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享“悦”书——读《跟随佐藤学做教育》有感

平城区学前教育中心

<h3><font color="#010101">  教育者必是读书人,我潜心读了《跟随佐藤学做教育 学习共同体的愿景与行动》一书,对“合作学习”这一主题进行了全新的思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佐藤学教授参加我国各类教育活动,他是一位国际教育专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佐藤学教授深入课堂进行观察,用他的摄像机记录下孩子们的课堂表现,可见,他是一位亲近学生、研究课堂的教育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佐藤学教授的教育专著很多,都可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本书作者陈静静,曾赴东京大学佐藤学研究室访学,跟随佐藤学教授参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与实践,回国后更致力于将其主张本土化,本书是作者及其同事长期深入学校现场和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借此书,我了解到了佐藤学的教育理念,以及国内比较成功地实践佐藤学教育思想的案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跟随佐藤学做教育》从解读佐藤学的研究视野、教育思想入手,将之与中国的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力求找到在中国的学校、课堂中构建学习共同体,保障儿童学习权的方法,并积累了诸多鲜活的经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书中既有理论探讨,又有读书笔记,还有教学观察,为我们学习、践行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思想提供最佳的切入点。本书作者用通俗清晰的语言,真实生动的案例,各章节交叉融合,向我们呈现出了佐藤学教授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学习观、科研观,但主要阐述的是佐藤学教授的学习观。</font></h3> 何谓学习共同体?<div>  佐藤学教授提出“学习共同体”就是要使学校成为儿童合作学习的场所,成为教师相互学习的场所,成为家长与市民参与学校教育并相互学习的场所。这一目标主要通过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师之间形成开放课堂、共同成长的同僚性,家长及市民参与教学实践的“学习参与”的方式实现的。</div><div><br></div>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div>1、合作学习首先是自主学习<div>  合作学习是佐藤学倡导的“学习共同体”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我国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强调学生自身的经验,学习能力以及对学习的选择权,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大脑思考和动手操作,知识和能力才能被真正习得。而只有经过自己的经验、思维和作业加工过的信息,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而学生们真正做过体验过快乐过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这就对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式教学法提出了挑战。</div><div>2、合作学习是互学探究学习</div><div> 佐藤学认为,不组织“合作学习”,每个人的学习就不能成立。要提高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合作学习是不可或缺的。当一名教师面对三十名学生的时候,无论教师多么的耐心和细致,也难以顾及所有学生的想法。合作学习让学习逐渐减少对教师、对答案的依赖,学生之间互相倾听,互相倾诉,互相学习,调动了所有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即便没有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还是会小声提醒同学,也会为同学的精彩表现,情不自禁的惊叹鼓掌,他们会不自觉地引用其他同学的观点,并依据其他人的观点来展开自己的阐述。</div><div><br></div></div> (二)合作学习的原则与方法<div>1、不折不扣地接受所有学生,营造安全的、润泽的课堂环境</div><div> 合作的基础是学生之间地位和角色的平等,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信赖和倚重,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接受所有的学生,包容他们的缺点、毛病,和不令人满意的成绩。学生之间相互尊重与信赖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所有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佐藤学倡导教师都来营造润泽的课堂:所有的学生都自自然然,既不紧张好斗也不娇揉造作,他们就以自己最真实的状态来到课堂上,等待着学习的展开。当他们遇到疑难的时候能够清楚地讲出来:这里,我不懂,为什么是这样?当他们的思路受阻时会毫无顾忌地问同学:下一步怎么办;当他们有了新的发现时,会兴高采烈地与同伴分享,在说出不甚完善的答案时,其他同学也能从答案中获得灵感,并沿着既有的思考继续前行。这样的课堂才真正是一种安全的课堂,学生们能够放松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课题当中。<div> 2、设定高水准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挑战高质量的学习。</div><div> 合作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设定合理的学习内容和课题,只有“高水准”的内容,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这里的高水准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探究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经验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学生看到问题后会产生日常生活的联想,会有解决问题的渴望,问题的解决将对其有实质性的影响,这样的问题最适合探究;二是探究的问题是一个复杂问题,不是回答“是”与“不是”的问题,而更多的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答案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会不断丰富,不断加深,答案会随着参与人的不断介入而拓宽,具有一定的后继探究价值;三是探究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不是学生能够信手拈来的,纯经验性的,信息性的问题,不能够直接通过资料搜索获得,学生要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调研,并充分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将这些知识进行重组、重构,并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和切磋,共同思考才能有所进展,只有这样的课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学习过程。</div><div> 3、尊重多样性的分组方法,让学生在差异中收获更多</div><div> 合作学习总是要涉及分组的问题,很多老师都在为如何分组而绞尽脑汁,对此,佐藤学推崇的是男女混合的四人合作小组,男女混合编组是因为男女生混合,容易产生合作学习。关于组内的分工问题,佐藤学认为还是以不存在领导者为妥,合作学习中无需领导者,合作学习需要的是每一个人的多样学习的相互碰撞,是每一个学生的平等参与。每个人平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另外的人在他人观点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切磋。</div><div>4、教师起到倾听串联反刍的作用,等待学生的跳跃。</div><div> 有人不禁要问,合作学习将学习的时空交给了学生,那么教师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教师的作用是贯穿始终的,营造课堂环境、设计探究问题、分组等处处都体现了教师的实践智慧。如果说每个学生的发言或者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是一颗珍珠的话,那么教师就是养蚌的高手,他们要帮助学生孕育、采撷并串联珍珠。佐藤学将教师的作用归纳为:倾听,串联和反刍。</div><div><br></div></div> (三)合作学习的课堂常见误区<div>  1、无章可循,教师不知如何做教学设计</div><div>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会产生一些顾虑,是否所有的知识都需要去合作呢?哪些需要合作,哪些需要独立完成呢?设计的时候是全程合作,还是选择性合作?如果是全程合作,我在其中如何起作用呢?如果是选择性合作,哪个部分需要合作呢?如果说讲授法更多的是遵循学科或者知识的逻辑,则合作学习更多要遵守学生学习的规律,对我们目前的教师来说是最为困难的,也是最无章可循的。</div><div><br></div><div> 2、学生不会合作,课上闹哄哄,班级纪律难以控制</div><div>说到小组合作,一些老师就会暗自摇头,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联想到的就是热热闹闹、人声鼎沸的课堂,老师心里很清楚这种表面的热闹并不能带给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学生到底能学到什么也就不得而知了。</div><div><br></div><div> 3、难以评价,教学目标达成与否不够清晰</div><div><br></div><div><br></div> (四)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路径<div>  1、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征</div><div>要实现“以学定教”,“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必然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不但了解他们在自己学科的学习成绩,还应该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情绪情感、个性特征乃至人际关系,了解哪些学生之间关系比较亲密或者疏远,如果能够了解其中的原因就更好。这对于安排小组成员、设计学习过程和研究主题都是极为重要的。教师真正缺少的不是学科教学知识,而是不够了解学生。</div><div><br></div><div> 2、精心安排学习内容,突出合作的主题</div><div>需要动手操作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开放性问题、一题多解的问题,思维性问题多是需要合作的;而对于比较简单的,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记忆性的问题,最好采用独立学习的方式来完成。</div><div><br></div><div> 3、细致入微的课堂观察,不断调整策略</div><div>小组内的成员之间合作是否愉快、是否成功,不但与教学内容相关,还与组内同学的人际关系,性格特征等密切相关。有的学生在这个小组表现平平,甚至游离,不肯参与学习,在那个小组却自信满满,极其投入。对学生之间微妙关系的处理,会对全体成员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细致的观察,了解学生与小组成员的关系,分析学生游离的原因,并根据观察进行不断的调整,这种调整可能是学习内容的调整,也可能是小组成员、人数的调整,这是合作学习能够持续进行的有效途径。</div><div><br></div><div> 4、与同事合作互助,加强自我反思</div><div>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难以完成对全体学生的观察,这个时候要实现“细致入微”的观察,就要借助于同事的力量,每位老师观察特定的小组,在“课后”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向任课老师汇报,然后老师们共同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这样不但完成了任课教师的观察任务,而且通过共同研讨,对这个班级、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状态等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这对任课教师及其同事来说,都是自我反思的良机,这是教师合作的契机。学生的合作,教师的合作,学校的合作,研究者的合作,必将最终形成“学习共同体”。</div><div><br></div> (五)合作学习的课例研究记录中得出的结论<div>  1、八人一组的小组讨论绝对是“热闹非凡”,不仅热闹,应该是“乱”。看似热烈的讨论,其中并没有多大的课堂价值,反而是在浪费时间。</div><div> 2、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对小组合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不是每节课都适合用来合作学习的,有的学习内容就是适合学生一个人自己学,这也就产生了是否每节课都需要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讲述的问题。</div><div> 3、关注部分学生的上课动态,特别是后排学生。</div><div> 4、合作学习的黄金时间为15到20分钟左右,次数为1到2次。</div><div> 5、组长设立要选人际关系好,不一定学习好,但能盘活小组的人。</div> (五)合作学习的课例研究记录中得出的结论<div><br></div><div> 6、小组讨论,题量多少不是关键,解决本题的核心问题才是重点。</div><div> 7、发学习单,小组反馈,课后反馈。</div><div> 8、培养学生养成相互配合,讨论交流的学习习惯,先前后交流,再左右交流,不说与课堂无关的话,养成良好习惯。</div><div> 9、讨论需要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div><div> 10、将学习单的内容进行细化,将个人独立学习单和合作学习单拆分</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