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 选题缘由</h3><div>(一) 早期阅读与幼儿</div><div><br></div><div>在当下这个社会科技信息迅猛发展、知识快速累积并不断更新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一种重要的能力,即阅读能力,这是我们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基础。我国教育部2001 年颁布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把幼儿早期阅读纳入语言教育领域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利用图画、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技能。”因此,幼儿的早期阅读这一概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教育领域广泛讨论。</div><div><br></div><div>早期阅读究竟能给幼儿带来什么?从已有的研究来看,现在很多研究者都已经达成共识,即早期阅读,特别是幼儿园的早期阅读不是孤立地教幼儿识字和写字,而是致力于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使他们的语言与认知、阅读经验与生活经验协调一致地发展,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因此,早期阅读是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的重要途径。</div><div><br></div><div><br></div> <h3>(二) 绘本与幼儿</h3><div><br></div><div>早期阅读可以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那么怎么进行早期阅读呢?首先,我们需要找到适宜的阅读素材。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作为好的阅读文本,带给幼儿乐趣和真是的阅读体验。在快乐之源上推动幼儿前阅读能力发展等工具性价值的实现,显得水到渠成。</div><div><br></div><div>绘本是图文并茂的儿童文学样式,其中的故事属于童话。按照皮亚杰的分类,幼儿园的孩子属于感知运动阶段,喜欢颜色鲜艳的图形,直观易懂。此外,绘本画面的主体叙述性,弥补了幼儿书面文字经验的不足。换言之,幼儿读绘本时,通过图画孩子就能明白故事的大意。绘本阅读容易引起幼儿共鸣,激发阅读乐趣,加深对文本的互动,培养前阅读能力。</div><div><br></div><div><br></div> <h3>(三) 《好饿的毛毛虫》与幼儿</h3><div><br></div><div>人们从来不吝啬对《好饿的毛毛虫》的赞美之词。这本书在出版的 30 多年里获得了很多奖项,包括美国视觉艺术协会奖,而且多次各国被推荐为“好绘本”等等。在幼儿园里,很多教师都将此书作为必备绘本,在图书市场它也一直处于销售前列。</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好饿的毛毛虫》的作者艾瑞·卡尔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图画书画家。他 40 岁那年的某天,他突发奇想,构思了一只名叫威利的绿色书虫。他拿去给编辑安·班纳杜斯看,这位编辑沉思了一会儿说:“毛毛虫怎么样?”这一句话促成了图画书绘本出版史上一本经典之作的诞生。</div><div><br></div><div>如果说有一条虫子能一路畅通无阻地从一个国家爬到另一个国家,那么就是它了!《好饿的毛毛虫》已经被译成 30 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30 多年来,这条从艾瑞·卡尔手里爬出来的红脑壳、绿身子、高高地弓起身子走路的毛毛虫,已经“抓住”了世界上 2000 多万个孩子的心。这本书为什么这么受孩子们的欢迎?这也是笔者想探究一下这本书的主要缘由。</div><div><br></div><div>(四) 既可以读,又可以玩的《好饿的毛毛虫》</div><div><br></div><div>艾瑞·卡尔所的作品总是给人们带来惊奇,这源于他的作品的新鲜的创意,而《好饿的毛毛虫》则是集大成者。只要看过这本绘本的人都会这样认为,这是一本充满了诗情与创意的绘本。</div><div><br></div><div>艾瑞·卡尔如同一个激情洋溢的诗人,用奔放不羁而又浓烈绚丽的颜色,为孩子们唱出了生命的礼赞。还有什么能比得上毛毛虫蜕变成一只蝴蝶更让人感觉生命的魅力、生命的不可思议呢?除了故事的主题之外,这个绘本还在多个方面迸发出创意的花火,成为孩子们爱不释手的伙伴。艾瑞·卡尔是一个不安分的创意者,他总是在他的书中尝试新的点子,这源于他的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就是他希望自己的作品既可以读,又可以玩。</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首先,这种创意体现在绘画技巧和纸张大小上。作者在书中不仅采用了拼贴的手法作画,还将其中的 4 页(如果反面也算进来,应该是页了)分别裁成五分之一长、五分之二长、五分之三长及五分之四长、依梯次编队,具体地说,就是五分之一长那一页上是一个苹果,接下来是两个梨子、三个李子、四个草莓,然后是一整页五个橘子。再者,最特别的一个玩法是每一个水果上都挖了一个小圆洞,从正面看还没什么,可翻过来看确实一直不停叫饿的毛毛虫正在从小圆洞里爬出来。毛毛虫就这样透过书页上的小圆洞一直吃个不停,吃到最后,变成了一条巨大无比的毛毛虫,最终变成了一只五彩斑斓的花蝴蝶。</div><div><br></div> <h3>二、 《好饿的毛毛虫》 的创意解读及其对幼儿教育的价值</h3><div><br></div><div>笔者认为,在选择了优秀的文学作品之后,值得教育者关注的是,当我们面对孩子和有创意的图书的时候,怎样挖掘并使这本书得到充分利用,往往决定着儿童阅读水平的高下。再者,我们需要通过一种适宜的互动方式与幼儿分享和交流,才能进一步达到早期阅读的目标。</div><div><br></div><div>(一) 作品的层次结构</div><div> </div><div><br></div><div><br></div><div> 1.创意阅读语义网:好饿的毛毛虫</div><div><br></div><div>《好饿的毛毛虫》是一本充满创意的童话图画书,如果我们希望更加全面透彻的发掘这本书的价值,首先需要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如果仅仅从内容的表面上看,《好饿的毛毛虫》主要是讲一只毛毛虫变成花蝴蝶的生命历程,但是如果仔细缕清故事结构,我们可以发现,这本图画书围绕着毛毛虫故事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共组织了一个三层次且相互之间有联系的语义网(如图 1 所示):第一层是有关食物名称的词汇,从第一天起,毛毛虫不断地吃各种水果,它吃了苹果、梨子、李子、草莓、 橘子,“可是,肚子还是好饿”,于是到了星期六的时候,它就吃了一大堆东西,其中包括许多孩子喜欢吃的巧克力、蛋糕、冰激凌、火腿、棒棒糖、樱桃派等等;第二层是故事中出现的表示星期一到星期天的序数词,以及隐藏在画面里的从 1 到许多的数词;第三层语义网,是作者通过鲜艳的画面呈现的颜色概念词汇,红的苹果、草莓、绿的梨子、紫色的李子和橙色的橘子,还有许多食物有着不同的颜色。我们可以发现,当整个故事的语义网呈现出来之后,这本书所包含的内容就不仅仅是毛毛虫生命历程的问题了,而是从不同的层次看,可以发掘让不同层次上孩子需要的关键经验。</div><div><br></div><div>笔者认为,这就是《好饿的毛毛虫》成为经典的主要原因。</div><div><br></div><div><br></div> <h3>(二) 对幼儿教育的价值</h3><div><br></div><div>1 、 从故事内容的角度看</div><div><br></div><div>(1 ) 为语言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div><div><br></div><div>一个优质的幼儿语言教育素材,就其内容而言,重要的不在于内容的多少,而在于它所提供的内容是否在符合幼儿兴趣的同时,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好饿的毛毛虫》整本书共403 个字,却包含了语言教育多方面的要求。丰富的词汇 ,联想记忆词汇,是幼儿语言发展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指标。现在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掌握更多的词汇会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背诵记忆是非常常见的一种。</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仔细分析《好饿的毛毛虫》的语义网,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各种同类词,以及不同类词汇之间存在连接关系。例如,第一层是食物类的词汇,都是孩子平时较为熟悉的,并且喜欢吃的食物。教育者可以在幼儿看完故事后有意识地让孩子将食物类的词汇找出,并让幼儿对其特点进行回忆。</div><div><br></div><div>在这样的基础上,教育者可以有效指导幼儿在阅读中进行创造性的语言运用。例如,我们可以让孩子编构一个自己的《好饿的毛毛虫》的故事,告诉他们我们的毛毛虫不吃苹果、梨子等水果,换上其它的食物行不行呢?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喜好,讲讲自己创作的好饿的毛毛虫从周一到周日都吃了什么。比如,可以吃饼干、糖果、梅子、巧克力、还有薯片;或者是吃了青菜、黄瓜、胡萝卜、韭菜和南瓜等,教育者可以针对孩子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引导。与此同时,教育者还可以利用语义网的第二层,让孩子置换故事中的日期名称。具体来说,教育者告诉幼儿故事不是发生在星期一到星期天之间,而是从一月份到五月份,好饿的毛毛虫都吃了什么呢?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接着使用语义网的第三层。如果我们让孩子置换故事中的颜色概念,孩子又可以有新的发挥创造和创造运用语言的机会。</div><div><br></div><div>正如笔者上面所说,通过故事内容中有层次和类型的词汇,可以让幼儿利用故事线索更加容易地记住这些词汇,甚至是潜移默化的。让幼儿在听故事的兴趣中学会倾听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而言,他们的注意力很难保持较长的时间。所以,只有当幼儿认为故事有趣的时候,他才能集中精力,认真倾听。毫无疑问,从销量上可以看出《好饿的毛毛虫》做到了这一点。那么,这本绘本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笔者认为有两点原因。</div><div><br></div><div>首先,主人公的形象被孩子喜欢。在艾瑞·卡尔的创作中,似乎哪些小小的动物是他比较偏爱的形象。《好饿的毛毛虫》中的主人公威利就是一只贴近幼儿生活的毛毛虫形象。威利这只毛毛虫正是每一个孩子童年的好奇心所在,也是孩子非常希望了解和特别喜爱的形象。</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其次,故事情节简单,贴近幼儿生活。整个故事非常简单,就是一只毛毛虫一直在不停地吃东西,但是作者让这只毛毛虫吃东西的过程变得贴近生活,非常有趣。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提到的事物都是幼儿在平时生活中喜欢吃的事物。而且,威利一直吃啊吃,但是总是吃不饱的形象非常有趣,而且最后变成胖嘟嘟的毛毛虫会让孩子对威利可爱的形象产生丰富的想象。在孩子的身边肯定也有像威利一样的小朋友吧。但是,笔者认为这本绘本中</div><div>有一些食物在西方国家比较常见,但是在中国还不普遍,翻译的过程让作者的原意有部分流失。</div><div><br></div><div>《纲要》语言领域内容与要求中提出,要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教育者讲故事的过程是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能抓住幼儿兴趣的童话作品可以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教育者可以在给幼儿讲述《好饿的毛毛虫》的时候,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来考察幼儿的倾听水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