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岁月如歌!

百雄

<p>61年前东北人的标准像。帽子是用貉子皮做的,一位猎人朋友,打到一只貉子后,我花18元钱买下来了。</p> <h3>1959年9月7日,112名上海中学生到达北大荒852农场,这是中国第一批集中来到北大荒的大城市的青年。我即是其中一员。照片是1962年,我们从八一农大畜牧兽医系毕业,分配到农垦各单位时的集体合影。</h3> <h3>从集体照中摘出来的我,那时我还不满十八岁!</h3> <h3>前几年,上海政协文史资料中的一篇文章,专门详细介绍了我们这批上海学生前往北大荒的经过。作者龚玉丹,当时专门去上海接我们的,后任八一农大党委书记。</h3> <h3>112名上海青年名单</h3> <h3>1979年,852农场在三分场召开畜牧青貯工作现场会,一些老同学参会合影。当时我们在北大荒已工作生活了20年了。</h3> <p>农场于1968年改建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我们成为不拿枪的屯垦戍边的兵团战士。</p> <h3>由于专业的特点,所以骑马是我的一大爱好。</h3> <p>风雪严寒中的我,那时候最低温度达到过零下42℃。</p> <p>1973年于三分场场部东山果园,园园的大沙果,好吃极了。</p> <h3>宝清挠力河大桥</h3> <p>1977年的我,在北大荒家中。</p> <p>1973年我们俩囗子结婚登记后,在三分场部的合影,这就是简单的结婚照。</p> <h3>1978年底,我们一家三口的合影,这是在北大荒的最后一张全家福。一个月后,夫人和儿子调回北京。</h3> <p>爱人的大弟弟马世吉也是北京知青,在兵团二九一农场,后调到852,与我们在一起。</p> <p>1965年底,作为三分场代表,参加852共青团代表大会。並担任分场团委常委,机关团支书。</p> <p>在分场滑冰场上,冰场都是我们用水澆成的。</p> <p>爱人马保平的同学董俊茹和赵小芳,三人一起去了北大荒。</p> <p>家中看报,书架是自己做的。</p> <p>这是在三分场一队的单身宿舍里,油灯下学习,拍摄于1963年初。</p> <p>61年拍摄于852刚建的大礼堂前,还在施工中。现在已被拆掉了</p> <p>解放牌汽车,是当年最重要的运输车辆。</p> <p>1967年回上海探亲时,在上海外滩的市革委会大楼前。</p> <p>佳木斯刘英俊烈士墓前</p> <p>80年的三分场田径运动会上,负责组织工作並任总裁判长。右为王喜双。</p> <p>65年在尖山顶上</p> <p>在大礼堂(右侧)前练射击</p> <p>在一队也曾开过康拜因,这是东风收割机。</p> <p>我用135相机拍的尖山子三分场场部全貌(场部东山上拍的)</p> <p>我拍的76年时的三分场领导班子,有教导员徐子超,营长桑森林,副营长赫崇友,副教导员徐亚亭,副营长李安厚,副教导员马新民,副教导员陈家利。</p> <p>76年三分场政工组成员在植树劳动后合影</p> <p>76年拍的抢翻冻茬地</p> <p>一队麦收情景</p> <p>粮食入囤</p> <p>冬季水利工地上</p> <p>三分场畜牧兽医的技术人员,有马新年,董连贤,我,段立功,于桂仁。在种马站前合影,1973年。</p> <p>65年三分场文艺宣传队,参加852文艺汇演获二项奖状回来在宝清合影。有马大力,我,屈儒,邵里庭,宋恩光,王景如,王桂林,杜崇娅,高凤英,张淑荣,秦桂香,领队陶勤存。</p> <p>当年的招待所食堂,为秋收誓师大会准备伙食。</p> <p>74年参加852总场农业学大寨展览筹备工作,前右一是我,大家在852沙盘模型前合影。</p> <p>电影放映组陶勤存,马实栗,王其田。</p> <p>老朋友陈健民,曾任三分场副场长。</p> <p>65年参加852农场共青团代表大会,有我,赫荣昌,陈明斌,张树欣。</p> <p>62年秋,我在三分场一队时的老朋友,副队长赵玉璋,后调河南焦作工作。</p> <p>七十年代初,马振堂,丁健德,我,在佳木斯刘英俊烈士墓前合影。</p> <p>同宿舍的哈尔滨知青徐向东父亲来三分场时,与他合影。身后的宣传栏是由我负责拍摄,每月定期更换场内新闻照片或其它新闻内容。</p> <p>杭州知青丁珊,北京知青王玮昆,师桂珍,天津知青马春生,哈尔滨知青姜桂英,我,在场部合影。</p> <p>北京知青陈家利,天津知青高克明在六队试验田里。</p> <p>我与上海知青王克勤</p> <p>我,上海知青刘卫国,北京知青刘闯在尖山前</p> <p>79年,我陪852文艺宣传队到三分场各连队演出。其中有赵导演、吴启光、陈恒、于海伦,李恒伟,崔英平,刘海刚,胡爱民,叶春,李洁,小花,刘西兰……等。</p> <p>总场宣传队到三分场23连演出</p> <p>与宣传队的老朋友相聚在北京,有付兆康,武萍,吴启光,于海伦,李恒伟,康柏強等</p> <p>77年我与总场宣传队的(从左起)于海伦(国家军队一级演员),李恒伟(农垦总局齐齐哈尔分局书记),崔英平(农垦建设局长,建筑工程师)在852总场大礼堂前。</p> <p>76年时的三分场游泳代表队</p> <p>三分场篮球水平全场第一,多次获奖,有方喆,郑乐天,纪青槐,戴东坡等。</p> <p>70年我为上海知青老朋友刘卫国,何风仙,王克勤,周洪民,刘卫民,程金龙,孙丽华,沈丽萍,周佩琴等,回上海探亲时拍的合影。</p> <p>四十多年前,与王荣聚,廉国军在场部</p> <p>十六连机务排的战友们</p> <p>63年一队307拖拉机车组合影。后左一为当年一队队长胡生凡,前右一为副队长莫文华,其余为张仁孝,吴明仁,冉征堂,孙德伦,毕世俭,张丕仁。</p> <p>2011年回852时,在三分场与老战友合影。有孙锡恩夫妇,张玉新夫妇,孙香,董连贤,沈汉文,马实栗等。</p> <p>76年三分场团代会代表合影</p> <p>沉痛悼念毛主席去世,我拍摄的三分场礼堂悼念现场痛哭的群众。</p> <p>三分场中学的师生们,有朱逸,廉德富,宗甲胜,陈仰能,庄益群等。</p> <p>夏锄田间拿大草</p> <p>人工抢割麦子,好累啊!</p> <p>水中抢割大豆</p> <p>麦收机械拾禾场景</p> <p>大豆中耕</p> <p>连队的武装民兵,左为上海知青何凤仙</p> <p>大豆收割现场,机器卸大豆。</p> <p>晒麦场上</p> <p>放猪</p> <p>冬季水利工地,前为一队老职工汪崇明。</p> <p>开山取石,右下为一队队长冉征堂。</p> <p>儿子小时候也在北大荒待过三年,这是荒二代阿姨庞玉琴和王莺抱着他。</p> <p>爱人马保平与邻居大张和女儿孙丽,在场部果园。</p> <p>三分场知青汽车司机,郑乐天,姜维滨,陶锡龙</p> <p>分场部春节拜年踩高跷</p> <p>运动会裁判员合影</p> <p>81年我离开北大荒前,主持的最后一届分场运动会,与裁判员们合影。</p> <p>总场运动会</p> <p>三分场文艺汇演</p> <p>罐舞,分场文艺汇演连队的节目。</p> <p>三分场炮连</p> <p>程刚,马振堂,姚银诚</p> <p>北京知青李永增,张学东,刘闯,天津知青闫金傲在加工厂前。</p> <p>王克勤骑马</p> <p>分场卫生所大夫在做手术</p> <p>学习耳针疗法</p> <p>卫生所的大夫们出诊回来,所长张五福,医生占香荣,张淑香,张佩文。</p> <p>我与同宿舍的北京知青张佩文(回北京后任国家体操队队医,领队)。</p> <p>丁珊为我拍摄的青春像片</p> <p>北大荒的田野里,有我的青春年华!</p> <p>2005年,我和夫人又一次重返852,回到魂牵梦绕的北大荒。</p> <p>难忘852的白桦林,2011年在老白桦树前留影。</p> <p>北大荒辽阔的田野</p> <p>中国大粮仓北大荒</p> <p>今日北大荒,中国最现代化的农业样板。沧海桑田,荒原巨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