳下的,后来在巴斯托列战役后期空投补给救了伞兵的,也是C-47。在《拯救大兵瑞恩》电影中,也有它的身影。</div><div><br></div><div>机舱内则可以看到两排座位以及救生索等设施,驾驶舱的一侧则挂着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的标识。据资料记载驼峰航线用得最多的就是该公司生产的C-47运输机。</div><div><br></div> <h3><br></h3><div>此次航行,由5位分别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担任了此次具有挑战性的飞行任务。其中一名飞行员受访说,他和其他志愿者决定一起策划这次的飞行,是为了向当年英勇牺牲的机师们致敬。</div><div><br></div><div>“这架运输机在战争结束后在澳大利亚一直作为商用,2016年10月由美国飞虎队历史委员会通过民间募捐集资购得。”美国飞虎队历史委员会驻中国代表李智介绍。C-47运输机是当年飞虎队飞越“驼峰航线”时的主要机型。为了让这架年久失修的飞机重返蓝天来到中国,委员会对其进行了翻新改造,使其终于具备飞行条件,并得到相关许可。“运输机从澳大利亚悉尼起飞后,途经印尼、新加坡、泰国、缅甸,2016年11月13日9点从曼德勒机场起飞进行了中国云南驼峰航线的飞行,16日飞往桂林最终永久陈列在桂林飞虎队遗址公园的博物馆里供市民参观。”</div> <h3> 镇馆之宝— 象征中美两国军民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战斗情谊长存!</h3> <h3>纪念馆面积约2800平方米,计划综合利用现代声光电展览陈设技术,结合图片、文物、模型复制品等,分成“历史的天空”、“虎啸云端”、“飞虎在桂林”、“永不磨灭的番号”等四个部分向人们介绍秧塘机场的建设作用和美国飞虎队当年在桂林战斗的历史,还原飞虎队在桂林的抗日史实。</h3><div><br></div><div>  在展览中同时陈列美国飞虎队历史委员会捐赠的历史文物近300件。</div><div><br></div><div>  在这些历史文物中,满满的都是历史的记忆</div> <h3>广西名将李宗仁和白崇禧</h3> <h3>陈纳德将军</h3> <h3>年轻时的陈香梅女士</h3> <h3>2015年,94岁的陈香梅女士在看着自己年轻时的照片</h3> <h3>在十二重岩洞口上方的石壁上,有“飞虎队指挥所旧址”的巨型摩崖石刻,底下是指挥所使用时间和英文,整个石刻宽3米高2米,走笔流畅俊美,潇洒苍劲,是著名书法家伍纯道所书。洞口下方的一块突兀的石头上,镌刻着陈纳德将军的遗孀陈香梅女士手书的“陈纳德将军观战石”题字,也是中英文对照。之所以在这块石头上刻字,是因为当年陈纳德将军经常坐在这块大石头上,叼着烟,看着自己的伙伴驾驶飞机起飞和降落。洞口右侧的石壁上则刻有陈香梅女士手书的一首四言诗:“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十二重岩洞内则有飞虎队在桂林的历史简述的石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