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大娘说,她家种的旱地谷米特别好喝,不容分说就去盛米,她说,那即是口粮也是一家人的生计……</h3> <h3>这是一个寡居的老妇人,每次村头总会碰到背着鼓鼓针织袋的她,老人目光呆滞,仿佛周遭的一切都是灰色的背景,唯独不变的是紧紧抓住口袋被她当做宝的各色废弃物品……</h3> <h3>有那么一处燃着炉火,上了年龄的老者,打着桥牌,女人们纳着鞋垫,清脆麻将声、起哄、笑闹声……乡间的代销店,成为村里连接外面世界,亲切而又随和的冬日里难得的安乐窝……</h3> <h3>赶上了易地移民这一班末班车,老宋心里如“数九”天喝了几口老烧酒,舒心,舒缓,畅快……</h3> <h3>独自拉扯着小孙子,家人欠她太多,丈夫、儿子,媳妇全部不辞而别,七十多岁,她说,自己肩膀骨还硬实,谁家有活,尽管找她来做,夏天,放水、锄地、搬砖、当小工;秋季,掰玉米、割谷子、折高粱、做“酨木”;冬季,拨葱、捣蒜、洗碗、打扫卫生,小时工……</h3><h3>老人说的轻巧,甚至害怕别人不用她,害怕她年龄大,煞有介事的随身带着身份证,那双粗糙的布满老茧和伤痕的裹着厚厚创可贴的手,抚摸孙儿时是柔弱充满着关切的,心里却念叨着:孙儿呀,快点长大呀,岁月呀,你慢点走,让我在多赚点钱留给孩子,奶奶想看着你长大……</h3> <h3>一个外来的四川女人,她和男人一起经营着一间小卖部和村头那一亩三分地,她说,她很满足现在的生活,一日三餐,管饱,孩子上学,无忧,看病买药,有医保……总之,灰头土脸的女人,很满足……</h3> <h3>张奶奶还是跟过村委会来,她说,土地确权是一辈子的大事,她老了,小孙子伢儿还要长大扎根,续香火,白家不能到她这一辈没有了根……</h3> <h3>民政争取来的一千元,发放到老人手里时,他自语到:老婆子的药费这个月有着落了。老人得的是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一遇到天阴雨湿就疼痛难忍,他最多吃几粒村里保健员给开的去痛片,而老伴不仅有慢性胃炎,还有心脏病,糖尿病,老两口,省吃俭用就为能省下钱来,延续老伴的性命用药物,老人唯一的愿望就是,要陪老伴长些,再长些,老人潮湿着红肿的眼睛,特意的扣上了装钱的中山装口袋,又手按了按,仿佛只有那样,那钱才不会自己跑出去……</h3> <h3>三个儿子,全部城里打工,小儿媳刚刚做了月子,老人用抖动的,脑梗后遗症的手,杀死了一只鸡,为的就是好好为儿媳补补,她说,她这辈子都没有踩死过蚂蚁,老人懊恼、自责的低着头,喃喃自语到……</h3> <h3>两次大手术,无数次的化疗让这个坚强的女人不曾哭泣,而今天发放了1000元给她,她哭了,她说,这些年,因为生病,到处借钱,亲戚都害怕看到她们一家,人情冷漠,命运多舛,不是因为给钱,而是,她家的院子很久很久没有了脚步声……</h3> <h3>县城抽到了房子,心里既快乐又痛着,他一贫如洗,哪里去找自筹的那一部分钱,签字的那一刻,它手里笔在不同的颤抖……</h3> <h3>每个月准时的党员学习日,被我们一拨小年轻称之为“姨妈日”😝党员们也在学习中紧跟时代,踊跃发言,争做先锋。当然,最让老党员怀念的估计除了鲜红的党旗,和政策,还有那热气腾腾的烩菜或者羊肉,被圈养或者依旧独自谋生老人们,或是打牙祭,或是会来亲串友,都多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h3> <h3>破旧的玉米架,低矮的村落,一排露出瓷砖新瓦的房屋,对于村民们来讲,现实与梦想往往就在一刹间:</h3> <h3>秋收不可少的三轮车,停靠在废弃的院落里,只因村民听说评低保,就将它掩藏起来,亲爱的亲们,苦难固然可怕,而人心呢?</h3> <h3>地标性的矗立,新窑梁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红极一时,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的地方,苦难成就了那些意气奋发得少年,都说山沟里会飞出金凤凰,这里虽然贫困,却是全镇人均文化程度最高,扫盲率最高,“ 铁饭碗”最多的村落,可能应了那句“寒门出将才”……</h3> <h3>红旗飘飘的地方,这里是每日周,每个月,我都会如约而至的地方,三面孤坟围绕,四周人迹罕至,每个周一值班时,心里除却笔尖沙沙和心跳声,死一般的沉寂,唯一证明活着的是我偶尔的咳嗽声和来回走动的声响及远处村庄的犬吠……</h3> <h3>汛期终归还是逃脱不掉堤坝坍塌的厄运,大晚上的险情及不断的求助电话,未曾合眼,第二天一早蒙蒙亮赶到第一线,还好有惊无险……</h3> <h3>换届各个选区设置的流动票箱,哪里有人,哪里就有流动的我们……</h3> <h3>枣子好甜,一路颠簸,喉眼冒烟,再苦再累,只因:一个都不能少^O^</h3> <h3>田间地头,炎炎烈日,脚踩到的地方,未曾是撒满了金黄……</h3> <h3>我喜欢每一个大雾弥漫的早晨,烈日没有了焦躁,没有了浮夸,在云海里若隐若现,站在号称龙洲龙潭碧月的悬上空,俯视着足下的一切,浸泡在晨曦里,每一颗雾霭里,昨日的疲倦一扫而光,是欢愉,是雀跃……</h3> <h3>疯癫的祖母,从我上班第一天起,她的脊背上就多了一个襁褓中的小婴儿,我以为她是疯子,总是大冬天给背上的小孩灌喝着冰冷的水,总是嘴里念念有词,她的姑娘跑了,不要她们俩了,捡垃圾,翻脏桶,甚至打人、爆粗口,记忆中,老人依旧是那个我递上纸巾或者馒头会咒骂人的灰头老太太,而今,那个曾经脏兮兮的孩子,居然是个漂亮有灵气,懂礼貌的小女孩,我有些茫然和不知所措……</h3> <h3>被太阳晒着,风雨淋着,基层人拥有黑土地的肥沃和古铜色,一大帮女生们,虽然都已然是孩子妈妈,却也依旧是调皮的,单纯的甚至有些蛮劲的女汉子们,分分秒秒就攀在了树顶,基层练就我们一身本领…:吃葡萄不吐葡萄死,飞奔攀爬,落地就食,哪怕满嘴里是泥巴,是斑痕,是被虫蛀……</h3> <h3>刚从景区讲解归来,看到庭院里绽放得月季,玫瑰,薰衣草……虽然被晒的蜕皮,依旧臭美的我,摆出姿势咔咔,这时候,我相机的镜头里,多了一个小脑袋,她腼腆,害羞,甚至寡言,但是爱笑,她就是那个被疯奶奶拉扯大的有礼貌的小女孩,拉她一起拍照,小姑娘是内敛的,娇羞得,但看得出来,内心是高兴欢呼的,也许,她长这么大,些是第一张照片,身后的同事看着我搂着小孩,居然也是一脸灿烂……</h3> <h3>吧嗒吧嗒吸着旱烟,一屁股坐在地上,神情有些伤感、落寞,他说他的羊子被镇里封山禁牧队给捉走了,看到我居然眼里闪现着亮光,我懂他的意思,说实话,虽然有些违规,但这个情是必须说的,有时候,羊子,牲畜和庄稼一样,是农人的命根子……</h3> <h3>说书匠,白癜风患者,老崔是村里的开心果,他风趣幽默,他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家里的精神病老婆的病能慢慢好起来,有个落脚的地方,房子逢雨即漏,他哥老伴前半夜躲雨,后半夜过河……虽然略带夸张,但是只要看到鸡,羊,猪和人一起混居,你会觉得那绝不是影视剧里的欢乐场景,而是五味陈杂……</h3> <h3>每次只要路过村委会,我总会去张大娘家瞧瞧,大娘一个人,又七十多岁,看着她好好的露出开心的笑容,我知道他未曾将我当做外人,粮食直补卡办理,五保补助,低保发放等,每次要么代办,要么带着大娘去办,有时候觉得自己骨子里就有一种倔强,叫做未曾忘却,一如既往……</h3> <h3>雨天,村委会值班,大叔们又过来找我办些小事,之后就是雷打不动的“古潮”时间,每每当我讲到宋江忠义力劝林冲放走高太尉,林冲吐血而亡,穆桂英挂帅钦点杨宗保,杨氏灭门,潘金莲弑杀亲夫,情归情夫…每每那个时候,内敛的老人们,开始争骂的面红耳赤,唾沫飞溅……</h3> <h3>夏日里的一束花蕊,宁静的湖畔,痒痒的清风,除却繁琐的工作,我们还有诗和远方……</h3> <h3>入户调查,发放碘盐,查看羊子养殖,宣传法律法规……这是五年基层工作的一撇……</h3> <h3>小家伙,喜欢玩手机,最后这一张自拍,估计是半年走访以来,他最主动提出一起留影的一次,看得出,奶奶很开心……</h3> <h3>我拿什么拯救,看到残败与灰暗,孩子的一抹微笑却是这个房子里最美的景致……</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新领导第一天上班,就来村里视察工作,伏案整理资料的我,急忙迎了上去,想说,领导呀领导,将我们这个贫困的山区多多帮扶和照应一下,替村里的百姓们感谢你们🙏</h3> <h3>满满的几柜软件资料,是五年来走过的历程,每张纸连起的距离可能就是饥饿与贫穷叠加的差距小康的距离,那该是有多少页纸,人间有多少无奈,树林就有多少落叶……</h3> <h3>走出去看别的乡镇的党建怎么搞,扫着二维码,我听到了红歌,看到了各样的党建视频,甚至从刘主席手机里看到了村委会的远程监控装置,及其村史馆,村级养老院……我掰着指头算了算,这何止是差距……</h3> <h3>各种小时候的或者电影里的物件挂满了窑洞,三婶说,存粮的粮窑很冷,还有老鼠偷食,虽然凄冷,杂乱,不知怎么却是深深的触及内心柔弱的神经……</h3> <h3>无子女,老婆残疾,当他手里紧紧攥着那慰问的五百元,嘴角终究还是抽搐了一下,他说感谢领导,感谢党,感谢毛主席……</h3> <h3>村民的烟囱树立在碱畔上,我们一行默默行走着,今天一天的见闻,足以让每一个人心里沉甸甸……</h3> <h3>扶贫工作队,一年对他们来讲,可能更多的是感动和洗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