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对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有重要的影响。学校在加大教育装备投入的同时,更要“强化教育技术装备助力于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录播教室向全体教师开放,促进教学研究教学反思常态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录播教室成了教学研究的中心,成了教师们特别喜欢去的地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建设教育教学研究平台——协同备课平台,并以此构建我校的特色数字教研项目——“协同备课•每时美课”。针对“集体备课”进行二次研课,每周一小时,以备课组为单位研讨下周所要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梯度学案、课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线上批注+线下峰会:由主备人在平台上发布教案、课件、学案,并发起协同备课邀请;再开展面对面教研,备课组成员开展峰会式讨论,研讨过程中做好在线批注;会后备课组成员继续借助在线批注的方式完成对教学设计的修改、建议。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大大节约了研讨时间,又保留了传统教研“思想交换、头脑风暴、激情辩论”的立体交流优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智慧合成+智慧共享:主备人在平台上设置协同备课的时间截止点,在备课组成员完成研讨后,将大家的批注进行归纳、整理、定稿,形成汲取集体智慧的教案发布到“主备模板”中。备课组成员可利用“主备模板”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对教案进行个人加减,形成符合个人教学需求的教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研讨热度+留痕对比:协同备课平台,能及时呈现“每时美课”教研活动中每个备课小组的研讨热度(包括批注与评论的条数),对“主备模板”中教案的使用频率、教师个人参与协同备课的数量等情况进行统计。</font></h3> 刘秀芬校长在全国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校长论坛上介绍“协同备课•每时美课”。<div><br></div> “协同备课•每时美课”吸引了众多的参会人员。<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