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专场(肺泡蛋白沉积症)

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 王俊豪

<h3>兰天龙——</h3><h3> 肺泡蛋白沉着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指原因不明的肺泡内弥漫性蛋白沉着,首先由Rose于1958年报告,迄今文献报告约400~500例,国内于1965首例报告。临床以进行性气促为特征,支气管肺泡灌洗是诊断与治疗的主要手段。预后相差很大,有自愈,也有发现后一、二年内死亡的。</h3><h3><br></h3><div>这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罕见疾病,病理特点是肺泡内充满主要含磷脂和蛋白质的过碘酸-Schiff(PAS)染色阳性颗粒状物质。&nbsp;</div><div>肺泡蛋白沉着症(PAP)主要发生于20~60岁原来身体健康的人,PAP偶可发生于接触无机粉尘(如二氧化硅、铝、钛)的病人以及因卡氏肺囊虫,慢性感染,多种出血性恶性肿瘤,骨髓及外骨髓增殖性疾病或免疫抑制的病人。这种相关性的意义尚不清楚。  病理变化限于肺脏.典型的表现是肺泡上皮和间质细胞正常,但肺泡内充填着含各种血清和非血清蛋白的无定形PAS染色阳性颗粒。肺泡内脂含量高,可能是因为肺泡磷脂的清除异常。间质纤维化少见。病理过程可能为弥漫性或局限性,可能进展亦可能稳定,或自行消失。最常受累的是肺基底部和后部,偶尔侵犯前段,胸膜和纵隔不受影响。&nbsp;</div><div>&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临床表现&nbsp;</div><div>  PAP最显著的特点是临床症状一般表现隐匿、轻微而胸部CT表现严重。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男女之比为2~3∶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数在20~50岁之间。起病隐匿,主要症状为进行性气促。约1/3病例有低热,大部分有咳嗽,痰呈乳白色泡沫状,有时见块状、胶冻状或管型咳出。体检可有呼吸运动减弱,叩诊轻度浊音,肺内明显的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偶有湿罗音。重症有杵状指、紫绀及肺动脉高压的表现。</div><div>&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影像学表现</div><div>1、X线:胸部X线平片表现为两肺中下肺野为主的斑片状、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其内可见小结节影,病灶对称或不对称。部分呈蝶翼状,易误诊为肺水肿。</div><div>2、CT表现:胸部CT表现呈多样化,其影像改变取决于肺泡蛋白样物质的多少又跟它的分布有关,其中以两肺中下野分布多见。病变多表现为斑片状、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部分磨玻璃影内可见网格状影,在高分辨率CT上显示小叶间隔增厚,似碎石路样改变,称为“碎石路”征,碎石路征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之一。而斑片状密度影边界尚清晰,如地图状,称为地图征。如果常规CT或高分辨率CT上显示“地图样”和“碎石路”征象,就高度提示本病的可能。CT还可以显示合并的其他肺部疾病,如肺部炎症、结核及脓肿等。</div><div>&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鉴别诊断</div><div>肺泡蛋白沉着症与肺部其他病变表现有重叠,需与以下疾病鉴别:肺炎、肺结核、肺水肿、特发性间质纤维化、肺泡细胞癌等。肺炎、肺结核患者X线及CT表现与本病相似,但病变分布以上叶为多,临床有发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实验室检查和抗生素或抗捞药治疗有效,必要时可做MRI进一步鉴别;肺水肿X线及CT表现可出现蝶翼状密度增高影,而磁共振上并不表现为蛋白质和脂质类的高信号,再加上临床上心力衰竭病史、心影(PAP心影无改变)的改变,可与之鉴别;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常以肺问质增生为主,主要分布肺野外围、胸膜下,不难鉴别。肺泡细胞癌进展迅速,发病年龄较大,常合并纵膈淋巴结肿大,可以鉴别。</div><div>&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虽然肺泡蛋白沉着症的确诊靠肺活检及肺泡灌洗,但本病在胸部CT尤其是HRCT上显示双肺弥漫或多叶段地图状分布“铺路石”征具有一定特征性,胸部CT表现严重而临床症状轻微这一特点有助于胸部CT检查提示本病的可能。</div> <h3>肺泡内脂蛋白样液体的存在可促进微生物的生长,所以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少数并发症可以有间质纤维化,肺气肿、肺大泡和气胸。</h3> <h3>女,7岁,反复咳嗽3年</h3> <h3>男,40岁,无特殊疾病史</h3> <h3>PAP</h3> <h3>再看一例金乡人民医院王陆老师提供。</h3><div><br></div><div>咳嗽、咳痰2月余,加重伴劳累后憋喘1月。</div><div><br></div><div>患者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咳嗽,伴咳痰,少量白痰,无憋喘,无鼻塞、流涕,无发热,无作冷、寒战,无头痛、头晕,无肌肉酸痛,无恶心,无呕吐、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1月前咳嗽加重,咳黄白痰,较前增多,伴劳累后憋喘、嗓子痒,咳嗽时伴心慌、胸闷,偶有胸痛</div> <h3>再看一例,女,76岁,咳嗽1个月。</h3><h3>河南理工大一附院张小裔老师提供,来自呼吸影像群。</h3> <h3>下面这个病例是南京胸科医院孙思庆老师分享的,PAP,铺路石征</h3> <h3>进行了左肺灌洗,一个月后复查——</h3> <h3>再看一例,来自肺部影像群潘军平老师。</h3><h3>胸闷憋气半年,加重伴发热一周。</h3> <h3>女性,34岁,进行性呼吸困难5年余。(潘军平老师分享)</h3><h3>地图样改变,边缘清楚</h3> <h3>男性,42岁。反复咳嗽气喘多年,再发加重10天。少痰。</h3><div>体检:口唇发绀,双肺少量湿罗音。杵状指。心脏正常。血压正常。</div><div>ESR 25mm/H.(潘军平老师分享)</div> <h3>潘军平——</h3><h3>大家看看肺静脉,病灶区肺静脉明显增粗,说明pap 肺静脉明显增粗。具体原因我忘了 ,我记得有文献提到肺静脉增粗是pap的小叶间隔增厚的主要原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