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肖庄中学历史上第一个高中班—77级高中班

水湄

<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按照国家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本地的实际情况,中捷农场的普通中等教育结构进行过多次调整。最明显的是分别以1973年和1978年为节点,农场普通高中教育经历了普及、限制、再普及、再限制的发展路径。普及—在1973年以前高中教育达到过名义上的普及,教育机构尽管为所有的初中毕业生提供了高中教育资源,由于受落后观念的影响和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中小学学生的辍学率比较高,真正完成高中学业的学生比率并不大,特别是农村队里纯农家子弟能上高中的几乎寥寥无几;限制—在文革期间农场通过唯一的一次中考选拔一定数额的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学习,那就是1973年考入总场中学的108名高中生;再普及—从1974年到1977年,农场的高中教育再次放开招生,由于落后观念的影响力在进一步减弱和经济条件的改善,这个阶段的高中教育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普及,还在生源比较集中的村队设立高中班,高中的入学率在1977年达到高峰,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王肖庄中学1977年设立的高中班,这个1977级高中班42名学生是王肖庄和四队两个村队的生源,大部分都是农家子弟;再限制—从1978年以后,为了配合国家高考政策的实施,将优质教育资源集中以应对一年一度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限制高中招生数量就顺理成章了。</p><p class="ql-block"> 第一张照片是王肖庄中学77级高中班的毕业照,这个高中班是王肖庄中学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高中班,这个高中班的语文教师是唐志林,数学教师岗位先后有三位张姓教师担任,我是他们第一任数学教师,履职时间大约三个多月,时间虽短,但印象深刻,因为这是我教学生涯中的第一岗位。</p><p class="ql-block"> 这个班部分毕业生参加了1979年的高考,其中有3名同学考入了中等专业学校,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是一个不错的成绩。</p> <p class="ql-block">  这个班一共有42名学生,其中15名女生。这15名女生既纯朴又美丽,就像15朵含苞欲放的花蕾,极具青春的活力!相比1973年王肖庄只有4名初中生升入高中,并且这4名全部是男生的情况,可见1977年农场的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速度是何等的快啊。</p> <p class="ql-block">  谁能看的出来,这是一张师生合影的照片。照片的拍照年月应该是1979年的春季,拍摄地点应该是在黄骅照相馆,其背景是画有山水的幕布,给人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咋一看,一般认为这是一张同宿舍6位女生的合影。其实不然,从她们的衣着和在镜头面前的表情的流露还是能分辨出哪一位是老师的。老师是不是就应该严肃一些啊,学生就应该放松一些?回答是肯定的!笑的最灿烂的学生就是本张照片的发布者。</p> <p class="ql-block">  我1978年2月离开农场的时候,中捷农场还没有照相馆。这张照片显示的是中捷照相馆,至少1979年春季中捷已经有照相馆了,说明时代前进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这是班里的团小组成员的合影,这张合影男女生位置有些不对劲,但可以看出团小组长是班长张连歧。在这六位俊男靓女中,团小组长的颜值像明星似的,标致、帅气、阳刚。</p> <h3>他们全部是初中同学啊。初中毕业生一共49名,只有7名同学没上高中。</h3> <h3>这个班的学生重情重义。这是部分毕业生和老师在1996年初的聚会纪念照。</h3> <h3>这是部分毕业生和老师在2002年的一次聚会的纪念照。唐志林还是那么英俊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