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正月里,初五也说是破五。母亲说,初五在陕北老家风俗视这一天是填穷坑的日子,食俗习惯是这一天吃软糜子年糕时不切片油炸吃,而是一整坨蒸熟蘸调料吃,意思是用一整坨的食物填住穷坑,还要有吃饱撑着的感觉,不能吃零嘴零食,黄馍馍也不能掰着吃,这一天都要吃整块的食物,“填穷坑”“赶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寓意是送走昔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祈福美好的前景。</p><p class="ql-block"> 过年就是享受俗风俗气的传统心理的民俗文化,可以不移风易俗,也可以不莺歌燕舞!“文革”横扫的“四旧”许多民俗习气又死灰复燃一定有它的道理,顽强的“四旧”一定是百姓的精神需求,自信。初五快乐!年节越是俗气越是俗不可耐越接地气!风俗习俗是百姓生活的精神化,破五“填穷坑”的年俗是陕北百姓精神的生活化。也可以說是一种民俗文化符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黑瓷碗碗黄馍馍,夯夯实实填穷坑。麻花花镯子手腕腕上带,人家的银钱不要爱。</p> <p class="ql-block">不拘泥于传统农耕社会的春节习俗,不拘形式,入乡随俗,就地取材,自制临摹高仿回坊优质小炒泡馍,填上个穷坑。</p> <h3>节令民俗,一丝不苟,认认真真,一方水土填一方穷坑。</h3> <p class="ql-block">香香的填上一回穷坑,随年节习俗,吃饱也要撑着😃不吃撑着绝不放碗筷。</p> <h3>初五,喜气洋洋送穷,肚满填坑迎财神,开市贸易逢大吉。过了初五过年的禁忌就没有了。</h3> <p class="ql-block"> 陕北苦寒之地,饥荒挨饿的记忆很无奈,也很悲哀。陕北受苦人借一个正月里的休生养息,借喻美好吉祥的民俗传说,借着年节最大化的填足养能,养精蓄锐,为的就是增强体质,出力即将到来的春耕播种,熬过春荒三月,祈福来年的希望。“填穷坑”“赶五穷”是生活,更是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