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华中科技大学 ,HUST(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2000年5月26日由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而成。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高校之一。</h1><h1>校训 《明德 厚学 求是 创新》。</h1> <h1>合校后将建校定为52年10月15日。2012年10月15日,华中大六十周年校庆。</h1> <h1>华科大占地面积七千余亩。绿地面积占校园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二。被誉为(森林式大学)。</h1> <h1>校园里绿树成阴,环境优雅,景色秀丽,夏天漫步在校园里,感觉凉爽适宜。整个校园里气温要比市区低2——3℃。</h1> <h1>我们上大学时叫“华中工学院”。</h1> <h1>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高等教育部决定在中南地区设立华中工学院。由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华南工学院的机械系和电机系组成。1953年9月在武昌喻家山南麓破土动工。</h1> <h1>1953年10月15日华中工学院召开成立大会。首届院长查谦在成立大会上讲话。同年10,11月新生分别在长沙,桂林,南昌分部开始上课。</h1> <h1>老院长朱九思</h1> <h1>朱九思老院长题词的《华中工学院建校纪念碑》。</h1><h1>同学们戏称“四年顶个球”。</h1><h1>我们上大学时可是五年制。</h1><h1>1988年1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华中工学院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h1> <h1>八号楼《国际学术交流中心》。</h1> <h1>连接东校区和主校区的路,路面坡陡,路长,被同学们戏称为《绝望坡》。</h1> <h1>东校区《韵苑》学生公寓。</h1><h1> 《爱因斯坦广场》</h1> <h1>《青年园》,是莘莘学子学习和休闲的地方。也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h1> <h1>晨读。</h1> <h1>西边大操场,对面是西六舍,是我们65级电机系的男生宿舍,我在这住了五年。</h1> <h1>老体育馆。</h1> <h1>西六舍,是我们上学时63,64,65级电机系的男生宿舍。</h1> <h1>西二舍,电机系,动力系64,65级女生宿舍。</h1> <h1>西五舍,原动力系64,65级的男生宿舍。</h1> <h1>原机械系,无线电系63.64.65级的学生宿舍,南一,二,三舍。</h1><h1>南一舍1958年落成。</h1> <h1>南二舍1959年落成。</h1> <h1>南三舍</h1> <p class="ql-block">东三 ,东四楼。</p> <h1>现在学生都住公寓了。</h1> <h1>我们原来的电机系,现在叫《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比我们上学时规模大了几倍。</h1> <h1>我们原电机系学生上课和做试验的西二楼,西三楼,没变。</h1> <h1>新修建的动态模拟实验中心。</h1> <h1>在东校区,新建的《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h1> <h1>东校区新建成的《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大楼。</h1> <h1> 醉晚亭</h1><h1>一年一度的武汉高校器乐晚会在里举行。武汉音乐学院,华科大,华师大,武汉理工,武大等高校的大学生艺术团曾在这里演奏。</h1> <h1>世界文化名人园。</h1> <h1>远处的白天鹅欲展翅高飞。</h1> <h1>澳门校友会捐赠</h1> <h1>早春二月,西七舍前的梅园,梅花盛开,姹紫嫣红。</h1> <h1>梅花映鼎,友谊园。</h1> <h1>南一楼前面的白梅。似雪花一片。</h1><h1> 梅(王安石)</h1><h1>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h1><h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h1> <h1><br /></h1><h3>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h3><h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h1><h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h1><h1>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h1><h1>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h1> <h1>阳春三月,校园里到处都是玲珑如玉的广玉兰。诗云:“刻玉玲珑,吹兰芳馥。”誉为华科大的校花。有白玉兰,紫玉兰。</h1> <h1>三,四月份,樱花盛开,繁花似锦。</h1><h1>有粉红色,白色的樱花。</h1> <h1>每年六,七月份学校都举办荷花节,几十种荷花,美不胜收。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青年园写生。</h1> <h1>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h1><h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h1><h5> <i>《小池》 (宋代)杨万里</i></h5> <h1>青年园里桂花香满园。八月里来桂花开,箫笛声唤君再来。</h1> <h1>露天电影场。我还清楚的记得拿着小板凳,坐在银幕的背面看电影的情景。</h1> <h1>全校大会就在这里举行。</h1> <h1>敬爱的周总理在电影场指挥我们唱《大海航行靠舵手》。</h1> <h1>历史的记忆</h1> <h1>原来的露天电影场变成了《机械学院》。</h1> <h1>为纪念露天电影场,在机械学院里建了一个仿造的小型露天电影场。</h1> <h1>老机械厂旧貌</h1> <h1>原来的机械厂变成了校史陈列馆。</h1> <h1>老幼儿园变成了《逸夫科技楼》。</h1> <h1>原来的小平房变成了《管理学院》。</h1> <h1>原来的新寒宫小餐馆变成了《大学生活动中心》。校长樊明武亲自题词。</h1> <h1>东一楼,东二楼,东三楼原来学校主要的试验,教学楼。</h1><h1>东一楼,我曾经在这里上过机械制图课。原来的机一系。现在叫(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h1> <h1>东二楼,原来的船舶系。</h1><h1>现在叫(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h1> <h1>东三楼,原来的机二系。现在叫(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h1> <h1>新建的西十二楼,能容纳几千上万学生上课的教学楼。</h1> <h1>楼前矗立着老子塑像,同学们戏称:老子不进西十二楼。</h1> <h1>2004年9月1日新建成交付使用的东九楼,是能容纳两万多学生同时上课的教学楼。配有常规教室和阶梯教室,均安装有空调,多媒体设备。</h1> <h1>楼前矗立着孔子圣像</h1> <h1>东九楼夜景。</h1> <h1>老图书馆。</h1> <h1>老电机厂旁边建起了新图书馆。图书馆总面积53000平方米,藏书总量579万册。馆前广场有喷泉,花草,环境优美。</h1> <h1>原来的苗圃变成了《百景园》,学校最大的餐厅。</h1> <h1>学校里有大小30几个食堂。美味佳肴,价廉物美。</h1><h1>武汉流传“学在华工”,其实还有“吃在华工”。</h1> <h1>原来的一教工食堂,书店,理发店,现在成了教职员工活动中心。理发店还在。</h1> <h1>只有小邮局没有变。</h1> <h1>老路换新颜</h1> <h1>2019年新修建落成的《梧桐语问学中心》。是广大师生,校友进行学术交流,聚会交谈,阅读,休闲的地方。里面还设有《梧桐语教师餐厅》,咖啡厅。</h1> <h1>老院长朱九思非常重视校园的绿化,才有今天(森林大学)的美誉。与学校一起成长的法国梧桐树,绿树成阴。见证了华科大的成长历程。</h1> <h1>《喻家山》,我还记得当年上山去捉松毛虫。现在鸟多了,害虫少了。</h1> <h1>校园里最多的鸟是灰喜鹊。还有喜鹊,斑鸠,麻雀,翠鸟,八哥……。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小鸟!真可谓鸟语花香!</h1><p><br></p> <h1>原来的登山路。</h1> <h1>现在新修的登山路。</h1> <h1>老院长朱九思题词《熏风亭》。</h1> <h1>原来山顶的旧碉堡,老校长朱九思題名《鳯飞台》。</h1> <h1>原来喻家山脚下的防空洞建成了国家重点研究中心《引力中心》。</h1> <h1>2019年新建成的《引力中心》科研大楼,重力精密测量国家基础研究中心。</h1> <h1>东边大操场。2018.7曾在这里举办了“世界名校足球赛”,剑桥,牛津,南加州,都灵理工,莱顿,首尔,图宾根,墨尔本,新加坡国立大学,华南理工,清华,华科,等十几所大学参加。</h1> <h1>光谷体育馆,是学校举行大型集会的地方。全国高校篮球赛🏀曾在这里举行。</h1> <h1>校园里的</h1><h1>春</h1> <h1>夏</h1> <h1>秋</h1> <h1>冬</h1> <h1>学校最先建成的教职员工生活小区,西边高层小区。</h1> <h1>院士楼。华科大已经有十多二十位院士,电气学院有潘垣院士,程时杰院士。</h1> <h1>我们原来去东湖游泳池,必经的农村(新湾),现在建成了教职员工生活小区《喻园小区》。学校的生活区基本上与教学区分开了。</h1> <h1>喻园小区北面就是喻家山。东北面就是东湖。</h1><h1>杏黄樟绿枫叶红,大高小高落其中。</h1> <h1>喻家湖上的《华中科技大学龙舟竞训基地》。</h1> <h1>原来学校只有一个小小的卫生科。现在有设备,科室较齐全的校医院,2021年新修建的校医院。如果不幸得了大病,还可以去学校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or协和医院。</h1><p class="ql-block"><br></p> <h1>《文化长廊》</h1><h3>“观乎人文,化成天下。”</h3><h3>“群贤毕至论科文,卷卷凝思大学魂。</h3><h3>母语镌情融血脉,诸经养性伴晨昏。</h3><h3>京昆诗曲精神美,丝竹管簧境界敦。</h3><h3>更有课堂延社会,喻园绿涌了无痕。”</h3><h1> 在此衷心感谢给我提供珍贵照片的校友们!</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