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日月山位于青海省湟源县境内,属祁连山脉,海拔最高4877米。<br> 日月山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山的东面属黄土高原,西面属青藏高原。所以就成了汉区与藏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h1><h1> 早在唐代以前,日月山叫赤岭,因土质呈红色而得名。日月山山口最高点,海拔高3520米,是早年汉藏两地往来通道和互市的地方。<br> 有关日月山的传说,多与唐朝文成公主有关。<br>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送亲车队,走了一些日子,到了日月山山口,就要告别大唐疆土,进入陌生的藏地。此时的文成公主,心里难受难舍家乡。于是,就从怀里掏出了临行前母亲给她的一个“日月宝镜”。母亲说,如果文成公主想念家乡的时候,用这块镜子朝向东照,就能看见长安城和父母了。然而,此时的镜子里,只出现繁荣热闹的长安城,却没有父母亲的影子。文成公主顿时悟出:父母把她远嫁到遥远的吐蕃,为的是大唐的稳定,汉藏两个民族永远和好。想到这儿,文成公主痛苦万分,泪如泉涌,想到自己担负的使命,以后再也回不了大唐,看不到父母了,于是,就把“日月宝镜”摔成了两半,表示她要永不回头,断了思乡回乡的念头。被摔坏的宝镜,一半表示的是日山,一半表示的是月山,这就是后来“日月山”名称的由来。</h1><div><br></div> <h1> 山下有一条河,叫“倒淌河”。相传,也是文成公主思乡的泪水,滴到地上形成了一条河,且河水倒淌,由东向西流,汇入青海湖,表示文成公主西去,永不回头之寓意。</h1><h1> 传说归传说,但其表达的美好意函,反映的是后人对文成公主的颂赞和怀念。一个生长在宫庭,过着衣食无忧生活的孱弱女子,肩负着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任,千里迢迢,背井离乡,远嫁吐蕃,开启了汉蕃通婚和平友好的先河。在后来的近百年里,边疆安宁,互市繁荣,两地人民和平相处。文成公主的壮举,成为历史进程 的丰碑,是一块沉重的国家统一,民族融和的奠基石。<br> 如今的日月山,已成为人们追忆历史,祭拜文成公主的神圣地方。在日山和月山有两个纪念亭,里面刻载着当年吐蕃王迎娶文成公主的场景。山下的文成公主庙和纪念馆,向人们讲述着那段不寻常的历史 。到处飘扬的经幡和堆放的玛尼石,表达了藏族同胞对文成公主的怀念和祭奠。<br> 站在山顶上向下俯瞰,静静流淌的倒淌河,仍续说着那段历史,清澈的青海湖像少女的梳妆镜,依然明亮照人,宽阔平坦的青藏公路,取代了昔日的茶马古道,方便着内地与藏区的往来,葱绿的草地上,一群群牛羊悠然地觅食,一片生机。这一幅幅如画般的景色,怎能不让人回想那段沉甸甸的历史,赞美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还有由此创造出来的灿烂中华文明。<br> 祝愿祖国的明天更繁荣昌盛,人民幸福,民族团结之花更绚丽多采,根深叶茂。</h1><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