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无法忘却的地方

王哲轶

<h3>  如果有人问我,生命中哪座城市最值得我留恋?我想除了出生地上海外,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出‘南通’这个名字。</h3><h3> 因为这座城市有狼山濠河,因为这座城市有近代第一城的痕迹。更因为这里有众多的朋友,和曾经奋斗过的的岁月。</h3><h3> 经常会想起,南通的各个角落。春风吹过的唐闸,热闹的南大街和长桥,夕阳下江边的桁架,夜幕中璀璨的灯火,天空中呼哨的鸽群,濠河边早起的老人。</h3><h3> 依然还会想起,城山路油酥十足的烧饼,北濠桥大华楼的超级蟹包,青年路刘巧儿的热鸡汤,梅林春晓的长江四鲜,貌不惊人但后劲十足的花露烧。</h3><h3> 似乎南通的一切,从来都没有离我而去,一直闪现在我的回忆里,我的心中。</h3> <h5><font color="#ed2308">晨曦中的南通</font></h5> <h5>长空下的鸽群</h5> <h5>阳光下的南大街</h5> <h5>冬日里的狼山</h5> <h5>长江边的船坞</h5> <h5>夕阳下的沙船</h5> <h5>剑山畔的秋色</h5> <h5>田野边的芦苇</h5> <h5>暮归时的天鹅</h5> <h5>濠河边的舞者</h5> <h5>军山旁的回家路</h5> <h5>明月下的金鳌坊</h5> <h3><font color="#010101">  千百年前,当时的南通还是个小小的县城。城墙外,有条蜿蜒的护城河。后来在近代,张謇把护城河重新疏浚,并和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水池联通,形成了现代濠河的雏形。宽的部位水面有几十米,窄的地方仅有数米,形成宽窄有度收放自如的天然水景。</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每天清晨,朝阳和水汽弥漫在河面,翻滚在岸边。植物浸润在露水中,聆听着水鸟的啼叫。早起的人们在河边健身锻炼,迎接一天的到来。&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迎着朝阳晨跑,沐着微风垂钓,或是打打太极,耍耍空竹,都是享受生活的好方式。活色生香而又平凡的场景,伴随着南通的人们年复一年的生活…</font></h3> <h5>  曾在濠东绿地偶遇一对晨练的老人。耄耋之年,依然拉着手,步履轻盈的跳舞锻炼。不知道他们跳的是三步还是伦巴,但看到他们依然深情的彼此注视时那份深情,不由让人感动。想起了一句歌词:</h5><h5> “因为爱情,不会轻易悲伤。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h5><h5> “因为爱情,怎么会有沧桑。所以我们还是年轻的模样。”</h5> <h5>  精神矍铄的老人,已经八十多了,每天早晨来公园打一套‘杨氏太极’,一边练还一边介绍诸如‘云手’,‘揽雀尾’等姿势。真是一个热情可爱的老人家,祝福他身体健康,福如东海。</h5> <h5>  2009年刚到南通工作时,早晨总能看到南通人在玩这个类似陀螺的东西。在皮绳的抽动下,飞速的旋转,还能发出声响巨大的嗡嗡声。很久之后,才知道这个叫“空竹”。有大有小,小的几斤重,大的要二十几斤重,比越野车的轮胎还大。耍十分钟,保证浑身冒汗,绝对是晨练的好工具。</h5> <h3>  清晨的南通是安静的,朦胧的。夜晚的南通则是璀璨的,繁华的。依然是围绕着濠河,现代的和历史的建筑,都被灯光点亮,像一个个灯塔。它们照亮了匆匆脚步下的归途,让回家的路有了方向。</h3> <h5>北濠桥</h5> <h5>体育公园</h5> <h5>南通电视塔</h5> <h5>跃龙路</h5> <h5>海员俱乐部</h5> <h5>柳华岛</h5> <h3>  说起南通,不得不提到的历史人物就是张謇。他是清末的末代状元,出生在南通地区的海门。他在清亡后的民国,大兴洋务,实业救国。是一个有情怀有手段的政治家,实业家,改革家。</h3><h3> 张謇时代的南通,有着放之于现代亦不落伍的城市规划。北部南通的观音桥唐闸,以工业为主;以濠河水系为依托建了十数个公园作为主城的景观商业区;城南的郊区以狼山,军山,剑山打造成五山风景区;海门等乡镇打造成产棉产粮基地,并发展纺织业和酿酒业;还利用相似的地缘特性组建了“通崇海泰商业协会”……</h3><h3> 除了城市合理的规划布局和资源分配,张謇还考察了日本社会优点,完善了当时南通的社会教育体系和保障体系。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第一个养老院,第一个宠物医院……近代的南通呈现出和当时其他地区格格不同的文明和现代。由此,南通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h3><h3> 一个人,缔造了一个时代;一个人,再造了一座城市。</h3><h3> 如今,时光已经翻过了近两百年的光阴。张謇的精神依然不断的被当代南通所传颂,而张謇时代的痕迹依然不时熠熠生辉。钟楼,樵楼,濠南别业等成为南通的年轮和骄傲。它们伫立车水马龙的路边,仿佛张謇怀着匡国济世的赤子之心,深深的注视他所热爱的这片土地,和他情之所依的父老乡亲。</h3><h3> </h3> <h5>南通狼山</h5> <h5>狼山·支云塔</h5> <h5>  张謇幼年时,他的启蒙老师曾考教他的学识。出上联‘人骑白马门前过’,张謇沉思片刻答下联‘我踏金鳌海上来’。工整之余,又卓显其胸怀之志。爱屋及乌,南通对金鳌的喜欢,寄托了对张謇的怀念敬仰。</h5> <h5>北濠河边的民国建筑</h5> <h5>海员俱乐部</h5> <h5>北濠桥</h5> <h5>  钟楼是张謇时代的老建筑,耸立在市中心的人民路侧。和背后的樵楼一起,朝暮为通城子民报时。难得南通文风鼎盛,近代到现在大儒层出,真当得起其背后‘英才辈出’四个大字。</h5> <h5>天宁寺</h5> <h5>环城西路</h5> <h3>  在狼山脚下,工农路旁,南通壹城,是我最怀念的地方。曾经这里是一片农田,冬天凛冽的海风吹过,清冷的卷向远方。后来,我在这里,努力的工作,带领着员工和朋友们,一起加班,一起争执,一起流汗,一起苦闷,一起庆祝。奋斗两年,终有所成。</h3><h3> 二十多万平方商业和住宅的项目,里面除了别墅和洋房外,还有南通历史建筑的复原。江山门,北极阁,通州衙门,有斐馆,更俗剧场,江苏银行……看着它们一栋栋面世,犹如看着梦想一个个成真。我感觉自己也慢慢融入了南通这座城市,再也无法从心理上离开。</h3><h3> 毕竟,当你把可能是此生最大的热情在此燃烧,当你把可能是此生最大的挑战在此解决,当你把可能是此生最艰难的岁月在此咬牙熬过,我想,那这个地方一定是自己内心最爱的地方。希望几十年后,当那个时代的南通人,再度看到壹城时,能会想到,在二十一世纪初,曾经是这么一些人,吃了这些苦,才换来了这么些眼前建筑。</h3><h3> </h3> <h5>南通壹城·南大街复原街景</h5> <h5>南通壹城·更俗剧场</h5> <h5>南通壹城·通州衙门</h5><h5><br></h5> <h5>南通壹城·北极阁</h5> <h5>南通壹城·江山门</h5> <h3>  每次来到南通壹城,我的家人都笑的特别开心。真的希望,今生我能多到南通,徜徉在熟悉的大街小巷,再摩挲壹城的青砖,走走熟悉的弹格路。我也真的希望,我的儿女,能够永远热爱南通,热爱壹城。</h3><h3> 就这样吧。南通真好,真美。来过,就永不远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