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70年代那些记忆中的年味儿

Ching 闲晴逸致

<h3>再过几天就是传统的春节了。今年是我的本命年四十八岁,尽管我依然觉得自己还年轻,但是人常说,当一个人爱回忆时,说明他已开始变老了,这种说法正确与否?先不去说,不过我到是经常回忆从前的事了。</h3><h3><br /></h3><h3>我出生于沈阳,父母以前就职于一家军工企业,我有三个大我十几岁的姐姐,和一个小我两岁的妹妹。父亲虽然是工厂的领导,但在七十年代,每月只百十来元的工资,母亲是个普通员工,每月也就几十元,就这样,还要不时的奉养住在乡下的祖父母,和接济叔伯亲戚们。平时很少吃到大米,白面,肉,蛋和鱼,因为父母要把细粮和肉票存起来,等家乡来亲戚时吃,还有就是等过年节时再吃,所以小时候,一入冬就开始期盼着过春节。</h3> <h3>我们东北从农历二十三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打扫卫生,扫棚,擦灰,窗明几净。祭灶神,并且吃灶糖(据说灶王爷吃了这种特帖牙的灶糖,上天汇报时,会说好话儿)。<br /></h3><h3><br /></h3> <h3>大年三十的早晨,就被厨房里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吵醒,父亲在厨房忙碌的炸麻花,和糖蜜果,母亲和三个姐姐也忙着,帖春联儿,帖年画,切菜,剁馅儿准备年夜饭。我和妹妹一手抓着麻花,糖蜜果,一手拿个点燃的香头儿,一边兜里揣着鞭炮,另一边兜里揣满花生,瓜子和糖,跑出去和邻居的孩子们玩,孩子们放着鞕炮的同时,也不忘"炫富"比较谁家的好吃的东西多。</h3> <h3>每年我家都帖喜庆的春联和福字,以及帖寓意吉祥的杨柳青的年画。</h3> <h3>除夕的下午4点钟,我们家开始吃年夜饭了,一年也就这一次家宴"奢侈无比",什么小鸡炖蘑菇了,猪肉酸菜粉儿,糖醋排骨,红烧鱼等等十来个菜摆满一桌子。父母爱喝几盅白酒,我最爱喝八王寺的汽水,喜欢边喝边打气嗝的感觉,每年的年夜饭都吃得好饱,吃完饭提着父亲做给我和妹妹的玻璃灯,跑出去和邻居孩子们放鞭炮,当然最紧要的是,小伙伴们相互交流各家的年夜饭,吃了什么好吃的,那情景比现在说谁吃了一顿法国大餐都牛掰。</h3><h3><br /></h3><h3>晚上八,九点钟玩累了才跑回家,那时候家家还都没电视,回到家时感觉睏了,可父母亲哄着不让睡觉,说要守夜,据说这样在新的一年里龙马精神,接下来,一家人开始包饺子,包些肉馅和三鲜馅饺子的同时,也有几个糖馅的和放入硬币的饺子,谁吃到了,寓意新的一年生活甜蜜,丰衣足食。我和妹妹也会用面团捏小动物打发时间,总算熬到半夜十二点了,家家户户都跑到外面放鞭炮,迎接财神,刹那间,天空一片灿烂,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掩盖了人们惊喜的呼叫,只看见一张张被焰火映照下的笑脸。放完鞭炮后,回家吃饺子,给父母鞠躬拜年,父母会把准备好的新钱票,分别给我们姐妹,三个姐姐每年能得到5元或10元,我和妹妹也会得到2元或5元。最喜欢一遍遍的数着手里那些崭新的一角,二角和五角的纸票,直到睏了,才会把钱塞进枕套里后再入睡。我常想我长大后对赚钱的热爱,是否残留着儿时的记忆。</h3> <h3>最喜欢父亲做的玻璃灯,每片玻璃上都帖着剪纸画,晚上照明特别好。</h3> <h3>大年初一早晨醒来,就会看见枕旁放着叠得整齐的新衣,新鞋。记忆中,每日操劳工作,做完家务的母亲,晚上都会忙着给家人们做衣服和鞋,母亲有一双巧手,为了省钱,都是买些布料,自己做给家人。每年也只有新年才能穿上新衣服,平时穿的都是姐姐们的旧衣改制的。</h3><h3><br /></h3><h3>起床后,会跑去邻居家给长辈们拜年,回来时兜里会装满长辈们给的糖果,瓜子。我和妹妹总会把这些"战利品"装进各自的木头箱子里,藏起来留到过完年后再慢慢享用。</h3><h3><br /></h3><h3>初一至初五,父母会把瓜子,花生和糖果,分摆在果盘里,等待招待前来拜年的同事,朋友们。有时父母也会领着我和妹妹去别人家拜年。</h3><h3><br /></h3><h3>过年时最爱的就是一家人打扑克,边打边嗑瓜子,一家人说笑着,玩着,闹着的情景,至今仍清晰的映在我眼前似的。</h3><h3><br /></h3><h3>现在生活虽然好了,可大家都觉得越来越少年味了。其实年还是同样的年,不一样的是过年的心情。</h3><h3><br /></h3><h3>什么叫年味儿?那是过年时对各种细节的筹备过程,是对好日子的那种兴奋的向往和期盼,是对淳朴的幸福的回味,是物质匮乏时的珍贵记忆,是一种精神上的盛宴。</h3> <h3>六,七十年代,虽然物质匮乏,但是每个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有好多幸福的回忆,那时候家家户户过年,也是红红火火,热闹非常。把今天生活过得精致,给未来留下美好的回忆。</h3><h3>祝大家新年快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