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974.2.27一个难忘的日子</h3> <h3> 我下乡的地方在凤县的唐藏乡,过去叫公社。这里山大沟深,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村头有一棵很大很大的古槐树。传说唐朝高僧唐三藏去西天取经时曾来回路过此地,唐藏之名由此而得。 村子是公社所在地。我们的村子有五个小队,交通非常不便,要回家就要搭便车去县城坐火车,否则就要走到县城,村里到县城是没有班车的,生活条件还是很艰苦的。那时的我们都是十六七岁的孩子,不会用农村的柴火灶,生火做饭挑水对我们来说真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记得我们学做饭时两人一组,一切从头学起,劈柴·挑水,生产队长家的院子里有一口井,吃水需要到那里去挑,他家离我们住地有三四十米,井不是很深。井绳往下放时摇来晃去,打水时还要有技巧,来回摆动绳子,否则就打不上来水。经常是只能打上半桶水。冬天山里很冷,井台结冰会很滑,我们的手都要冻僵了还要把水从井底一下一下的提上来,在积雪的土路上小心翼翼晃晃悠悠的挑回去,到了家水就剩了一半。我们女生经常是两人抬一桶水。烧的柴用完了我们10个伙伴带上一大篮子够吃三天的包谷面馒头到离我们30多里地的隘口去砍,住在那里的知青点。砍树还要有点技巧,树茬要砍在往山下的方向。再从山上往下溜木头抬到路边。山里有很多的漆树,我们不认识,小组的张克礼中了漆树毒整个脸都肿了起来,看起来好吓人。王淑兰劈柴不小心把腿伤了肉都翻了起来。记得有一天我们在果园干活,崖边有很多的野酸枣树,小酸枣好诱人,我们几个你拉我拽的摘了一些吃了,味道又酸又甜很好吃,到了晚上我就开始不停的拉肚子,第二天我连站的力气都没了,桂香把我背到了公社的卫生院,医生说估计是吃了被农药喷过的酸枣。村里的平地很少,庄稼大多都种在山上。劳动强度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大的。种麦季节往山上背麦种·化肥,收麦季节往山下背麦子,有一次我背了近百斤。每天的劳作都非常的辛苦。一次下雨天队上为了赶季节还要继续上山种麦,王桂香.王金萍.王薇逞强好胜,居然拽着牛尾巴爬上了山,回来时满身的泥水淋的跟泥猴似的,我们几个躲着没敢去,还被队长骂了一通。孙立明和张克礼是我们队里赶马车的鞭子手,张克礼是我们组长,人很善良又能干。孙立民话很少是一个特踏实的人。雷光明很聪明点子多我们都叫他小神仙,续建伟是我们组的小帅哥,负责颜值的😜有天早上起来,续建伟的嘴巴突然歪了,原来他睡得地方正对着门,由于门缝太大,受了风寒。续建伟还喜欢拉小提琴,拉得比牛叫好听点。续建伟你现在拉琴的水平已不得了吧!王薇是个女秀才,写的一手好文章,人长得也很漂亮。小苗苗身体弱一些,干活总是没力气,大家总觉得她是在偷懒,我们这是冤枉了她。桂香.金萍你们还记得吗有一次在海加山山下割麦的时候麦地里有一窝不知什么东西下的蛋,我们拿回去煮吃了,村上人说这些娃胆真大啥都敢吃。转眼第一批招工开始了,小组走了六个,其中孙立民是去了新疆当兵,剩下的四个心里难受极了。</h3> <h3>五姐妹,金萍因故没来。</h3> <h3>分别后王薇发给我的留念</h3> <h3> 没隔多长时间王薇也要走了去武汉,走那天就我一人在,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我的眼泪扑簌簌直往下流。到现在想起来还是那么痛。小组剩三个人了。不久大队办了一个砖厂,我们三个被派去砖厂干活,以为没农活那么累,在砖厂干活每天都盼机器坏掉,这样我们就可以休息一下。我和淑兰摞砖一层一层码的像一条线似的,砖坯干后要放到窑里这活要有技术,有师傅领着人专干,我们负责运砖卸砖,一天下来真的是好累好累,出窑时,窑里温度很高,灰暗的窑洞里,令人窒息的粉尘充斥着窑洞的每个角落,桑拿一般的温度让粉尘和汗水轻易地结合在一起,变成了一道道的泥痕,就像人生的轨迹,尘土里来,尘土里去。每次出窑都如同孙悟空进炼丹炉,粉尘很厉害,沾到身体上洗都很难。收工回来家里冰锅凉灶,饿的就在街道上的小食堂买几个馒头充饥。我们还经常到队里社员家蹭饭。三九天我和淑兰直接睡到安庆家,和他的老父母几个孩子挤在一个大炕上。这样又过了一年我们三个第二批招工出来了,临走时看着我们曾经生活和劳作的地方,眼里洒满了泪水。</h3><h3><br></h3> <h3>传说中唐僧晒经的那颗大树</h3> <h3>中心滩会战1976年冬季</h3> <h3>年少的我们,桂香不知去哪了,是摄影师吗?</h3> <h3>公社女子篮球队</h3> <h3>二班的英姿飒爽的梁萍</h3> <h3>回城</h3> <h3>隘口三队知青点,晚上砍柴回来马淑萍和陈丽华还教会了我们扑克魔术</h3> <h3>隘口三队部分同学</h3> <p>去年7月份我们小组借年级同学聚会再次相见,虽然我们分别了这么多年,我们的感情依旧那么深那么纯。我们相约一起回到了我们曾经在一起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村里变化很大,街道干净了很多,盖了很多的新房,家家都用上了自来水。又看到我们住过的院子,已经很破旧了,老房成了柴房。我们曾经住的房子已经拆了。如今那口老井和砖窑已成为了我们当年生活的见证。</p> <h3>我们当年的队长杨振华,现已年过七旬。</h3> <h3>老井原来周边只有一圈砖,现在用水泥全部做平了,已不再使用了。</h3> <h3>这孔砖窑已经废弃,还能看出当年的痕迹</h3> <h3>我们曾经住过的小院老房成了柴房</h3> <h3>房东家的孙子</h3> <h3>在秋堂家</h3> <p> 刚下乡时的房东。</p> <h3>远在武汉的王薇</h3> <h3>金萍.续建伟</h3> <h3> 金萍因为工作没有赶来,电话和我们相互问候,续建伟照顾家里没能和我们回队里还是很遗憾。 </h3> <h3>耿杰、宝华、王薇、王桂香鸡年武汉相聚</h3><h3><br></h3> <h3>金萍桂香武汉</h3> <h3>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h3> <h3>如今我们已是饱经风霜年过花甲的爷爷奶奶.时光流逝,隔不断当年知青的情怀,岁月沧桑,抹不掉心头的永恒记忆。不论我们过去是否经常联系,不论我们现在是否还在一座城市,今天大家又手挽着手相聚到了一起,再次回到这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再看看那熟悉的山,熟悉的水,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土地.留在我们心中更多的则是对青春年华的追忆,对已逝岁月的感慨 在这次聚会中我们每个人好像都回到了从前,回到了十分值得我们怀念的那段时光,真挚的情感、纯真的友情完全迸放出来,没有虚情假意,只有浮想联翩,没有任何功利,只有纯洁之情让我们用怀旧之心,呵护我们的情谊,漫步在人生路,固守一份纯真的幸福。朋友们,相聚时难别亦难。总是在离别的时候,才知道时光的短暂,挥一挥手,留下一片真情,带走一份关爱,请多保重,并期盼着下次再相见!(本段由王薇执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