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早晨,慵懒地躺在床上,翻阅隔了一晚的“朋友圈”,一则《记忆中的师大,转给,每个师大人》吸引了我,片中师大教职工、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谈了他们眼中的师大。我,根本不是一个师大人,却与山西师大相伴近卅年,师大的变化、师大的草木、师大的师生,都自觉不自觉地让我关注。</h3> <h3> </h3><h3> 看完这9分钟多的视频,我才意识到,我根本不了解,甚至没去过“二校区”,就是山西师大文理学院。片中说到的“康桥”引起我好大的好奇,纠结了一天,天近暗时,我终于坐不住了——今天就去看看这拥有美丽名字的“康桥”。</h3> <h3> 与门卫说明来意,师傅“笑笑的”放我进去。平时多次路过校门口,看到这个楼并无陌生感。凭感觉从主楼一侧往后面走,操场上不同的组合悠闲的做着不同的运动,因为是放假季,能看到孩子们脸上轻松的表情。</h3> <h3>这个校徽也不陌生。</h3> <h3>站在篮球场上,四周瞭望,凭感觉,应该就是这个“桥”。问过美女,美女诧异地看了我一眼:“就是那个上面走人的桥”,二美女捂着嘴走开,抛出了一句“还有人看这个……”。又过来两个帅哥,我又问了同样的话,“是的,那就是我们学院的康桥”,“是我们学院北区的必经之路”,“你对这个感兴趣?”……男孩子嘛,是比女孩子善谈些。“为什么叫康桥呢?”我问到,“学院外面是康庄啊,康桥这个名字又响亮、又有点名气”,“噢,是这样。那又是谁给起的名字呢?”,两个男孩子都摇头说“不知道”。</h3> <h3>我走近“康桥”,她是个“廊桥”,长约3米,宽也差不多3米(我目测的水平有限),只是从南往北看是先“桥”后“廊”,“廊”是北区的这栋楼的一部分,是文理学院连接南北院区的跨道路桥。样子实在没什么特殊,毫无设计感,桥西侧面延桥走行的供热管道反倒成了装饰一样。</h3> <h3>拾级二十一级,便轻松上了桥,台阶两侧是方便行人推自行车或者拉行李而修成的抹陂,有两个小孩子在那里玩“滑梯”。</h3> <h3>桥面一如片中提到的铺着一块铁板,有人通过时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提示这是在过桥。桥的护栏上商家适时的各种广告,以及不断的行人通过,告诉我这座桥人气很旺……</h3><h3> 落日余晖下,整个文理学院沉浸在霾霭中,这座简易却拥有很好听名字的桥也一样。</h3><h3> 连我都在畅想着山西师大文理学院未来的样子……</h3><h3>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