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 者 龙 凤</p> <h3>参与话剧《追梦》演出的历程感悟</h3> <h3> 话剧《追梦》,从2012年10月开始排练,到2014年11月珠海航展演出结束,历经3年,剧组全体演职人员,在中航及西飞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体演职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大型情景话剧《追梦》的演出任务!并按照中航的统一部署,在中航系统部分单位(沈飞、北京中国剧院、昌飞、成飞、西安人民剧院)先后2个多月的巡演。2014年11月,结合航展,又进行了演出!深受航展与会人员的称赞!</h3> <h3> </h3><h3><br></h3><h3> 功到自然成</h3><div><br></div><div> 龙 凤</div><div><br></div><div> 人生宛如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时而平静时而汹涌,但我始终坚信在顺境时不张狂,在逆境中不气馁,做人正直,做事认真,不论人与事,功到自然成。</div><div><br></div><div> 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很喜欢翩然起舞,总觉得人生的长河里应时刻伴随着扣人的旋律和优美的舞姿,正是这份爱好无意之中带着我步入了话剧的殿堂,更将一颗心完完全全地融入了《追梦》。“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斩钉截铁,掷地有声,这句“座右铭”是我的性格体现,更是我做事的风范。我把工作理念运用到话剧剧务工作中,又一次有力地证明了到任何时候这个道理都坚如磐石,能发挥最好的作用。</div><div><br></div><div> 我十分荣幸的在话剧《追梦》剧组担当了前台主任和道具组负责人的职务。保证演出前台上下台口的秩序,同时主管着《追梦》近百十件的道具。道具或大到站立几十人的梯架,或小到一支蜡烛,每一个物件上都倾注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从接到剧本熟悉场景到完成几十余场的演出,有太多的故事值得回味,有太多的感受难以忘怀。是艺术的魅力感染着我不断学习,是努力后的成功激励着我不断前行。</div><div><br></div><div> 我本来就在单位担任着很多工作,每天已经忙得不可开交,又加上从来没有接触过剧务工作,两项事情是否冲突?干还是不干?怎么才能二者兼顾的干好?……一连串的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我辗转反侧地思量了一宿,天没亮就推醒了爱人,把我的顾虑告诉他,爱人却非常支持地说:“以你的能力我相信没问题,但是得有个思想准备,要做的事情一定很多会很累的。”听了爱人的建议我满怀信心地回复了工会谭军主任:“行,我愿意去试一试。”这一诺把我和《追梦》就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永远地成为了我人生中极富色彩的一幕。</div><div><br></div><div> 《追梦》是一部多场次话剧,刚看到剧本时我真是一头雾水,心里没底儿了。感觉就像是老虎吃天难以下口,为了尽快进入角色,我与刘纪宏导演反复沟通,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清楚了作为一名道具管理者应该做好的各项工作。白天我和演员们一起认真消化剧本,晚上回到家,我就仔细熟悉每一个场次提到的所有物件,不放过一个字眼,不落下一个细节,慢慢着手绘制道具场景图,不会使用微机绘图软件,我就用笨办法,用小格尺和圆规一笔一笔地手绘,二十多个场次的道具变换非常大,每一个场次的位置和角度不一致,二十多幅定置图以及上下道具的人员安排,随着剧情的不断变化,道具的增减及人员的调整也在瞬息万变中,数不清的擦擦画画,无数遍地卷土重来,忙到凌晨两三点钟已是我的家常便饭。当我把道具定置图和道具换场分工表送到刘导的手上时,刘导非常惊讶地问:“你是怎么做到的,真是太细致了。”在演员训练阶段小结会上刘导曾这样说:“龙凤的道具管理比我们专业团都做的好!”。演出结束后,刘纪宏导演为我签名留念时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你的工作精神,感动着我!”。辛勤工作最终赢得刘纪宏这位资深军人导演如此高的评价我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div><div><br></div><div> “运筹帷帐之中,决策千里之外”,话剧的排练和演出期恰逢年底工作最繁忙的阶段,那段时间,我白天在剧场忙碌,晚上到单位加班,两边来回跑,穿插着做好所有事情,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只好抓紧演员们休息的小空挡三口并两口地垫点儿干饼,但始终坚持不论哪一边的工作丝毫不马虎,决不放松要求。“心中有数,做事不慌”,为了单位工作任务的顺利进行,我提前把需要做的工作分门别类地罗列出来,清晰全面地交代给同事;为了排练演出的顺畅圆满,我每天早来晚走努力把道具管理工作做得有条有理。为了便于单位和剧组之间的联系,我将手机二十四小时开机,随叫随到,绝不误事。道具管理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演出的成败,看似不起眼的小小道具,却把每一个环节生动地串联起来。就拿剧中梁世民使用的一个礼品盒来说,就不难看出为了创造视觉上的完美效果,刘导对所有道具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精益求精的。为了这个礼品盒我也是开动脑筋,费心琢磨 ,精心制作了几个,赶在全剧彩排前几分钟终于把刘导相当满意的一个送到了演员手中,我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大多时候人们做事都会怕麻烦,想着花钱买多省事呀!可我认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省则省是一种美德。最后一版的礼品盒其实就是将一个废弃的啤酒箱,再找来一些旧纸壳糊出与其相配套的盒盖,然后用艳丽的包装纸把纸盒整体漂亮地装裱一番,我的巧手把一个废纸箱彻底地旧貌换了新颜,既节约了资金又呈现出超好的舞台效果。如今每一次看到它,我都会发自内心的喜欢。象这样的故事还很多很多,在我的眼中每一个道具都是鲜活的,是连接演员和观众不可缺少的纽带,我十分珍惜与《追梦》的缘分,更加珍藏《追梦》过程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在记忆的河流里它们似音符般跳动,在人生的长河里它们如珍珠般珍贵。</div><div><br></div><div> 道具的品种多、要求高、需求急。为了尽早地按刘导的要求准备齐全,我每天在网上搜寻,货比三家,去粗择优,经常忙得通宵达旦。为了买到物美价廉的物品,无数次地奔波于店铺和剧场之间,为了采购和调换不断变化的道具,我苦口婆心地和商家软磨硬施。为了能买到价廉质优的商品,我带着同事李晓鹏在数九寒天里几乎把轻工业市场的角角落落跑了个遍,一整天下来汗水浸透的衣襟贴在冰冷的脊梁上使人不住的颤抖,但是看着采购好的大包小包,我们的心里却倍感踏实而暖融融。</div><div><br></div><div> 加工制作和四处采购的道具乱七八糟地堆满了道具间,并且有许多是易碎的。该如何整理?应注意些什么?每件道具对应哪个场次?哪名演员应该何时使用?重复使用的道具是否能叉开场次……?道具上下场蕴藏着很大的学问, “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为了节省资金,我们想方设法,认真规划,多方求援在厂内寻找了8个成品箱改装成道具箱,亲自动手制作漏字模在每个道具箱上喷上带有中航标识的编号,生产管理与话剧虽然是两个系统,却也融会贯通。我运用了生产管理中的6S方法,把能装箱的道具,全部入箱定置!为了演出上下场方便搬运,将玻璃面的茶几改装成复合材料,为了道具安全运输,提前考虑好在道具箱内铺设泡沫。每一个道具应该取、放到哪一个道具箱;每一位演员具体负责哪个场次的哪一个道具;每一场演出必须临时购买的鲜花和水果等等细节,我都一一做了周密的列表,为确保不出差错,在每一个道具上都张贴好相应的数字编码,并认真及时地通知到每一位演员,因为,为了便于外出巡演并节约演出成本,我主张尽量减少专职剧务人员,把演员与剧务人员有机融合,演员即是道具的承担者,剧务也是演员的承担者!这样一来,我就得把每一幕的演出内容掌握清楚,道具由哪位演员搬上场,如果搬上场的演员下一场有演出任务,就得换另一位演员将这个道具搬下场,每个道具都要与演员统筹兼顾,科学安排,然后定制、定人、定责任。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剧组每一位演员都承担着搬道具的任务!演员上下场收放道具时,我始终坚持在侧台帮忙收放道具和严密跟踪备场情况。有时忙得连口水也顾不上喝;有时由于排练中的多种原因,出现这样那样想象不到的情况甚至于被人误解,为了保证演出秩序,我告诫自己决不退缩,努力忍住委屈的泪水,依旧默默地做好手边所有的工作。</div><div><br></div><div> “龙凤姐,别那么认真,差不多就行了。”在单位和话剧组我听的最多的是这句话。我也明白在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上糊弄着也能做,但我从小受到作为一名军人的父亲的熏陶,成家后受到作为一名军人的爱人的感染,树立的是牢固的认真思想,决不能对付,人做事一定要讲原则。我的想法在很多时候非常超前,我拥有着一颗年轻的心,不愿墨守成规,喜欢不断挑战并超越自我。因此每做一件事情之前已习惯仔细了解,目光长远,通盘考虑,敢于尝试,大胆创新的做法。我希望所有的事情不只顾眼前,更要注重未来。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在未来的岁月中能够见证到决策的长远性和正确性。</div><div><br></div><div> 大飞机体现着西飞人艰苦奋斗,实干兴业的精神风貌,而文化“大运”《追梦》同样反映出了西飞人携手并进,激情拼搏的优良作风。刘导对剧中的纸飞机提出了盘旋不落的具体要求,可是舞台存在空间受限和屋顶偏高等实际困难,如何让纸飞机平稳的飞起来而不落地呢?这可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我一方面动员剧组的演员们积极献计献策,另一方面大胆地提出了必须保证飞行质量的想法。大家群策群力地议论开来,有人建议找技术中心,设计依靠动力飞行的飞机,才能使飞机在空中盘旋达到不落地的效果,可这与剧情中的纸飞机故事又不吻合,大家尝试着叠出各种形状的纸飞机,其飞行最好的状态也不过在空中维持5秒左右,且没有定向的落在地上,还是达不到导演要求的一直在空中盘旋的状态。柴炜、张祥和郭敏还有合唱队的几个人都帮道具组出谋划策,李晓鹏为了尽快寻找到解决方法,独自在舞台中央来回踱步凝神思索着,光纸飞机就叠了十几个,夜晚排练完回到家心思仍然停留在纸飞机上,顾不得进家门,直接跑到地下室,把地下室作为了纸飞机的试飞场,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试验着,“功夫不负有心人”,引用 “吊威亚原理”,将细编织线一端连接纸飞机隐藏在梯架角材处,另一端系在舞台顶部大型灯架上的办法。彩排前的两个小时大家焦急地等待刘导的检阅,看着匀速盘旋在舞台中央的纸飞机,刘导激动地拍手跳着说:“你们太棒啦!西飞人真了不起!”......。我坚信万事万物“功到自然成”。</div><div> </div><div> 在外出巡演中,剧组兵分三路,一路乘汽车的舞工队,负责三辆道具车的护送,另外两路,分先遣队和演员队,先遣队提前演员队5天左右,提前到达,负责与对方接洽及安排装台等相关事亦。我受剧组领导的委托,承担了先遣队队长的责任!负责演出前期的相关工作,我的处事习惯就是认真而且执着,记得,我们到昌飞演出,当我看到在我们到达之前已经搭好的舞台有安全隐患时,就向对方提出要求,将舞台两侧各一米多的空缺延伸出平面,大家可想而知,当时一定会有不同的观点,就我们剧组也有不同的声音,他们考虑对方的困难,而我更多的要考虑到整个演出的安全性,我面对压力,态度非常坚决!坚持要求完善!后来在演出的时候,舞台切光时,台上一片漆黑!这时候大家才感受到了我果断的决策和坚持的英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真正做到了防患于未然!在整个巡演的过程中,有好几件事情都证实了我坚持观点的正确!这也是我为《追梦》历程感到无比自豪之所在!</div><div><br></div><div> 我热爱工作,热爱生活,更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感谢《追梦》中的各类角色让我不时想起了父母的叮咛,想到在外工作的儿子,想起为了《追梦》情怀一路走过来的我……,《追梦》点点滴滴之中渗透着丰满润泽的情感,令我心潮起伏,感触万千。我崇尚认真工作,简单生活的方式,喜欢在工作和生活中细细地品味快乐与幸福;在每一个细微处获取知识,把握道理;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追梦》是一部行业题材剧,更是一部情感大戏,其中的每一个道具都特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它们在我的手中有了生命力。每次的排练和演出,演员们使用道具的时候,我都按捺不住欣慰的喜悦,我要为《追梦》做的就是让这些生硬的道具具有灵气,带给每位演员艺术的灵感和启发,把每个角色演绎的更贴近现实和生活。</div><div><br></div><div>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都说我“倔”,我却觉得不论面对什么样的非议和困难,在过程中不放弃,在成功时不骄傲,在未来才不后悔。只要功夫下到位,人生的回忆必精彩。</div><div><br></div><div><br></div><div> 以上是我参加话剧《追梦》活动后的感悟!请您看看我们《追梦》剧组,一路走来的情景故事吧!</div><div><br></div><div> 话剧 《追梦》从2012年开始,到2014年11月珠海航展演出结束,历经3年,有太多的故事让我留恋,您看看就知道了!</div><div><br></div><div><br></div> <h3>这箱里面放的都是道具,每一个道具都有其编号及归属负责的演员进行对应管理,负责上场、下场直至入箱到指定箱内位置!箱内都是小道具,还有许多大道具,如沙发、病床、电脑桌、电脑、自行车等等。整场道具的数量有近200件,小到蜡烛,大到型架。非常繁琐。</h3> <h3>每个道具箱上都有我们自己喷绘的中航徽标及中航西飞的箱号图标。</h3> <h3>您看,这些菜品,是多么的逼真啊,莲菜、鸡、鱼、黄瓜、饺子、汇菜还有生日蛋糕,想吃吗?它可是我们美工孙东明师傅的作品哦。手艺实在是高!</h3> <h3>与道具留影纪念还是很开心的!</h3> <h3>两个可爱的小宝贝道具!</h3> <h3>这书架里的书,您可能不知道,这些书就是在泡沫上刻出来的啊。看不出来吧!它也是我们孙师傅的作品哦!</h3> <h3>这是我们在台下看台上排练时的场景,左一是八一制片厂的电影演员苏丽老师,她在剧中担任女一号角色。右二是西飞工会主席吴继文。左二就是我,我要在消化剧本的同时,并与排练同步进行,整理出剧本中所涉及的所有道具,再与剧务组一起采购,制作。做到尽可能不漏掉一个环节!</h3> <h3>将剧中所有的道具,合理,统筹安排给每个演员,为了降低演出成本,我将演员与道具管理进行有机融合,演员是道具的承担者,剧务也是演员的承担者。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哪个演员负责哪个道具,谁负责搬上,谁负责搬下,在几号道具箱的哪个位置,在这张表上,一目了然!为了双保险,每一幕还专门指定一位负责人,虽然说道具很繁杂,但实践证明,几十场的演出,道具场次的切换非常顺畅,安排的很到位。多次受到导演及领导的好评!</h3> <h3>你们看正对着我们的,有两个小伙子,担心架子倒了,他们把道具搬上去,直接就当起配重了,您想到了吗,演好一部话剧,除了台上光鲜亮丽的演员外,又有多少像他们这样默默地付出,我们要像他们致以崇高的敬礼!</h3> <h3>这个窗户背后就蹲着刚才说的那两个小伙子!</h3> <h3>每到一个演出地点,舞工队和先遣队的人员都要做好演出前的装台及前期协调工作。包括演员的住宿等事项。</h3> <h3>您看到台面上星星点点的,是不是以为,台面上没有清理干净啊,其实,那些都是我们为了切换场次做的道具定位反光标识!</h3> <h3>我们巡演的第一站是沈飞,11月的东北已经是寒气逼人了,就在这个时候,导演又提出换道具,将原来装方便面的礼品盒换成一个装枕头的礼品盒,这人生地不熟的,到哪去整呢?我和剧组先遣队的陈静一起,不顾寒冷奔波于市场,先买一个水果箱,再寻找到装裱店,然后结合剧情挑选适合送老总级别档次的图纸,必须是高雅,还要有品味!说实在话,剧中所涉及人物的每一个道具都是要考虑到诸多因素,才能够通过道具来延伸剧中人物的内涵所在!好在我的作品,导演还是非常赞赏的!用谭军主任的话讲,我在剧组中,是刘纪宏导演赞扬最多的人!</h3> <h3>巡演的第二站是北京。我们的演出地点在北京总政歌舞团的中国剧院。第一次登上这么有名气的大舞台演出,内心充满了神圣与自豪!</h3> <h3>在这个工作证背面工作人员的表中,我们剧组西飞只有5个人(谭军、郭卓义、龙凤、于波、白珊珊),其他的都是中航的,还有中国剧院的部分负责人。</h3> <h3>总政歌舞团的艺术家在给我们剧组的舞蹈演员做指导!我感受到了专业的魅力!不一样,就是不一样!</h3> <h3>在北京演出,蔡部长在演出前一天,看望剧组人员。左一是原西飞工会办公室主任叶宝东,左二是七厂党支部书记牛锐军,中间是中航工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部蔡二雨副部长,右二,原四十二厂工会主席龙凤,右一是原热力公司党支部书记于波。</h3> <h3>国家领导及中航系统的领导,还有部分明星黄宏等演员也一同观看了我们的演出!我们的演出被明星演员看,这种感觉也大不一样哦!</h3> <h3>原西飞报总编姚远看到我也在台上演出,演出结束后,到后台看望我!</h3> <h3>巡演的第三站是昌飞,这里的演出条件相对比较艰苦,是在一个体育场临时搭台的状态,也就是在这里,我执意坚持让对方将舞台两侧各一米五左右高台空缺的地方,全部延伸为一个平面,避免安全隐患,虽然过程有不同声音,但在演出切换场次切光的时候,台上一片漆黑,舞台两侧狭窄,几十名演员不停地穿梭于舞台。我心想,如果不果断采取补救措施的话,那可真是后怕啊!这时候,大家就感受到了我坚持的英明与正确!最后的结果是为我的坚持树拇指哦!</h3> <h3>巡演期间在火车站侯车!</h3> <h3>巡演的第四站是成飞。</h3> <h3>我们每次演出都感染着无数个热血儿女,是我们航空人用毕生的生命谱写着骄人的乐章!</h3> <h3>巡演的最后一站是西安,在人民剧院演出。这个演出,把之前的场景舞美来了一个大换血,承担这次舞美的设计与制作,是由代老师团队承制的,同时增加了许多现代化管理元素的道具。从成飞巡演回来,到家的第二天,就赶到西安,就与剧组的部分人员,一起参与此次舞美改造的进程中,由于有很多部分的变化,因此白天与剧组一起忙装台事情,同时还要到轻工市场买新增加的花瓶等道具,还要到家具市场购买电脑桌、电脑椅等道具。晚上,再根据新的变化,合理安排相应的演员搬运道具的承担者,然后把所安排的事项,输入《追梦》道具分工表中,打印出来贴到后台,让每一位承担道具上下场的演员,都一目了然并清楚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好在西安演出,虽然道具增加了,但群众演员是由西飞的员工承担的,人员熟悉,安排起来比较顺畅,也缓解了许多的压力,虽然说西安的演出是最紧张而又繁忙,但它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专业的舞美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震撼!它给话剧《追梦》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想象空间,把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境界!我的感觉呢,就是累并快乐着!</h3><h3> 您看,下面的影像,是不是给您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呢!</h3><div> </div> <h3>2014年11月5日珠海航展,我们剧组接受了配合航展同步演出这部反映航空战线英雄群体的话剧《追梦》的演出任务!</h3> <h3>每一次演出我们都要根据现场情况,与导演进行沟通交流,根据导演的要求,进行安排部署,到了珠海,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现场舞台的地毯太薄,大型道具型架无法在台上移动,在珠海市场找遍了,都没有适合的地毯,不得已就得到广州去买,此时一路旅途的劳累还没缓解,刚到珠海的第二天就在珠海跑了大半天,我已经是身心疲惫!到广州来回还要坐几个小时的车,这对于晕车的我来说确实是很困难的事,我向导演说明了我的具体情况,刘导当时非常为难,他说:“让别人去,我实在是不放心,只有你去,我才放心,你就再辛苦一下吧!”于是,他把剧组为他准备的水果,让我带上,以缓解晕车!就这样,我于下午2点多,从珠海出发,到了广州,又要找合适的货物,剧组需要的地毯,既要耐磨,又要能承受大型型架移动的冲击,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款适合的地毯,等一切协商安排好,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返回到珠海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我一下车,头晕的站不稳,剧组的白姗姗急忙把我扶住,她得知我还没吃饭,便陪同我用餐,之后又到剧场落实,晚上留人值班配合厂家铺装地毯事宜,在外出巡演过程中,类似这样的事情已经是常态,尤其是在剧院演出,演出时间都是有合约的,因此,只要是拉道具的车一到,不管几点,车到就开始卸车、装台,马不停蹄!以保证按时演出!剧组舞工队的兄弟姐妹们非常辛苦!向你们致敬!</h3> <h3>剧组演员们正在组装场景道具。</h3> <h3>剧组全体演职人员参观航展!</h3> <h3>航展飞行特技太美了!</h3> <h3>下面是话剧《追梦》的部分剧照。</h3> <p class="ql-block">这次参与话剧《追梦》的活动,不仅让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学到了许多新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刘纪宏导演精益求精的工作状态,虽然刘导在为我签名时是这样写的:“你的工作精神,感动着我!”。但我从刘导的身上却感受到了艺术家的风范和工作精神!并激励鞭策和鼓舞着我!参与这次活动,也让我结识了很多朋友!收获颇丰!</p> <h3>话剧《追梦》演出非常成功,中国航空报等媒体相继采访,并随团跟访!每到一处的演出,媒体都记载了我们《追梦》剧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h3><div>下面这是媒体采访刘纪宏导演。</div> <h3>话剧《追梦》演出的任务结束了,但剧中剧外在航空战线上为之奋斗的人们,仍在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始终不渝的坚守着自己振兴航空的梦想!我们相信有这样一群祖孙几代,为航空事业贡献终身的人们,我们的航空兴旺之梦想就一定会飞的更高!飞的更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