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的毛墩奶奶</h3> <h3> 这个国庆长假以宅在家里为主,仅10月4日这天和家人去了趟衢江区的东坪村,算作对国庆假期的一个交待吧。东坪,座落在离衢州城区50公里远的衢江区峡川镇上,是个只有270多人口的山区小村,以出产柿子而闻名。村子里房前屋后、地头田埂都种有柿子树。可能是由于海拔高、温差大、光照足的原因,东坪产的柿子一般都个头大、色泽艳、甜份足,据说在明清的时候就是朝廷贡品。我们去的时候正是柿子成熟的季节,红红的柿子挂满枝头,一幅秋天丰收的景象,煞是好看。村民们热情纯朴,这不,当我们饶有兴致的观看村民采摘柿子时,这位村民就主动的采了几个柿子放到我们手里,让我们尝尝。结果确实名不虚传,很鲜、很甜。</h3><h3> 看到这满山遍野的柿子树,吃着这鲜甜的柿子,不知为什么,突然就想起我的毛墩奶奶来。</h3><h3><br /></h3> <h3><br /></h3><h3> 说实话,毛墩奶奶真名叫什么,长什么样,有多高,都回忆不起来了。只知道,她住在江山清湖镇一个叫毛墩的自然村里,毛墩奶奶由此得名。当时,父母亲工作的单位离毛墩村不远,那时候没有托儿所,没办法,母亲只好将我托付给毛墩村的这位奶奶照看,白天送过去,晚上接回来,每月支付3元的看护费。听母亲说,毛墩奶奶是个"五保"老人,无儿无女也无老伴,她把我当作亲孙子一样看护,十分周到细心,带了两年后,我的言谈举止都和毛墩奶奶有几分想像呢。由于那时的普遍贫困,到了三岁左右,我可以独立行走的时候,家里就觉得这3元钱的看护费也应当节省,决定将我带回来由哥哥姐姐照看。当毛墩奶奶知道这事后,十分不舍,曾向母亲提出不要看护费也希望继续帮着照看,这当然是说不过去的,于是我终于结束了由毛墩奶奶照看的历史。据说我被带回来的那天,毛墩奶奶大哭了一场。</h3><h3> 刚被带回家的那几年,和毛墩奶奶还有来往。逢年过节,母亲都会请她来我家吃餐饭什么的,但这些我都印象模糊,记不得什么了。我记忆最深的一次是可能是我七、八岁或者九、十岁的时候,也是这个季节,我突然和一个小伙伴一起跑到了毛墩村,找到了毛墩奶奶住的地方。印象中是个大屋子,里面住着好几个老人,可能就是现在所说的敬老院吧。毛墩奶奶看到我去,十分高兴,紧紧的拉着我的手。刚好院门口有棵柿子树,柿子树上长满了柿子,可是柿子树长得很高,够不着。毛墩奶奶就请村里的一个成年人过来,请他爬上去摘了10来个柿子给我和小伙伴。印象中她还从手帕包里取出一些钱给了那个摘柿子的人,不知道是柿子钱还是采摘的工钱。后来还做了什么,怎样回家的,也都记不得了,只记得那几个柿子很鲜、很甜,丝毫不亚于这次吃到的东坪柿子!只是岁月无情,当年柿子的味道还在,而奶奶的音容笑貌却一去而不复返了……</h3><h3> 后来,由于父母亲工作调动的原因,渐渐地和毛墩奶奶失去了联系。只是有一次,已经读中学的我旧地重游,和儿时的伙伴一起玩耍,路过一片坟地时,小伙伴告诉我,其中的一个坟墓就是毛墩奶奶的,当时我心头一紧,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深深地向那坟头凝望,只见那坟头早已草色青青!</h3> <h3> 时光匆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都已随风而散,但是,那些感受过的真情、感动过的真诚,永远不会磨灭,她只会在你的心底沉淀而不会消失,只会在你脑海中凝固而不会散去!在某个时刻,某个地方,会不经意的迸发出来,而且还会那样的强烈。就像此刻,我对毛墩奶奶的怀念一样!</h3><h3> 2013年10月6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