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拜年! 拜年啰!

Annie(安妮)

<h3>在我的印象中,拜年就是全家人里里外外穿戴一新,开开心心出门的画面;就是晚辈到长辈家问候,说着吉利话,小孩子们开开心心地拿上压岁钱的画面;就是脸上挂着笑、嘴里说着好,无论熟悉与否,都相互问候的画面;就是人与人之间一派祥和、融洽、温馨、和谐的画面。</h3> <h3>传统的拜年,如今已被电话、电邮、鲜花、贺卡、微信、视频所替代。看似方便,我总觉得少了一种庄重的仪式。进入“微拜年”时代,可以“永远在线”,可以“看见”,却始终“摸不到” 。无论是朋友甲或乙,COPY、转发着一样的问候语言,失去了亲切感、真实感,实则把人与人的距离越拉越远。</h3> <h3>在海外过了十余个年,心中的“年味”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淡,我羡慕国内过年的氛围,怀念小时候的拜年。每到大年初一,我和妹妹都会早早起来,穿上妈妈亲手缝制的新衣,能开心大半年。全家人穿戴一新,走出家门,给同族的长辈拜年。父、母亲走在前面,见到熟人就问好,说着吉利话。类似于张三的孩子又长高了、李四的孩子又漂亮了;我和妹妹在后面紧跟着,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逐一问好。 </h3><div> </div><div>  </div> <h3>最怀念地是爷爷家门前的那条老街。记忆里,老街总是长长的、直直的,盛满了我童年所有的记忆。老街每家每户都鸡犬相闻,彼此间都相互熟识,老街的大年初一很是热闹。房前屋后,都是进进出出的拜年人“潮”,拜完了这家拜那家;即使走在街上,也会碰到久未谋面的熟人,又是一番相互祝福、相互问候。往往我和妹妹走了一天,也吃了一天。儿时平日少见的点心、糖果让嘴巴也停不下来。累了,回家倒头便睡。 </h3><div><br></div> <h3>父母双方的兄弟姊妹都多,基本上都在老家。过年本身就是走亲访友的好时机,民间有谚语:“有心拜年十五不晚。”一个正月下来,几乎所有的亲朋好友家都走了一圈,都会见到、拜到。浓浓的亲情和乡情布满了故乡上空。 </h3><div><br></div> <h3>如今家乡变化巨大。熟悉的大街小巷已不再熟悉,熟悉的环境都已远去,而替代的是平坦公路和高楼大厦。几年前回国,当父亲开着车载着我,从陌生的公路开过时,告诉我:哪儿是自家的老屋、哪儿是爷爷家的老街……看得我眼睛发直。天啊!真是走在自家门前而不认识家了!因我没有下车,眼睛也没有搜寻到爷爷家老街的影子。直到上一次回国,我下车仔细去寻,才发现老街的下落。我不知该是喜是忧,眼前的景象已是时过境迁。两旁长满了杂草的老街,象一个暮年的老人一样,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再也没有生机。老屋多半也是人去屋空,街上没有见到儿时的熟人。一间间破败的瓦房正在等待被推翻命运的主宰。现实的老街也并没有穿越时光隧道里的老街那样长……</h3><div><br></div> <h3>身居海外,只一次有机会和母亲一起去拜年。以前的步行,现在由车轮来替代;以前的挨门逐户,现在变成了东奔西跑;以前的乡里乡亲,现在搬家的搬家、进城的进城、移民的移民。一年能见上一次、能拜上年的已经实属不易了。儿时拜年的感觉再也寻不到。</h3><div><br></div> <h3>身居海外的华人,远离亲人、远离家乡,每逢春节只能和好友聚在一起,吃吃、聊聊;拜年也只是相互间问候一句“过年好”。自己也感觉象是在假拜年。</h3> <h3>记忆中的拜年,现在想想实属奢望,毕竟物是人非。只有美好的瞬间封存在内心深处。那是对故乡、对亲人的深深地眷恋……</h3> <h3>正如席慕蓉所说的“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好的时光。”怀念那些一去不返的童年,怀念永远回不去的曾经。 </h3><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