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先说一个小段子。 周六加班时,同事XZ笑着对我说:王老师,我们班的一位家长也老么能做饭了!我觉得你们很有共同语言,应该认识一下。然后把那神秘家长的名片发给了我。出于好奇心,也很期盼能够见到别人的厨房作品,我加了她。哎!回想起来,打的那个招呼就很雷人啊——同为吃货,希望懂得!😊不愧是知音啊!果然她加了我,我也如愿见到她的朋友圈!真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啊!人家是天天不重样的做饭啊!我去!高手在民间啊!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h3><h3> 怪不得书上老说:你要相信这世界上一定会有另外一个你!</h3> <h3> 本来周日为着🐻孩子的所作所为都有掀了饭桌的打算!奈何,日子总要过下去,我若总和他过不去,岂非天天上演更年期遇见青春期吗?还有准备工作头一天就做好了!</h3> <h3> 周五下午放学后购置的花生米,分作两份,各有用途。两道菜的原材料是十一块五。😓日子得算计着过啊!</h3> <h3> 一份搁水里浸泡,这次泡了一个多小时,但感觉时间再长一些会更好。</h3> <h3> 泡完沥干水,放塑料袋中置冰箱冷冻室。</h3> <h3> 星期天早上拿出来的效果。</h3> <h3> 倒入盆中</h3> <h3> 重新浸泡,这次浸泡的功能慢慢体会。 好高大上的物理作用啊!《论学好物理提升生活质量》 的良好范例!😊</h3> <h3> 化好冻后,慢慢揉搓,去掉皮,前面说过浸泡时间再长一些,效果会更好,更好脱皮。</h3> <h3> 全部花生米顺利脱皮,我有种预感,不去酱菜厂进修,我可能很快就学会酱腌花生米兰!😊</h3> <h3> 冷锅冷油,慢慢温暖这些白胖子们的心吧!</h3> <h3> 讲真,这实在是个费功夫的活!急锅子肯定不行! </h3> <h3> 看颜色,差不多兰!</h3> <h3> 准备了辣椒碎、花椒、红麻椒、绿麻椒。嗯(⊙_⊙)!高看了从四川带回的食材了!实践证明量还是少点,麻的程度还不到啊!当然这也要依据个人口味。</h3> <h3>看着还行哈!</h3> <h3> 这是小🔥焙好的另一半花生米!</h3> <h3> 清水加白糖冷锅起!</h3> <h3> 慢慢搅拌!都是费功夫的活啊!</h3> <h3> 这个程度差不多了!</h3> <h3> 呵呵😊!筛进去的玉米淀粉!怎么筛呢?私聊哈!</h3> <h3> 刚出锅的花生蘸!终于知道应该是这个蘸兰! </h3> <h3> 冷却、整理后的花生蘸!看着还行,不过自己知道不足在哪里?某人等不及,最后让我把淀粉倒进去的!坏人,不是这样的!我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h3><h3> 这个项目,论理不算道菜!可是想想那些糖酥棍、糖蘸儿、花生蘸儿……带给我们这些七零后的那些足以掩盖物质匮乏的甜丝丝的有关童年的回忆!心里竟然是无比的温馨!原谅我,我又无可奈何的想家了!从大处讲,这是一道菜吗?这难道不算是非物质文化的一种传承吗?</h3> <h3> 另外尝试的杭椒炒肉!自从吃了辣椒炒肉店的招牌菜后,以一名数学老师的本能反应出——我去!暴利啊!这是六块五的肉片,两块多的杭椒……成本十元之内吧!端到她家店里,印象中四十八元大洋吧!下次我应该加工一圈小窝头围一圈,更接地气!那还不得五十八吗?😓</h3> <h3> 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味道是一样一样滴!😍 </h3> <h3> 手撕包菜!拨拉了点杭椒炒肉进去调味!</h3> <h3> 午菜就是酱紫兰!</h3> <h3> 还有自家保留项目——招牌花卷! </h3> <h3> 好了!让我们默念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开吃!实在是自己也嘀咕——此处缺汤、缺汤、缺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