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穿越茶马古道

大崔

<h1>  2010年6月,我跟随一马帮,用了8天时间,徒步穿越了由泸沽湖至稻城亚丁的茶马古道,全程约200公里。</h1><h1> 该线路的地形地貌按海拔高度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高山峡谷、原始森林和高原地貌。一般说来,海拔在三千米以下的为高山峡谷地貌,如第四、五天经过的通天河峡谷和白水河峡谷,看上去是山高沟深,峡谷内河水奔腾,山上缺少植被、一片苍凉,但海拔却并不高。海拔在三千至四千米之间是原始森林区,这一区间的植被最丰富,山势也变化多端,因此风景也最好看。尤其是在这个季节,雨后的山势郁郁葱葱,到处是盛开的杜鹃,再加上周围一片片的云海,真如同在仙境一般。海拔四千米以上就是典型的高原地貌了,主要是大漫坡地形配以高原植被,远处雪山衬映下的高原牧场等。</h1><h1> 这条线路的平均海拔为3500米,其中最高点为4900米,最低点2300米,海拔上下的频率和幅度很大。比如第三天海拔从3000多米上到4000米以上,第四天下到3000米后又马上反冲到4000米,第五天又急速下降到了2000多米。第七天最艰苦,海拔从3200米直上到4400米,如果不是午饭后下起了大雨,我们当天是要准备翻越海拔4900米的最高山口的。</h1><h1> 马帮加我的向导共4人,都是泸沽湖边同一村的纳西族人。现在的马帮已不再运送货物,而是做贩马生意,因山里的藏民需要用马但又不善于养马。</h1><h1> 我的马帮兄弟</h1><p><br></p> <h1>  这是马帮首领杨苦左,一个很豪放的纳西族小伙子。</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这是我的向导杨国清,他常年带游客走这条线路,在网上已是小有名气,他家在泸沽湖边上开的客栈就叫茶马古道客栈。</span></h1> <h1>  这条线路经过的全部是少数民族地区:第一天是摩梭人地区,第二天经过一个蒙古族自治乡,此后就全部是藏区了。</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第一天的宿营地,海拔3100米。</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我与马帮同吃同住。住的是他们搭的简易帐篷,宽敞、透明又透气,防风防雨但不防虫。吃的主食是大米和挂面,菜就是猪膘肉土豆洋葱榨菜。青菜基本没有,不好保存。这些人的野外生存能力很强,即使是刮风下雨天,也能很快把饭做好。和他们同吃同住的好处就是,到了地方你只管休息,烧水做饭搭帐篷都是他们的事。</span></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天宿营地,雀儿山半山腰,海拔4000米。</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p> <h1><font color="#010101">  沿途全是古杜鹃树,从其形状就可看出,这儿的生存环境是多么的恶劣。 </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典型的高原地貌</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火山口边的茶歇</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第三天的宿营地,海拔4200米的小牧屋。</font></h1> <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第四天的宿营地,山里的小路上,海拔3800米。夜里晴空无云、满天星辰,几乎遮盖了整个夜空。从未见过这么多的星星,借此想诗一首:</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眼前满天星,耳边马铃声;夜风拂面冷,小虫贴身叮。</span></h1> <h1>  沿途风光</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第五天宿营地,露天,海拔2650米的都鲁村。晚饭炖了只鸡,很香。</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天当房子地当床,明月当灯照梦乡;悠悠马铃摇篮曲,懒懒犬声引思乡。</span></h1><p><br></p> <h1>  漫漫古道</h1> <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长时间大幅度的连续上下山,体力消耗极大,用“精疲力竭”来形容当时的情况一点儿也不过分。每天都是晴天汗湿透、雨天雨湿透,鞋基本就没干过。几天下来人已是疲惫不堪、脏不忍睹、臭不可闻,到了宿营地就只想休息,洗漱基本都免了。到了</span>第6天,脚上都起了泡,站都不敢站,只有咬牙坚持了。向导告诉我,许多走这条线的人,到了第二、三天就不行了。去年我曾和两位老兄来走这条线,到了第二天那两位就不行了,只好打道回府。</h1> <h1><font color="#010101">  第六天宿营地,海拔3200米的呷洛村。</font></h1> <h1>  呷洛村</h1> <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第七天宿营地,位于贡嘎雪山脚下的海拔4400米的呷洛牧场,因从中午开始就一直下大雨,只好住一藏民牧屋里。小屋只有十几平米,当晚住进7个大人和4、5头刚出生的小牦牛,那气氛和气味都是相当的浓烈。</span></h1>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贡嘎雪山</span></p> <h1><font color="#010101">  牧场晨曦</font></h1> <h1>  牧场云海</h1> <h1><font color="#010101">  此线的最高点,海拔4900米的日尚垭口,过了垭口就到亚丁了。</font></h1> <h1>  第八天下午终于到达目的地——稻城亚丁。从亚丁景区穿过,尽管景很美,但已疲惫的无力也无心游览、欣赏了。</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亚丁美景</span></h1> <h1>  云海</h1> <h1>  亚丁景区</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