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福印文化(也称中华福印文化或中国福印文化)是源自中国的民俗文化。她的涵盖面非常广,伴随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的变迁与发展,如今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她所折射出的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生活观念及价值观。<br>福印文化历史悠久,与中华民族同生,与中华民族发展同步,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文化。福文化是中华亿万人民的精神寄托,为每个中华儿女所认同和推崇,是维系各民族间手足情感,团结各阶层,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前行的最强有力的文化纽带。福印文化生生不息,内涵不断丰富、扩长,已全面渗透于人们生产、生活、思想等方方面面,超越了民族、宗教、社会、地域、时空等范畴,可谓是包罗万象。可以说,福印文化是对中华民族影响最远、影响最广的民族主流核心文化,民族文化明珠、民族文化之根和世界珍贵的非质物文化遗产。</h5> <h5>所谓“福”,在过去是指“信福”、“福气”、“福运”,而现在人对福的理解是“幸福”。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中国的老百姓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企盼福气的到来。一个“福”字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福”乃“福、禄、寿、喜、财、吉”六大吉祥之首,“求福、纳福、惜福、祝福”又是各种文化现象的概括和代表。“福”又分为“五福”,《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把福的形式和内容具体化了,福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不是物质满足,主要是精神层面上的满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福”将成为人类历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h5> <h5>大家都知道,过年贴个“福”字门心,是多年延续下来的传统习俗。但对当年康熙御笔亲题的“天下第一福”,可能知道的人就很少了。其悠远有趣的传说故事、条分缕析的福字拆解、昂贵的制作材料、精湛的制作工艺,无不让人大开眼界。</h5><h5>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庄太皇太后60岁大寿将至,不料突染沉疴。百般无奈之时,康熙决定尝试“请福”,一气呵成了这幅 “福”字。孝庄太皇太后自此百病全消,以75岁高龄得以善终。事后康熙几番重提御笔,却再也写不出其间的神韵,所以民间盛传此福为“天赐鸿福”。被人称为“天下第一福”的福字在写法上暗含“子、田、才、寿、福”五种字形,寓意“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从书法角度看,将数个字合为一体却流畅自然,已属罕见,更为珍稀的是,这也是世上惟一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它又被称为“长寿福”和“天下第一福”。</h5> <h3>万福金安福</h3><h5>“万福金安”篆刻是由文化部东方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中国田黄石印社,北京国石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设的福文化专业委员会创意提出的、以“世界共同幸福”为理念而创作的。“万福金安”标识是以中华福印传统文化为内涵、以美好吉祥的寓意为诉求、以国际风格的设计为理念、以多元广泛的应用为前提、以人类共同的福祉为目标,团结全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共同追求崭新的“世界共同幸福”时代,实现“世界福源、万福来朝、福泽乾坤、世界同福”的宏伟愿景。</h5> <h5>在人间最美好的福愿里向来有五福(福、禄、寿、喜、财)临门的说法,“万福金安”将中华传统的“五福”巧妙地融入设计中,并涵括了“世界福”的九个福愿,堪称“至尊之福”,寓意“世界福”印即将成为“世界共同幸福”的至尊符号。</h5> <h5>人间最美好的福愿里向来有五福(福、禄、寿、喜、财)临门的说法,世界福印将中华的传统五福巧妙地融入设计中,并衍生世界福印的九个福愿,堪称至尊之福,寓意世界福印将成为世界共同幸福的至尊符号:</h5> <h5>(一)吉祥形态 “长寿福”:福印由深具中华文化内涵的“福”(寓意福)字、在一枚背景为中国红(寓意喜)的、中华福印石(寓意禄)上巧妙构思设计而成。结构形态显得“长”而且“瘦”,是一个长寿(寓意寿)福,诠释了福文化“五福寿为先”的文化精髓,体现了中华文字谐音表义的吉祥寓意“长寿是福”。</h5> <h5>(二)福泽万物“福中福”:福印将福字的“口”部分形象构思为蓝色的地球,表示“福口敞开,自口入腹在腹中(在福中)。地球乃万物之源,世界福可以将世间万物以海纳百川之气度从福口纳入腹中,寓意福气润泽万物、使万物成为腹中福(福中福)、让福印成为“万福之本源”。</h5> <h5>(三)福缘由心“心生福”:地球所处的位置在世界福的心位,“福由心生”,围绕福心而成的百福、千福、万福,把世间万物带进了在福中的吉祥寓意里。福缘由心,树信仰、立信念、建信心,“幸福源自信福”,演绎信福力。 福由心生,然而五福财为基础,福字(福印)的田代表财富(寓意财),五福财居末位,说明财富并非最重要的,但是必须的,幸福的追求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h5> <h5>(四)天人合一“和合福”:福印之上采用连贯的“一”字护佑全球,寓意天人合一,一个世界(自然界)、一家人(全人类)、一个共同的追求——福(世界共同幸福)。世界福印推崇“天人合一、世界大同、一人为大世界福印”的理念,促进人与人、人类与天地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发展,“和合是福”。</h5> <h5>(五)万瑞归一“聚祥福”:世界福印“一”表示福是汇聚祥瑞、吉祥、美好愿望于一身的、是人类个体生命中一切追求的终极目标、万瑞归一的“聚祥福”,其内涵远远超越了福字本身的意义,是全人类最美好愿景的共同符号。</h5> <h5>(六)遵循规矩“方圆福”:孟子曰:“不以规矩,何以成方圆”。世界福印遵循先贤理念、将有规矩才能成方圆理念融入世界福印的形态设计中。整体福字、示字旁、田部均设计成方形,除福口用圆形的地球表示外,其他刀画都只有横和竖、极其对称有序、规规矩矩,寓意无论任何个人或组织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处世,不可妄自非为,方可获得真正的幸福。</h5><h5>另外,福字的每一刀的首尾以及田部的内外小圆角,有节奏和韵律地呼应了方圆形地球的弧度,凸显了“世界福印”标识内外形体的形式美。</h5> <h5>(七)世界同福“梦圆福”:世界福印将福字的口设计成方圆形,寓意还表示为福的梦圆,即福圆(实现共同福的梦圆),由中华文字谐音表义依序演绎出世界福的——福源(开掘世界福的泉源);福缘(缔结心生福的机缘);福原(传承中华福印的本原);福元(开创世界福印的纪元)。</h5><div><br></div> <h5>(八)放眼国际“现代福印”:为让“世界福印”的形象突破传统福的表现形式,并期望能够放眼国际、更具时尚现代感,成为通行全球的世界福印,世界福印运用现代电脑设计在一枚中华印石上,在传承中华福文化本原的基础上树立了国际化的“现代福”形象。</h5> <h5>(九)德行天下“厚德福”:世界福印的核心理念表达为“崇尚德行、弘扬福道”。《尚书·洪范》把“攸好德”列为五福之一;《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幸福就是至善”。 “德者,下顺民心,上应天意,故有天庇之,使其有福相随,趋吉避祸”,积德行善是福之根本,高尚德行遍及普天下,则福气润泽满乾坤,是人间一股浩然正气的正能量。</h5> <h3>第一层面</h3><h5>“衣食是福” 传统福字俱进有几千年历史了,她是中国最古老的汉字之一,形体变化较多,按象形而论不管以酒祭天之说,还是求取“五福”之论,数千年前我们祖先最初的祈福意识主要目的还是为“衣食”。直到今天绝大多数人也还是把“衣食”作为福的主要目的。“衣食”代表“物质层面”,“物质”是“福”的“前提”,“民以食为天”,“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些事理都在强调“衣食是福”。</h5> <h5>第二层面<br>“平安是福”源自《庄子》“平则福”距今两千多年。是什么让古人产生“平安是福”这种理念的呢?应该是自然灾害与战争。“平安”是一种“状态”,是人们对平和安定生存过程的渴望。没有平安就没有一切,平安是“福”的“基础保障”我们说的“长命百岁”,“安度晚年”,“健康是福”,“安全第一”,“创建平安城市”都是祈福“平安”的写照。</h5> <h5>第三层面</h5><h5>“和谐是福”人拥有“衣食”物质和“平安”状态并不一定会感觉到幸福,人类对福的最高追求是精神追求,也就是“和谐是福”。“和”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者,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和谐是福,始之于创建和谐社会。和涵盖了:谦和、和善、和顺、和睦、和美、和谐等方面内容,从任何一个词语中都可以找到幸福感追求点。“和谐”代表“精神层面”,“和谐是福”是人们对福的一种精神感觉,当然人的思维不同,追求不同,对福的感觉也不同。但以“和谐”为代表的“和文化”所涵盖的精神层面上的祈福理念却能符合绝大部分人的祈福观点……<br>福是人们根据自身渴求,对物质,精神及平安健康状态的综合性追求或对某一方面或两方面的追求。</h5> <h5>民间传说 <br>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h5> <h5>福字是最常见的一种挥春,单从字面解释,福字是祈求一口田,衣禄全,因为以前的人认为安居乐业就是有福。人们在习惯在春节贴福字,还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姜太公封神的时候,他的老婆也前来讨封。姜太公一身正气,哪里容得,便生气地把他老婆封了一个“穷神”,并限制她不得到有“福”字人家去串门。封穷神这一天正是旧岁除夕。百姓知道了这个情节,于是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了“福”字,不让穷神进家门。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春节倒贴大红“福”字,这是中国福文化的一个传统习俗。</h5> <h5>不可倒贴的福字 <br>民间有倒贴福字的说法,主要是取其谐音“福倒(到)了”。然而,在中国的福字中,有两个福字是不可以倒贴的,一个是康熙御笔的“天下第一福”,另一个是“人间第一福”。这两个“福”字中的“田”字都是未封口,寓意为“福禄无边”,这未封口的“田”字倒贴以后,便有“凶”字当头的不祥寓意,故此不宜倒贴。</h5> <h5>林旭平篆刻福印文化<br>经过多年的研究,林旭平认为发展了几千年的福印文化已经形成了四个文化体系:福字(福印)文化体系,福地文化体系,福的民俗文化体系和福哲学文化体系。这四个体系对探索人类幸福起源,幸福价值观演变及探索人类未来幸福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h5> <h5>福的因和果 <br>根据方海权著作《福报的由来》对五福的记载:第一福:长寿。果长寿;因是好生护生之德,施他饮食。第二福:富贵。果富贵;因是施财施恩于他人。第三福:无病。果无病;因是施药戒杀,心慈无害。第四福:子孙满堂。果子孙满堂贤孝;因是多结良缘,爱惜大众。第五福:善终。果善终;因是有修有养,修行福德。</h5> <h5>福与齐天</h5> <h5>福寿绵绵</h5> <h5>福寿年高</h5> <h5>福寿双全</h5> <h5>福寿天成</h5> <h5>福寿无疆</h5> <h5>福孙荫子</h5> <h5>福如东海</h5> <h5>福齐南山</h5> <h5>福由心造</h5> <h5>福业相牵</h5> <h5>福星高照</h5> <h5>福禄未艾</h5> <h5>五福临门</h5> <h5>福寿齐天</h5> <h5>福至心灵</h5> <h5>百福具臻</h5> <h5>福地洞天</h5> <h5>福慧双修</h5> <h5>福寿康宁</h5> <h5>福生于微</h5> <h5>福禄长久</h5> <h5>福如山岳</h5> <h5>鸿福齐天</h5> <h5>后福无量</h5> <h5>金福运祸</h5> <h5>一路福星</h5> <h5>厚德载福</h5> <h5>起居万福</h5> <h5>万福金安</h5> <h5>如天之福</h5> <h5>林旭平•万福金安系列印章•篆刻精品资产包<br>在中国篆刻艺术上,林旭平先生的篆刻既风格鲜明,又包容广泛。汉印入手,有明清帝王印玺的个性特点,庄重典雅,古拙厚实,章法有致。系列作品“明清帝王印玺”“中国梦”“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米兰世博会”,充分反映了篆刻家的心路历程和精神蜕变,以中国传统的方式切入方寸之间的篆刻艺术,又以秦汉印与现代自然流行的集合,开辟了一条通往自然与文化,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创变之路。</h5><div><br></div> <h5>“万福金安”系列篆刻作品,是林旭平创作的又一个新的高峰。一万个“福”字,以变化万千的形式在金石上篆刻而成,集不同的篆法、刀法、章法于一体,或浑厚古拙,或攲侧生姿,或委婉秀丽,或古穆稚拙,或圆曲灵动等等,古拙的金石味,高远的意境。“福”蕴含着“多子多才多衣多田多福多寿”,以金石镇福,永久绵长。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福”“安”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未来的祝愿。“凝重而浪漫”,它展现了中华汉字所呈现出的东方思想和民族气韵,传递了华夏文明所独具的思想情怀和优雅品质。</h5> <h5>远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便盛行刻字艺术。但印面并无本来意思的文字,只有象征血缘集团的记号,附加在同时代的青铜器或旗子上。虽说是记号,确有一定的读音。到了周代,以青铜质为主的“周玺”大为兴起。各种大小形状都有,一般分为白文,朱文两种。秦代是中国文字由“籀书”演变成为篆书的时期,印的形式也更为广泛,印文圆润苍劲,笔势挺拔。<br>汉代印章到达兴盛,史称汉印,字体由小篆演变成“缪篆”。汉印的印形制、印纽亦十分精美。西泠八家的奚冈曾说:“印之宗汉也,如诗文宗唐,字文宗晋”。唐宋之际,由于文人墨客的喜好,虽然改变了印章的体制,但仍以篆书作印。直到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便成为以篆书为基础,利用雕刻方法,在即面中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型态,篆刻遂由广义的雕镂铭刻,转为狭义的治印之举。</h5> <h5>中国雕刻艺术研究中心: 中华福字(福印)五千年它包含的很多很多,几乎囊括了一切好事。既是丰衣足食,富贵兴旺!,又是健康平安,和谐美满,更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可是生活永远不会十全十美,也不会事事如愿,此中有机遇也有意外,乃至旦夕祸福,这便加重了人们心串对福字的心理依赖。福是好事情,也是好运气。再没有一个字能像福字纠结着中国人对幸福生活强烈的渴望与心怀的梦想。它是民间最理想化的一个汉字。人们把这些美好的期望揣在心里,待到新的一年——新的一轮空白的日子来临的时候,禁不住把心中这些期待一股脑儿掏出来,化为一个福字,端端正正、浓笔重墨写在大红纸上,贴在门板、照壁和屋里屋外最显眼的地方。这叫我们知道,人们过年时最重要的不是吃喝穿戴,而是对生活的盛情与企盼。</h5><div><br></div> <h5>方寸之间里,气象万千,它包含着我们民族生活情感与追求的全部和极致。它称得上我们一种深切的春节符号。因而,每每春节到来,不论陕北的山村还是江南水乡,不论声光化电的都会还是地远人稀的边城,大大小小耀眼的福字随处可见;一年一度,它总是伴随着繁纷的雪花,光鲜地来到人间,来到我们的生活和生活的希望里。<br>林先生以金石之造诣,对华夏福文化进行了深刻诠释,两者完美结合,相融一体。福印磅礴面世,震撼人心,实乃治印之艺坛碑碣。这是作者深厚人文积淀的大展示,也是大师长久篆刻探索的大爆发,达到了刻字艺术之新境界、新高度!再次祝贺!</h5> <h5>中国福印文化</h5><h5>自中国的民俗文化。她的涵盖面非常广,伴随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的变迁与发展,如今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她所折射出的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生活观念及价值观。<br>福印文化历史悠久,与中华民族同生,与中华民族发展同步,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文化。福文化是中华亿万人民的精神寄托,为每个中华儿女所认同和推崇,是维系各民族间手足情感,团结各阶层,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前行的最强有力的文化纽带。福文化生生不息,内涵不断丰富、扩长,已全面渗透于人们生产、生活、思想等方方面面,超越了民族、宗教、社会、地域、时空等范畴,可谓是包罗万象。可以说,福印文化是对中华民族影响最远、影响最广的民族主流核心文化,民族文化明珠、民族文化之根和世界珍贵的非质物文化遗产。</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