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环线

刘欣欣

<p class="ql-block">  走完了内环,迫不及待又想走中环,说走就走。中环线全长35公里,分两次徒步用时约10小时。</p> <p class="ql-block">  早七点自河东区中环线红星路与成林道交口逆时针出发……</p> <p class="ql-block">  天津工业大学要搬走了,它的前身是纺织工学院,已有百年历史。因家住学院附近,小时候经常翻墙头到学校看露天电影、偷着到泳池游泳、文革时看学校两派辩论武斗,长了不少见识。</p> <p class="ql-block">  向阳楼,快拆没了……一九八二年我在此结婚成家,虽然婚房伙单小间只有七平米,却感觉幸福满满,婚后近40年搬了5次家,房子越来越大可越来越想念那七平米的婚房……</p> <p class="ql-block">  王串场供热站。温暖着千家万户。</p> <p class="ql-block">  民权门原址在中环线与金钟河大街交口处,民权门立交桥下(照片位置)。民权门之所以赫赫有名,源于天津解放时它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它是东北通往天津的必经之路(津榆公路)当时那里国民党守军建有碉堡、鹿砦和吊桥。解放天津时在此发生过激烈的战斗。后来渐渐演变为地名了。国民党修围城共12个城门,还有中山门、复兴门丶建国门……</p> <p class="ql-block">  中环线进入河北区叫育红路了。</p> <p class="ql-block">  天津市红光中学始建于1949年10月1日,与共和国同龄,它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杨成武将军亲手创建的一所部队子弟学校,为抗美援朝战争做出了卓越贡献。 1985年,红光中学积极响应党中央教育援藏的号召,成为全国最早的三所(重庆、成都)内地西藏校之一和天津市唯一的一所藏汉学生共同就读的完中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宁园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园林景观。公园前身系清末官立种植园。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直隶总督袁世凯为推行新政,委派周学熙以工艺总局名义在天津北站附近筹办种植园,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正式开湖建园。</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种植园日渐荒废。1930年(民国十九年),北宁铁路局购得此园并规划拓建为公园,取用诸葛亮《诫子书》“非宁静无以致远”之意,命名为“宁园”,并立碑于亭廊之中。宁园是全国铁路系统第一个公园,因系北宁铁路局产业,亦名北宁公园。</p> <p class="ql-block">  中环线与新开河上的盐坨桥。 盐坨这个地名已经有350多年的历史了,当初这里是盐坨村。早在明朝初期,这里是皇盐场,但没有人居住。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有人在此搭盖草棚栖止。康熙八年(1669年)附近居民相继筑草房一百二十间,几年以后,那里就形成了比较大的村落,取名盐坨村。</p> <p class="ql-block">  沟通北运河和金钟河的新开河。</p> <p class="ql-block">  沧联庄北环铁路地道。</p> <p class="ql-block">  闹市中的江南园林——南普公园。</p> <p class="ql-block">  中环线东西半环分界</p> <h3>北运河。</h3> <p class="ql-block">  桃花堤位于天津北运河畔,中环线勤俭桥头。堤上种植桃树,间插垂柳,堤后又有高大的槐树,整个堤坡树木成林。早在清代帝王南巡时,路过此处,并填词赋诗赞美。传说乾隆皇帝到此曾停舟上岸,观赏桃花,至今还留有“乾隆皇帝登临处”石碑一块。</p> <p class="ql-block">  过勤俭桥入红桥区勤俭道,道路两边是解放后建的大面积的丁字沽工人新村。</p> <p class="ql-block">  清初诗人朱导江诗句云:“潞卫交流入海平,丁沽风物久闻名。”潞河即今北运河,卫河是南运河,两河流进天津,在城北八里处汇合,成丁字形,故名丁字沽。</p> <p class="ql-block">  中环线上的子牙河。近处小船划水,远处冰上起舞。</p> <p class="ql-block">  过了子牙河入红旗北路。</p> <p class="ql-block">  走不远到了南运河。</p> <p class="ql-block">  红旗路地道。</p> <p class="ql-block">  西青道</p> <p class="ql-block">  中环线红旗路上的津河。</p> <p class="ql-block">  郁美净,天津的大人小孩儿谁没搽过?</p> <p class="ql-block">  长虹公园</p> <p class="ql-block">  渭水道一一我工作过的地方,天津市服装中专学校。</p> <p class="ql-block">  长江道立交桥</p> <p class="ql-block">  天津的中关村一一鞍山西道</p> <p class="ql-block">  天津拖拉机制造厂,想当年,天津人提起天拖无人不知。现在……光剩地名了,</p> <p class="ql-block">  想起少马爷的相声:我叫丁文元呢,天拖保全儿👍!</p> <p class="ql-block">  中环线拐点王顶堤立交桥,由红旗路进入复康路。</p> <p class="ql-block">  水上公园后门。</p> <p class="ql-block">  过了八里台立交桥进入和平区吳家窑大街。</p> <p class="ql-block">  佟楼公园。雷锋主题公园。</p> <p class="ql-block">  老佟楼付食商场。老国营有特色,那个年代就有俄式列巴、哈尔滨红肠、酸黄瓜等。</p> <p class="ql-block">  佟楼地名来自一座名为“闲闲斋”的书斋。 </p><p class="ql-block"> 佟楼,原名“童楼”,主人是乾隆年间的天津诗人童葵园。《续天津县志》中这样记载道:“童葵园居住直沽之南,住一小楼,题曰“闲闲斋”,日事吟咏。”建成小楼的那个年代,这里还是一片荒野,无遮无蔽的视野中,这座小楼就显得格外突兀,过往行人便以“童楼”作为此地代称和标记。后来因为和红桥区的“佟家楼”发音相同,它又被人们就逐渐讹传为“佟楼”。后来,清盐道衙门沈某在今天儿童医院一带的高台处盖房设村,村名就取为“佟楼村”。二百多个寒来暑往后,“童楼”故迹荡然无存,而佟楼的地名到今天仍在沿用。</p> <p class="ql-block">  过贵州路进入河西区围堤道。</p> <p class="ql-block">  天津日报大厦</p> <p class="ql-block">  一段新围堤道连接光华桥和围堤道。</p> <p class="ql-block">  座落在中环线海河边的河西挂甲寺。</p> <p class="ql-block">  挂甲寺原名叫庆国寺,改称挂甲寺的原由, 相传唐太宗于贞观十八年也就是公元644年征东归来,路过大直沽时发现庆国寺,便在此解甲休息。还有更细的传闻是:当时陪在太宗身边的,是大将尉迟恭。而太宗还一时兴起,向献茶的僧人慈航要来纸笔,亲书“挂甲寺”匾额一方,嘱咐和尚将庆国寺改名为挂甲寺,以此作为凯旋的纪念。 </p> <p class="ql-block">  过海河光华桥到河东区。光华桥原名四新桥,因桥西侧原四新纱厂得名。</p><p class="ql-block"> 中环线东西半环分界。</p> <p class="ql-block">  海河东岸</p> <p class="ql-block">  座落在河东区中环线东兴路上的荐福庵。民国时期修建,河东区文物保护单位。现香火旺盛的荐福观音寺是由此庵异地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  天津总工会</p> <p class="ql-block">  中山门地区,解放前是一片荒地,地势低洼,常年雨浸。它的西面是芦苇塘,东面是乱葬岗。由于它是由东郊进津的门户,47年国民党为加强城防工事,在津塘路与东兴路交口处(今蝶式立交桥处)设卡口,马路两侧各建了一座碉堡,中间修了两扇大铁门,连接碉堡、铁门的墙东面有一块汉白玉匾,上书“中山门”三个大字,这便代替了地名。</p> <p class="ql-block">  1986年8月12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天津中环线工程时,曾在中山门蝶形立交桥上亲切接见了设计者胡习华,邓小平说:“这座桥很漂亮,你为人民做出了贡献,谢谢你。”</p> <p class="ql-block">  津滨大道</p> <p class="ql-block">  爱琴海购物公园</p> <p class="ql-block">  万达广场</p> <p class="ql-block">  年味越来越浓了……</p> <p class="ql-block">  拐入红星路</p> <p class="ql-block">  闭环。回到出发的原点中环线红星路与成林道交口。中环线徒步结束。</p> <p class="ql-block">  中环线的路桥统计:(从河东开始):津滨大道(东兴立交桥)-东兴路(中山门桥)-光华桥-新围堤道(解放南路立交桥)-围堤道-吴家窑大街-八里台桥-复康路-王顶堤立交桥-红旗路-红旗北路-子牙河桥-勤俭道-勤俭桥-普济河道(普济河道立交桥)-铁东路-盐坨桥-育红路-民权门立交桥-红星路(顺驰桥)-东兴立交桥-津滨大道。 </p><p class="ql-block"> 中环线东半环:光华桥至勤俭桥。西半环:勤俭桥至光华桥。</p> <p class="ql-block">  中环线基本在天津的城郊结合部上,过去企业大厂较多,现在是天津城区扩展重要地段,用不了几年天津成片高档的住宅会遍及中环沿线。人的认知半径决定对未来探索园周的大小。做做准备,下一个目标——天津外环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