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2016年12月17日,利用工作出差到上海的便利条件,我和妈妈在上海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历史人文之旅。先后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淞沪抗战纪念馆、淞沪炮台湾等地,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无意间走访的“上海四行仓库旧址纪念馆”。79年前,800壮士四行仓库抗击日寇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中共一大会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淞沪抗战纪念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淞沪炮台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37年8月,日寇进犯上海,著名的淞沪抗战由此打响。经过两个多月的激战,到了1937年10月26日,苏州河北岸的中国军队全数撤退到苏州河南岸。但是为了体现抗战到底的决心以及寸土必争的意志,国军留了一个团的兵力扼守苏州河北岸最后的据点:四行仓库。经过4个昼夜的血战,中国军队寸步不让,打出了我们的国威军威,最后在国际协调下撤回苏州河南岸的租界区。这只镇守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对外号称有800人,由88师263旅524团1营担任守备任务,带队的是团附谢晋元,这就是800壮士故事的由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四行仓库原是上海大陆银行等四家外资银行的联合仓库。平时堆放一些办公耗材,后来被老百姓统称为四行仓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四行仓库不算大,仓库东西长60米,南北宽30米,共有四五层。是一座基本孤立的建筑,无险可守。</font></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重新修葺过的四行仓库,它静静的矗立在苏州河北岸,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79年前的故事。</span><br></h3> <h3><font color="#010101">我所站立的小桥,就是当年800壮士撤退时所走过的。</font></h3> <h3>四行仓库外景,经过重修,但是保留了一面当年激战时布满弹孔的墙体,让人依稀回想起79年前的样子。</h3> <h3><font color="#010101">近距离拍摄的四行仓库外墙,弹孔依稀可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四行仓库旧址被改造成 “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谢晋元写给老婆的信。感人肺腑,真情流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纪念馆内还原的四行仓库激战示意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800壮士其实只有430人不到,号称800壮士是为了壮大声势。800壮士的下场令人唏嘘,大多没有善终,谢晋元本人被叛徒杀害。</font></h3> <div>看完所有展出心情百感交集,对于800壮士的故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于800壮士能够坚持4天的原因也有了以下新的认识:</div><div>第一,事实上日军并未动用大规模兵力进攻四行仓库,战略战术上都不是很重视。从资料看,进攻仓库的日军规模在百十人左右,并未出动大部队。</div><div>日军不敢放肆进攻的原因在于:从地形上可以看出,由于四行仓库的东西两侧都是日军控制,如果使用重武器从东西方向攻击,容易伤到自己。四行仓库又紧邻苏州河,南岸就是英法美的公共租界区。当时日军还没有对美国宣战,不敢贸然进攻租界,也就不敢从北向南用重武器攻击四行仓库。</div><div>第二,800壮士英勇抵抗,可歌可泣,浩气长存。他们的英勇无畏,造就了800壮士的佳话。</div><div>第三,孤军坚守四行仓库,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上文也说了,四行仓库不大,没有任何军事价值,但却是苏州河北岸中国军队最后的据点。通过上海四行仓库的激战,中国军人再次向全世界展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也在世界引起震动,有力的声援了中国的抗战。</div><div></div><div>总而言之,现在回想起79年前的激战,场景依然历历在目。今天的国家强大与79年前的积贫积弱不可同日而语。但正是以800壮士为代表的有血性的中国军人,用血肉之躯保卫国家,才给我们换来了今天国富民强的日子。</div><div>愿800壮士安息,愿800壮士的精神代代相传。</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