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七月,明光宗(朱常洛)即位,定年号为泰昌。九月,光宗卒,未及铸钱,他只当了二十九天皇帝就驾崩了。泰昌通宝是由他的儿子朱由校铸造的。</h3> <h3>朱由校(天启)当了皇帝后,在铸造自己的年号钱天启通宝的同时,也铸造了他父亲的年号钱。朱由校也是短命皇帝,十六岁登基,二十三岁就薨了,只当了七年皇帝。随后他的弟弟、朱常洛的第五个儿子朱由检(崇祯)继位,朱由检也向他哥哥学习,在铸造自己的崇祯通宝年号钱时,也铸造了一些泰昌通宝。</h3><div>虽然朱常洛的两个儿子都给他铸造了泰昌通宝,但数量不多,版别更少。泰昌通宝钱版别不多,分单点通、双点通、大字、小字、背星月纹等,还有钱径达2.9厘米,大如折二钱的宽郭大样钱;最为稀罕的,是泰字左上方少一点,泉界称为心泰版或二水泰。接下来的少见版便是泰昌通宝大字隶昌,也是明钱中的名誉版。</div><div><br></div><div>在明钱里,泰昌通宝钱一直很火,版别也不多!现在价格应该算比较低位,一般美品两三百元。个人认为比较有潜力的品种。版别很容易学习。下面我把几种版别汇总跟大家分享一下:</div><div><br></div><div>1.大字隶昌</div><div>特点:昌字隶书一眼就能分辨,其次通头也很有特点。</div> <h3>2.南京版,不多见 一直被忽视。我也曾一直注意此版但不知道名称,通宝二字最有特点。通宝二字感觉和万历背日版一脉相承。</h3> <h3>3.小版,背宽缘,通字最有特点,通头很长。</h3> <h3>4.普通单点通版。</h3> <h3>5.月手版,不多见的版。玩版的都知道什么叫手类钱,我在这在说一下吧 就是面纹是背月版,背却是光背 就叫月手 特点三角通,昌字阔。</h3> <h3>6.双点背星,不多见!</h3> <h3>7.普通的双点 有人叫星手!普通。</h3> <h3>8.月星一对,华夏拍品! 其实背月少见 比隶昌还要少见。</h3> <h3>9.秦版仰通,也叫小字心泰手!小版,多用此版该刻心泰,后边会讲解如何区分此版改刻心泰。</h3> <h3>前边的心泰 大家都看到了吧 不管是大字心泰 还是小字心泰 或其他小变化的心泰版别 都有穿径 这是一个特点 其次就是9图的秦版仰通泰昌所有版别里就这两版有穿径 (或许一些朋友不知道我所说的《穿径》是何意....附图如下</h3> <h3>就是泰字中的《人》字比普通的高。</h3> <h3>就这个地方 这是心泰版里的一个特点 因秦版也有穿径 所以改刻多用《秦版》 附秦版图</h3> <h3>但只要记住秦版的另一个变化就ok了那就是仰通.</h3><div><br></div><div>记住这些特征,一般的改刻,就可以直接无视。我也曾见过用秦版,改的心泰,被人买走,无奈......就讲个大概 希望大家有用。</div> <h3>心泰版就不说了,除了大字心泰和小字心泰,小字有从大小字心泰里发现了几版 但都难得一见。</h3><div><br></div><div>心泰各版都有穿径,也就是这里</div><div> 所有版别就只有心泰和秦版有穿径。</div><div><br></div><div>大明泰昌通宝铸量稀少,补铸时间不长,大概数量在二三十万枚左右,存世量已不多。目前普版美品市场价200-300元之间,看好泰昌通宝的升值潜力。</div><div><br></div><div>本文整理自《古钱币收藏》</div><div>作者:彦俊浩</div> <h3>(来源:2017-01-21 彦俊浩 绿杨泉社)</h3> <h3>【名称、年代】泰昌通宝 大字心泰版 母钱·明</h3><div>【尺寸、重量】直径26.9-27.1毫米,厚1.2毫米,重4.5克</div><div>【描述】极美品</div><div>泰昌“心泰”,明钱中的大名誉版之一,有大字,小字之分;大字类又有单点,双点通的区别,均稀少。</div><div>此为心泰大字版母钱,直径达到27毫米左右(见对比图),笔画深峻无粘连,地张光洁,内穿打磨干净整齐,符合母钱翻砂的特征,应是一枚明代母钱的标准器。</div><div>“心泰”版式子钱就十分稀少,母钱更是仅见,说它是明钱珍品,应不为过。</div><div>【估价】50000-60000元</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