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工矿精神--韶关第二拖拉机厂旧厂房

罗生

<h3>广东省韶关市第二拖拉机厂是原广东省电子机械厅农业机械的定点生产厂家,主导产品是“丹霞”牌4L系列联合收割机和手扶拖拉机。丹霞”牌4L系列联合收割机,在全国喂入量在1.0以下的联合收割机行业中产量、销售量和出口量都是排名第一。获国家《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丹霞商标获《广东省著名商标》;丹霞4L-0.5型联合收割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丹霞”牌4L系列联合收割机获得7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外观设计专利。目前正在申请的还有7项国家专利;是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企业被评为“产品质量可靠企业”;“韶关市文明单位”; 获“三级计量合格证书”,工厂严格按照ISO9001:2000质量体系运行,2006年通过方圆标志认证集团的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nbsp;</h3><div>&nbsp;“丹霞”牌4L系列联合收割机、手扶拖拉机产品畅销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湖北、海南、四川、云南、贵州、河南等省,在广东、广西、湖南、福建、贵州、海南等省列入各省的0财政补贴机型。并出口到斯里兰卡、孟加拉、印度、泰国、越南、厄瓜多尔、柬埔寨、美国、安哥拉等国家。</div> <h3>斑驳的厂房,见证了韶关一段曾经是华南重工业城市的辉煌历史,见证了韶关人的工矿精神。</h3> <h3><br></h3><div>重工业之城”韶关“起家”于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当时国家出于备战的考虑加紧“小三线”开发建设,欲将韶关建设成为华南重工业基地,并因此给予了大量的投资。韶关一度成为广东省除广州之外的最重要的工业城市。而到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将经济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心,国家战略性投资减少,由于地方政府投入的能力有限,维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减弱,所以韶关经济发展开始逐步落后于广东的其它地区。</div> <h3><br></h3><div>建国前,韶关没有一家政府兴办的机械工厂,几家私营个体厂(店)也已凋敝。1953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韶关在“地方工业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国家企业加工”的方针指导下,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建设。是年,韶关仅有3家国营机械企业,主导产品是水车、步犁、打禾机,为农业生产提供简单的服务。&nbsp;</div><div>“二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贯彻“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国家将韶关定为华南重工业基地,成立“华南重工业基地筹建处”,规划建十大企业。一批工厂拔地而起,人才随之而至。1958年11月,为建设华南重工业基地,全国各地派出人力、物力支援韶关。至月末,报到者已有2万人。人才配备基本到位之后,韶关的工业也开始进入了创建时期。可以说,当时来自全省各地的人才,为韶关的工业发展打下了基础,也为韶关工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div><div>上百家企业进驻韶关工业基础初具规模</div><div>被国家定为华南重工业基地后,韶关建起了华南重型机床厂(现韶关挖掘机制造厂)、华南电缆厂、粤北农具机械厂(现韶关拖拉机厂)、韶关电机厂(现韶关变压器厂)、韶关通用机械厂(现韶关液压件厂)、韶关市五金制造厂(现韶关阀门厂)、韶关汽车修理厂(现韶关轴承厂)等一批地方国营企业,一批县属企业也相继投产。&nbsp;</div><div>1966年至1970年“三五”计划时期,韶关成为广东的“战略后方”,一批企业从佛山、广州等地迁入韶关。其中包括韶关柴油机厂、韶关水轮机厂、韶关油泵油嘴厂。随后,又新建了韶关工具厂、韶关铸锻厂、韶关齿轮厂等骨干企业。韶关还采取“老厂孵新厂”方法,建成韶关铸造厂、韶关锻造厂、韶关铸钢厂等企业,机械工业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成为韶关市的工业支柱。&nbsp;</div><div>1965年5月,中南局和广东省委作出决定,把广州水力发电设备厂迁至韶关。由于广州和韶关差距太大,全厂职工顿时进退两难。但绝大多数职工以大局为重,扶老携幼来到韶关北郊十里亭,开始了新生活。广州水力发电设备厂易名为韶关水轮机厂。&nbsp;</div><div>&nbsp; &nbsp; &nbsp; 厂迁到韶关时,有职工529人,固定资产201.36万元,金属切削机床88台,其中大、精、稀设备仅5台,新厂占的地盘大,有40多万平方米,但厂区面积只有7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72万平方米。在一边迁厂一边生产的情况下,到1966年底,新厂完成工业总产值137.92万元,利润4.38万元。这些数字和1965年在广州时差不多。&nbsp;</div><div>&nbsp; &nbsp; &nbsp; 1968年至1972年,韶关水轮机厂进行了第一次扩建,国家投资591万元。1972年,该厂的工业总产值已达850余万元,实现利润170余万元。&nbsp;</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韶关工业一派热火朝天景象,工人们干劲十足。</div> <h3>职工宿舍区</h3> <h3>这些黄楼,是当年比较漂亮的职工宿舍楼。</h3> <h3>这光影的幻化,让摄影人有创作的欲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