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飘荡。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提起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到西双版纳去,是我们很久以前的一个梦。</h1> <h1> 这次,我们一行四人在2016年1月30日终于飞往西双版纳。游览了神奇的九乡溶洞.墨江北回归线.美丽的西双版纳,在那醉人的暖风中,热带雨林,澜沧碧水,傣家竹楼,边境国门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图片,留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记忆……</h1> <h1> 当晚住在昆明,早上起来用过自助早餐直接去昆明南面的九乡旅游景区。</h1> <h1> 到云南旅游,有一句俗语流传很广:地上看石林,地下游九乡。石林之美在于峰,九乡之美在于谷。</h1> <h1> 九乡溶洞群发源于六亿年前的古老白云岩中,总计有大小溶洞上百座,被称为溶洞 之乡。在九乡,你会看到,洞中有洞,洞中有河,洞中有天。民间俗语说:“九乡溶洞九十九,数完溶洞白了头”,由此可见一斑。许多游客感慨地说:“不游九 乡,枉来云南”。</h1> <h1> 九乡风景区是以溶洞景观为主,洞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融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名胜区。九乡风景区拥有上百座大、小溶洞,为国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溶洞景观最奇特的洞穴群落体系。</h1> <h1> 九乡溶洞的另一特点是这里的水非常美,既有可泛舟而行的2公里长的暗河溶洞,又有瀑布溅流,还有两壁峭立,水翠天青的峡谷河道。在这里借船一行,很能领略大自然的静谧与神韵。</h1> <h1> 游览了九乡溶洞奇观后继续往南,经过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自治县位于北纬22。51~23。59,东经101。07~102。04之间,著名的北回归线从其县城穿过。</h1> <h1> 北回归线是赤道以北的一个纬度圈,也是太阳垂直照射北半球的极限。夏至日正午,阳光直射其上,竖竿无影。其北诸域物影亦最短;夏至过后,太阳直射逐渐南移。冬去春来,太阳再度直射于此,谓之“回归”。 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天文分界线,沿线区域为亚热带。北回归线横贯我国台、粤、桂、滇四省区陆地线总长两千多公里。</h1> <h1> 夫妻俩虽然近在咫尺-却是跨越了两个纬度。</h1> <h1> 晚上住宿在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山中酒店。</h1> <h1> 早上起来,继续往南,来到了云南普洱茶的故乡。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勐海、勐腊、普洱市、耿马、沧源、双江等。<br> 普洱茶生于海拔1000米至2100米的山坡上.光照时间长雨水充沛、据说长期喝普洱荣能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等等。</h1> <h1> 普洱茶是云南省一定区域内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中包括历史上经自然发酵而成的普洱茶(存放也是一种加工方式),也包括现今人工发酵和自然发酵的普洱茶。</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 继续往南,终于到了梦寐以求的西双版纳。一直以为,西双版纳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可是今天,终于踏上了这方神秘的土地。<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有人说,西双版纳,是梦开始的地方,那么,让我们的梦,从这里出发吧! </span></h1> <h1> 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娜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西双版纳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的最南端,是北回归线上唯一的一块绿洲。这里大部分居住的是傣族,也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环境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地区。</h1> <h1> 坐上景区的电瓶汽车。随着盘山而上的道路。我们坐在车窗旁,只看到一片无垠的绿色海洋,起伏连绵。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果树里是错落有致的傣家竹楼,热带特有的景致,橡胶树、果木、香蕉林、茶山,仿佛绿色的童话林,一路上目不暇接的风光,群山巍峨,瑰丽壮观,美得难收难管。</h1> <h1> 这里的植物园是一定要去的,有亚热带丛林,美丽怡人。路的两边,芭蕉树,香蕉林,槟榔树、棕榈树随处可见。青石路上,空气有些潮湿,还能闻到淡淡的泥土芳香。身边是各种花草,还有一些鸟儿婉转歌唱。小路两旁,绿草凄凄,一些参天大树,枝繁叶茂,一些古藤缠绕,遮天蔽日。身边到处都是民族服饰的青年男女,歌声嘹亮。</h1> <h1> 西双版纳,只有一个字来形容:美。苍莽的热带雨林、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 数民族情调和无比灿烂的阳光。民族风情浓欲,歌声四扬。西双版纳植物的绿色比起曾经见过的 任何一种绿都更为葱郁、更为厚重、更为瑰丽、更为晶莹。绿,连绵起伏,气势非凡。<br> <br> <br> </h1> <h1> 西双版纳密林深处、有一处清徹美丽的池水,池中建有占地50余亩的孔雀园,园内栖息着许多只绿孔雀,西双版纳被称为“孔雀的故乡”。</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r></h1> <h1> 一阵美妙的音乐声传来,一只竹筏缓缓地划过来,三个美丽傣家姑娘撑着太阳伞,跳着傣家舞,边舞边唱着。</h1> <h1> 在湖的对岸,三位帅气的傣家小伙吹着葫芦丝迎着姑娘们出场了。他们情意绵绵,互颂衷爱。竹筏漂流到了湖中央的亭子边。小伙姑娘们边唱歌边表演傣族舞蹈。把气氛推向高潮。</h1> <h1>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临了,只听一声哨响,人们还没反应过来,成百上千的孔雀从四周树荫里乌压压飞了过来,一只连着一只,壮观的景象让人目不暇接。</h1> <h1> 数百只孔雀飞过来了,展示在镜头画面中,场面令人震撼!湖岸边的纯美景色,让人终生难忘!</h1> <h1> 在观看孔雀放飞后,我们继续往山上行走,去参观半山坡里少数民族寨子。</h1> <h1> 我们沿着山路,来到一座铁索桥,桥对面是爱伲族小寨。这桥上不大,是由木板、铁索和麻绳围网组成的,走上去难免会摇摇晃晃,一些胆小的人走上去总是会心惊胆战。桥下面是深深的沟谷,有缓缓的溪水流过,沟谷两边长满了茂盛的树木,开着许多不知名的花。真是太美了。</h1> <h1> 桥上两边载歌载舞姑娘小伙跳着舞欢迎我们,使得李老师情不自尽跟着节拍跳了起来,引起一片掌声,过了桥,到了爱伲族小寨,他们早就为我们准备好了跳竹竿舞的音乐和道具,音乐响起,游客们在爱伲族姑娘们的带领下跳了起来,刚开始总被竹竿夹到脚,跳着跳着就熟练了。爱伲族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勤劳、朴实、充满智慧乐观的少数民族。</h1> <h1> 自古以来,骑马、射箭是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在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在传统佳节——“三月街”期间,定要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彝族是以挂在50米开外大树上的牛腿为靶,并以此作为箭手的奖品。在苗、傣、彝、僳僳、怒、独龙、基诺等民族中还流行弩射,并发展出了众多别具一格的弩射形式如怒族的弩射,高手能射中水中游鱼。</h1> <h1> 告别了美丽的西双版纳,继续往南,来到了茶马古道的源头。茶马古道南起云南西双版纳易武、普洱市,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有的还从西藏到达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一条重要的贸易渠道。</h1> <h1> 西藏、四川等地则产良马。云南盛产茶叶,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h1> <h1> 晚上,我们留宿在茶马古道的源头,那宾馆前面有一个明镜似的湖泊,宁静安详.再往前是一片广埸,广场上耸立着茶马古道的纪念碑。</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宁静的夜晚,明亮的繁星下,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活动——篝火晚会,开始了,只见中间有一团烧得正旺的篝火,旁边是由许多姑娘拉起的大圆圈,里三层,外三层,真可以说是人山人海了,姑娘们欢笑着,手拉手跳起了舞,边跳边热情邀请我们加入了她们舞蹈中去。李老师带头手拍手,肩碰肩,高声大喊,学着跳,转着圈,我们疯跳着.忘记了岁月忘记了时间,此一刻觉得天地凝固了快乐。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巳过半夜.这一次的夜晚使我们终身难忘.心想:下次如果有机会,一定会再来参加篝火晚会的。</span></h1> <h1> 早晨起来继续往南。</h1> <h1> 在中国云南省最南端,绿树掩映下的中缅边境,有一个口岸重镇打洛,清澈的江水从镇上穿流而过。两国以江为界,人民沿江而居,当地傣族人叫它“南览河”,意思是“美丽的河”。河的中国一侧,有一座边境村寨——勐景来,人称“中缅第一寨"。</h1><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3><p style="caret-color: rgb(0, 0, 0);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caps: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letter-spacing: normal; orphans: auto; text-align: start;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auto; word-spacing: 0px;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text-decoration: none;"><br></h3> <h1> <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勐景来是个纯天然的傣族自然村落,幽静祥和,古色古香.散发着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独特魅力,整个寨子有着异国情调,佛风雅韵.我们到了寨中品尝了原色的傣家饭,在吊脚楼上围游客们围着小圆桌坐着小圆橙用餐,別有情调。</span></h1> <h1> 寨子外面的田野里,成片成片的长满了茂盛的香蕉树。成熟的香蕉把枝头给压的弯弯绕绕。硕果累累。使我们从北方来的人惊奇不已。一个个在香蕉林里留影拍照。</h1> <h1> 漫步在寨子里,一幢幢傣家吊脚楼错落有致,一个个院落掩映在果木竹林之中,村寨小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开满了鲜花,早起劳作的寨民行走在美丽的风景中。寨口的两棵20多米高的大榕树更是引人注目,它们缠绵在一起,被村民称为“情侣树”。据说它们的树龄已经有200多年了。</h1> <h1> 最惊讶的是有一颗树经过多年的成长,枝叶繁茂的变化成了一个森林。美名为“独树成林”。</h1> <h1> 寨子中,青砖石板路上,闲庭信步,寨中穿着五颜六色民族服饰的村民们摆放着许多当地的小吃水果.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各种果香扑面而来,空气中到处都是鸟语花香.独树成林下,许多傣家的鸡狗悠闲自在的嬉闹。</h1> <h1> 无拘无束玩耍的孩子们,在傣族男人被称为毛哆哩,女人被称为骚哆哩,而年长的分别叫老波桃和老篾桃。这里的小男孩被称为:小龙仔,小女孩被称为:小龙樱。穿着民族盛装的孩子们很是漂亮。</h1> <h1> 让人感叹的是,勐景来的传统手工艺十分齐全。进入寨子可以看到,手工业作坊一个连着一个,染布、榨糖、制陶、酿酒、打铁、造纸等等,到现在仍可以正常生产经营。钱丽萍,李繁珍兴至极高跟当地老蜜桃学习摇纺车制纱.制陶的“老蜜桃”(傣语老大妈)用西双版纳特有的油土,用手捏成各式各样的傣家器具,然后印上傣族风格的花纹,刻上傣族文字,放在土窑里烧制。</h1> <h1> 傣家人自酿的米酒香气扑鼻。这种用糯米和高粱酿造的傣家酒,100斤谷子只能酿出50斤酒,酒的度数可达到50至60度,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酒坊里展示着好几种用各种药材炮制的米酒,饮上一口让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而且还有去痛、润喉、去火的作用。我们李春荣老师特地买了一瓶米酒,那纯手工原始酿成的米酒让他赞不绝口。</h1> <h1> 勐景来紧靠界河,229号界碑就矗立在村中。中缅两国咫尺相望,两国人民在这里世代交好。寨子中绝大多数是中国的傣族, 229号界碑上面刻着中缅两国文字,不太清澈的打洛河从界碑旁缓缓流过.我们在庄严神圣的界碑边留下了珍贵的照片。</h1> <h1> 与那条河流的名字一样,寨子以它的美丽、清新、自然而闻名遐迩。当薄薄的晨雾还未散去,人们已在声声鸡鸣之中,荷锄牵牛,开始了田间劳作;中午,儿童在清澈的河水里嬉戏,禽畜在树荫下打盹,寺庙里钟声悠扬;黄昏,寨子家家炊烟袅袅,男人们抽着旱烟,品着自家的米酒,女人们喊着儿童,赶回鸡鸭,张罗起晚饭;到了夜晚,篝火燃起,葫芦丝吹响,小伙子和姑娘们欢笑歌舞……这就是勐景来的一天。</h1> <h1> 勐景来的南国风光异城情调使我们常常陶醉,只是因为醉意才完美,才真切。醉了,可以慢悠悠的走在青石板路上;醉了,可以贴切地感受那似诗又似歌的风情;醉了,可以在梦中游离于那美轮美奂的仙境。醉很美,醉有情,我不想醒来。在醉梦中采摘那成片成片的香蕉群.在醉梦中和爱人淘醉在寨如仙境的长椅上。</h1> <h1> 这座边境村寨至今依然保持着傣族人的原有生态,人们悠然自得地生活在世外桃源一般的世界里。三节五气,开犁收割,生丧嫁娶,邻里往来,都保留着原始的傣家习俗。进入勐景来,你能感受到邻里乡亲,情同手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种纯朴的民风。因此,游人喜欢到这里来放慢节奏,舒缓精神,忘却世俗,纯净心灵。</h1> <h1> 载歌载舞</h1> <h1> 打洛自古就是中国通往东南亚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之一。在民国年间,中国的茶商将“普洱茶”通过这里销往缅甸、泰国、印度等国,打洛口岸是通往缅甸的重要关闸。2007年1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国际公路客货运输一类口岸。打洛镇离泰国的清迈只有三百多公里。</h1> <h1> 从云南最南端的打洛回到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市。夜晚游览著名的澜沧江。</h1> <h1> 在勐景来打洛逛了一天,李老师和我们都买了几块黄龙玉,不管懂不懂总是弄点云南纪念品回家。几天的游玩,着实有点累人,但到了澜沧江游轮边,疲惫感一扫而光。岸边许多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姑娘小伙排着队跳着舞欢迎我们,立刻传染我们精神焕然一新.船上有许多美味的自助餐,有歌舞表演等等,可以一边饱口福,一边饱眼福。当然价格也是不菲的,每位280元。其实如果去过泰国的湄公河夜游船,大同小异。</h1> <h1> 澜沧江上游轮缓缓行走,游船的两边景观一般,可能是夜晚看得不怎么清楚.船上表演倒是不错,整体构思还算精美,演员比较认真卖力,节目比较丰富,互动环节有些搞笑,可以欣赏民族特色浓郁、形式生动活泼的演出。</h1> <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在游轮上边用晚餐边欣赏歌舞表演,很有特色。澜沧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河段的名称,是东南亚第一长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最后流入南海,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被称为“东方多瑙河”。</span></h1> <h3><p style="caret-color: rgb(0, 0, 0);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caps: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letter-spacing: normal; orphans: auto; text-align: start;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auto; word-spacing: 0px;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text-decoration: none;"></h3></h3><p style="caret-color: rgb(0, 0, 0);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caps: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letter-spacing: normal; orphans: auto; text-align: start;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auto; word-spacing: 0px;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text-decoration: none;"></h3><h1> 歌舞中间穿插书法、画作拍卖,纯属忽悠。节目表演中演员很热情,有人妖表演,不让照相,但是为了让你们跟她们合影的,有点强买强卖,你跟一个人照50。但是四个都会凑过来告诉你要100,还会要小费。觉得不太好,不过看看景色还是可以的!晚会结束后全体演员和我们一起到船舱大甲板上围着焰火边跳边舞。</h1> <h1> 回到昆明,导游安排了我们去参观保存比较完好的傣族村寨。</h1> <h1> 傣族民族有着融入心灵的信仰与习俗,村寨常有祭祀活动。漂亮的傣妹带领我们到吊脚楼上参观,告诫我们游览时请勿触碰各点祭祀用品及攀爬祭祀设施。</h1> <h1> 整个傣族村寨还保持着原始风貌,保持母系社会的特征.整个村寨全是妇女当家.养了女儿放鞭炮,养个儿子是家里赔钱货.一家不开心,不过现在旅游风行许多傣妹做村导游,男人们则做传统的手工银器卖给游客.我们也买了点.价格稍贵了点.留着纪念吧!</h1> <h1> 参观游览傣寨要做到一脱二摸三不看。(一脱,不论男女老少、地位高低一定要脱鞋子,表示对这户人家的尊重。二摸,摸神柱,也就是吉祥柱,人们摸了后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平安,还有傣族人家里的柱子,外人是不可以随便靠的。因为,傣族人认为他们的家庭是靠家里每一个人支撑的,缺一不可,所以,也就将他们的灵魂寄托于此。以求家庭兴旺。三不看,不看主人家的卧室,这是为了不打扰主人家的家神。</h1> <h1> 绿叶宴是云南德宏景颇山寨中既古朴又带点野性的名宴。以当地极为丰富的山菜和野味为主,采用传统的烤、煮、炸、腌等手法烹制,用肥大的树叶或芭蕉叶包盛饭菜,用树叶叠成勺、盆盛汤,因满席翠绿、全不用碗筷而得名。<br> </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1> 吃过景颇族“绿叶宴”,你对目前最流行的“纯天然绿色食品”的说法就会有全新的认识。坐在“绿叶宴”边,没有碗、没有勺、没有铁制的酒具,饭是竹筒烧的,菜是竹筒舂的,盛菜的是青翠的芭蕉叶,喝汤的勺是树叶折叠成的,就连酒杯也是竹节做成的,吃的是山茅野菜、纯香的土鸡,从内容到形式,从视觉到味觉,都远离了现代饮食的概念,仿佛所面对的是一席少数民族“智慧的盛宴”。</h1> <h1> 云南不单单有他们的风俗民清,也有着太多的色彩,那神秘,那原始的自然,太美了!一定很美!不需要太多的怀疑,更不需要有更多的疑问,它没有太多溶溶的化妆,只有源于自己的淡淡芳香,就单单说它是一个未殆发的原始风情,如果走进了云南也许就像走进了一个古老的世界里,虽然现在有这时代的标志,那也完全覆盖不了,深山野林的飘出的风韵,那南国的色彩,异城的情调.真想一闭上眼睛一睁开,自己就在云南的某个角落,深山也好,闹市也罢,总之也能闻闻那属于西南独有的一种特殊的滋味,甘泉而清淡的美!云南_~梦里向往的地方!<br> 2016年2月8日于苏州。 钟 敏 李繁珍</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