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日志 ---通化一中继红軍長征队(1966.12.9--1967.1.15)

荣桓

<h3>岁月冲淡着记忆,但“每一段留不住的岁月,都有一个忘不掉的故事,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日子,却是最美好的时光。”</h3> <h3>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日子里,回忆起五十年前发扬红軍长征精神红卫兵的长征。红卫兵不怕远征难永远值得记忆珍藏。</h3> <h3>那是一段红色的岁月。红太阳</h3> <h3>红宝书</h3> <h3>人手不离的毛主席语录</h3> <h3>红卫兵</h3> <h3>当年的红卫兵袖标。</h3> <h3>红色的海洋</h3> <h3>那是毛主席怎样说我们就怎样做的岁月。</h3> <h3>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二日人民日报《红卫兵不怕远征难》的社论点燃了红卫兵跟着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進的激情。</h3> <h3>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红卫兵继承长征精神,实践长征精神,发扬红军革命传统,让长征精神世代传承。</h3> <h3>大连海运学院“长征红卫队”点燃的步行串联的火把,在全国各地燃烧起来。</h3> <h3>奔向毛主席身边</h3> <h3>奔向韶山</h3> <h3>奔向瑞金</h3> <h3>奔向延安</h3> <h3>奔向红軍长征路</h3> <h3>在当年毛主席发表《为人民服务》演讲台上学习毛主席《为人民服务》。</h3> <h3>听前輩们讲述革命传统。</h3> <h3>向革命英雄学习。</h3> <h3>长征途中宣传毛泽东思想,使长征成为宣传队、播种机。</h3> <h3>毛主席第六次接見红卫兵时,林彪讲话指出:毛主席是支持同志们步行串联的。</h3> <h3>1966年11月3日随通化市革命师生進京代表团刚好到北京大串联。看到毛主席刚接見完红卫兵,后悔来迟呀!11月10日毛主席第七次接见红卫兵,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实现了见毛主席的愿望,在各地徒步串联红卫兵的影响下,几位同学开始筹划我们的徒步串联——长征。</h3> <h3>我们乘車接受毛主席检阅后,便急着返回了通化,進行长征前的准备,争取在“12.9”出发。</h3> <h3>中共通化地委文化革命领导小组办公室热情支持通化一中继红軍长征队步行串联。</h3><h3>1988年10月四位长征队友留影。</h3> <h3>怀着毛主席第七次接見红卫兵的激情,开始了历经38天、行程2000余里、走过3省23个市县、由吉林省通化市至北京的征程。</h3> <h3>通化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山青水秀的地方。</h3> <h3>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集安将軍坟。</h3> <h3>1966年12月9日通化一中继红軍长征队从美丽的山城通化出发。</h3> <h3>在民族英雄楊靖宇烈士陵园宣誓</h3> <h3>决心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奋勇向前!</h3> <h3>告慰先烈:长征自有后来人!</h3> <h3>用毛泽东思想武装长征队,指导长征实践,是我们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战胜困难的精神食粮。</h3> <h3>当日到达通化县所在地快大茂镇。记下了长征第一天的日志。</h3> <h3>苦不苦想想红軍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每日出发前都要学习一段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教导时时响在耳边,激励我们前行。</h3> <h3>吉林省境内三天的行程是艰难的。第二天就走错了路。当时的通化县,穿城的公路就是主要街道,没有路标。加之刚开始跋山涉水的疲劳、女同学的想家、吃住在老乡家的不便……。万事开头难那!</h3> <h3>1966年12月12日到达辽宁省新宾县。踏入辽沈大地,穿越在历史时光隧道。从前清故里---赫图阿拉城、关外“三陵”---永陵,到努尔哈赤定都沈阳---沈阳故宫,改国号为“清”,到清軍入关。这里记录着清朝的发迹史。行进在这段路上是在读着一本无字的史书。</h3> <h3>中国人民伟大的十四年抗日战争在辽沈大地打响。“九一八”事变记录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已经雪耻了仇恨,维护世界和平的道路仍然漫长。</h3> <h3>辽沈大地是震惊中外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的主战场。这是一段红色的征程,这是一程红色的洗礼,这是一段红色的记忆,这是一生受益的红色传承。</h3> <h3>黑山阻击战、塔山阻击战与淮海战役中的徐东阻击战被称为“三大战役&quot;的三大阻击战,被载入史册。</h3> <h3>塔山阻击战的将士们寸土必争,用土装备的八个师战胜了美式装备、陆海空立体进攻的十一个师的敌人,创造了战争史的奇迹。塔山阻击战是惨烈的,战后塔山英雄团只有二十一名将士。</h3> <h3>塔山阻击战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个局部战场---塔山之战的胜负,关乎到辽沈战役的進展乃至全局---解放战争的進程。</h3> <h3>塔山本无塔,塔山阻击战后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高大的烈士纪念塔,塔山有了塔。</h3> <h3>行走在用烈士鲜血染红的每寸土地上怎能不激起对先烈的缅怀和继承先烈遗志建设更强大祖国的决心。这是一生中受到的最深刻的革命历史教育。虽然过去了五十年,留在心中的记忆还是那样鲜活。前辈们前仆后继,流血牺牲,是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这是前辈们的志向和理想。革命后来人要为之努力奋斗不止。</h3> <h3>红色的基因在这里传承。</h3> <h3>1966年12月19日到达抚顺市,参覌了雷锋纪念馆。一路参覌了众多红色纪念馆,无暇顾及各地的景色,没有更多的记忆。那时有个不成文的纪律:革命大串联不能游山玩水。我们严格地执行这个不成文的纪律。</h3> <h3>毛主席树立的时代楷模---雷锋,从辽沈大地走来。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人。六十年代那是风清气正的年代。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雷锋精神激励我们成长。</h3> <h3>1966年12月20日在沈阳参覌学习毛主席著作模范红九连事迹展览。全国学习解放軍。红九连为学习毛主席著作树立了榜样,红九连是一面旗帜。向红九连学习,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行动,践行毛泽东思想。</h3> <h3>辽沈大地英雄辈出。中国航天第一人---楊利伟、神舟十号航天员张晓光从辽西大地走来。红色的土地、红色的基因造就了一代又一代革命后来人。</h3> <h3>神州十号航天员张晓光。</h3> <h3>十二月份的东北已是数九寒冬、滴水成冰的季节。晴天还好,遇上雪天路真难走,尤其是行走在山路上。天公也似与我们过不去,总是让我们顶着风雪走。其实这与我们的前進方向有关,由东向西行,冬天又多西北风,因此总是顶着风前行。迎风斗雪这是冬季行進避不开的题目。若说“燕山雪花大如蓆&quot;那么东北雪花一定比蓆大。鹅毛大雪一会儿就使人成了雪人。同学们自觉找苦吃,在大雪天,一天竟走了一百余里,创造了长征以来的行程记录。虽然到达目的地已晚六点多,我们仍很高兴。可谓与天斗其乐无穷!</h3> <h3>1966年12月30日行程100余里,于晚8时多到达锦州。锦州是座英雄的城市。辽沈战役的战略决战使“新中国的曙光从这里升起”,毛主席“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有很多苹果,我们的战士一个都不去拿……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的历史名言更使锦州蜚声海内外。在锦州学习参覌的几天也是红色革命历史教育的几天。特别是毛主席人民的苹果的历史名言更是记忆犹新。守纪律的战士是可爱的,不吃百姓一个苹果是高尚的,人民的利益高于天,人民的利益絲毫不能侵犯。今天重温毛主席的历史名言更有深刻的現实意义。反腐的目标应定在不拿人民的一个苹果!</h3> <h3>革命前辈的英雄业绩激励着我们。在夜光下行进,深一脚浅一脚在雪地上前进,晚八时还在路上……。这是长征路上到达目的地最晚的一次。体弱的女同学严重透支了体力。<br>走过了锦州,离三海关近了。当地人讲:从沈阳到北京的路程是“里七外八”,就是说我们的征程已经过半。这时路上也时常碰上其他的队伍,各种议论多了起来。有说不要傻走了,坐車去北京吧、有说不当逃兵坚决走到底……。我们选择了后者。长征队中突出的问题是女同学遇到的困难多些。虽然同学们互相帮助,替她们背行李等,但有的同学还是走不动,跟不上队伍。真令人头痛。记得有位女同学脚踝肿,弄不清什么原因,硬是给人穿的带点跟的黑胶鞋的跟给削掉了。闹出了许多笑话。</h3> <h3>新一年开始了,我们从锦州出发,开始了新的征程。几天的红色教育激励了同学们。同学们展現了新面貌,進村高唱毛主席语录歌,宣传毛泽东思想,努力使长征队成为宣传队。努力展現红卫兵的风彩。</h3> <h3>1967年1月2日瞻仰塔山阻击战烈士纪念碑。锦西县是塔山阻击战的发生地。我们瞻仰了塔山英雄纪念碑,听当年的老战士讲述塔山阻击战的惨烈战斗,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憾。今天的红色江山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革命后来人要继承先烈遗志使江山代代红万代红。我们冒着严寒为纪念馆清扫积雪,表达我们的崇敬之心。这是长征路上最有意义的一天。锦西县1984年升级为地级市---葫芦岛市。被誉为“关外第一市”、北京的后花园。市容市貌已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变化。可以告慰先烈们,你们的鲜血没有白流,血染的土地一定会永葆红色不变,后来人定将革命进行到底!</h3> <h3>進关前,途经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城之一的兴城、关外第一县绥中的东北首家世界文化遗产---九门口水上长城。这些地方虽有悠久历史,但当时确很贫穷。产粮不多,交公粮都是地瓜干,吃上一顿高粱米水飯就很高兴了。盛产水果确卖不出价钱,冬季好的国光苹果每斤不到两角钱,安梨才几分钱一斤。</h3> <h3>东北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绥中九门口水上长城。</h3> <h3>经过28天艰苦跋涉,行程1300余里,1967年1月5日跨进了天下第一关---山海关。<br>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是自立世界民族之林伟大中国的亮丽名片,看到长城就想到中国,想到伟大的中华民族。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h3> <h3>進入山海关就踏上了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燕赵大地。山海关长城是万里长城的入海处,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书本上学到的历史知识与亲眼所見感受大不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山海关下学到了鲜活的史实。 </h3> <h3>燕赵大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每城都有深深的历史印记。秦皇岛是国家历史名城,因千古一帝---秦始皇入海求仙驻跸而得名。260公里雄伟长城横亘全境,连山、海、城于一体,是万里长城最精华部分。长城以它最雄奇最独有的风骨在此留下了富有神韵的雄关险隘和优美的传说故事。面对雄伟的万里长城,面对诸多的历史遗迹,这样的实践,这样的学习,是终生难忘的。</h3> <h3>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八百里的千古传说增添了万里长城的神奇。</h3> <h3>一代枭雄魏武帝曹操东临碣石以覌沧海,留下千古诗篇。</h3> <h3>一代伟人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写下了《浪淘沙北戴河》伟大诗篇。</h3> <h3>1967年1月6日来到秦皇岛市。记忆中的秦皇岛是个不大的城市,一条铁路从城中穿过。海港还有些气势。对从山区来的同学第一次看見大海还是十分兴奋的。今天的秦皇岛是全国的旅游城市,北戴河更是游人如织,名扬海内外。昔日的秦皇岛百货大楼是闹市区,如今已无踪影。取而代之是林立的高楼。每一张照片都是年代的缩影。一路走来,从乡村到城市,50年都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h3> <h3>行走在燕赵大地上与在东北最大的不同就是风的考验。打着队旗根本无法行進,每迈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加之尘土、扬沙,眼睛也无法睁开。1月11日到达沙流河这天是风最大的一天。同学们咬着牙,硬是坚持到达了目的地。</h3> <h3>1967年1月 8日到达古长城脚下,渤海之滨,全国唯一个“有山有海有长城”的千古骊城---抚宁县。即将到达北京。研究主动找苦吃,在艰苦的磨炼中锻炼成长。</h3> <h3>京东第一府---卢龙。殷商时为孤竹国都。明 清时期设永平府。</h3> <h3>古永平府是京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h3> <h3>唐山丰润是曹雪琴的故乡。</h3> <h3>1967年1月12日途经河北玉田县。<br>玉田燕山叠翠,美不胜收。当晚到达蓟县别山镇。</h3> <h3>北看长城秋色,令人心旷神怡。</h3> <h3>1967年1月13日到达河北省三河县。三河县与北京仅一河之隔,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行政级别最高的县级飞地(指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地区毗连的土地)。<br></h3> <h3>古三河镇久负盛名。</h3> <h3>1967年1月14日到达北京通县。同学们心情十分激动。北京近在眼前,同学们表示要整理好行装,以最饱满的精神面貌走进北京,走到毛主席身边。<br>第二天,我们高举队旗雄纠纠走在前往北京的路上。当时还没有东长安街延长线的建国门外大街和沿途的高楼大厦,但也觉得十分新奇,两眼真不够用。</h3> <h3>五十年前的通县除京杭大运河外,由于一心只想着尽快到北京,到毛主席身边去,通县没在记忆中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记。而今天通州已是国际大都市,北京的行政副中心。变化之大令人难以相信。这是社会主义四个現代化建设的成果,是祖国综合国力强大的体現,这是毛主席:我们的目标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标也一定能够达到伟大预言的实現。通县巨变是长征一路沿途乡村城市旧貌换新颜的缩影,是祖国到处一片新面貌的缩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的丰硕成果。</h3> <h3>昔日通县古京杭大运河两岸农田遍布。</h3> <h3>今朝通州古京杭大运河两岸高楼林立,一片大都市的繁华。</h3> <h3>昔日通县最繁华的新华大街。</h3> <h3>改造后的新华大街成为北京百里东长安街延长线的最东端。</h3> <h3>50年前走过的长征路令人难忘,50年的巨变令人振奋。50年前走过的路現已全部修成了高速公路。</h3> <h3>一九六七年一月十五日我们胜利地到了北京,来到了毛主席身边。</h3> <h3>一枚图章记载了50年历程,不能忘却的纪念。</h3> <h3>开始了在北京各高校的串联。各高校到处是各地来北京串联的红卫兵,大字报面前挤满了人。每天早出晚归乐此不疲。</h3> <h3>北京大学大字报长廊吸引了众多红卫兵。</h3> <h3>我们原计划是长征到瑞金、延安等革命圣地。在北京串联期间,敬爱的周总理在首都体育馆接见红卫兵时发出了打回老家去,复课闹革命的号召。当时周总理讲话的情景現在仍历历在目。他老人家日夜操持着国家大事,仍十分关心初出茅庐的毛孩子,关心他们的学习成长。他老人家的话语是那样的情真意切,你没有不听的道理。就这样我们从北京返回通化,结束了一段终生不能忘却的红卫兵长征。五十年是历史的一瞬。那段红色的岁月,那段青春的美好时光,那段人生起点的经历……受益终生。继承红军长征精神,红卫兵不怕远征难的实践积累了一生的财富;翻山越岭的跋涉,顶风冒雪的前行,饥渴疲劳的考验,磨炼了意志;联系实际学习毛泽东思想,向实践学习,向工农学习,增长了才干;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革命前辈流牺牲的奋斗,英雄模范忘我的无私奉献激励了传承和志向……。</h3> <h3>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h3> <h3>雄关漫道。不忘初心,接力长征,走好新的长征路,将革命进行到底!</h3> <h3>长征永远在路上!</h3> <h3>由于条件限制没有留下影像资料,借用了部分图片。敬请見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