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记忆

滨海邮人

<p class="ql-block">我家老院名叫“新村”当时在此居住的大都是“永利久大沽厂”的高级职员。世界著名科学家侯德榜也在这个大院34号居住过。</p> <h3>&nbsp;虽现如今“大院”已面目全非,内涵更是荡然无存,但我们的童年是在“大院”中度过,最美好的回忆也是在“大院”中留存,它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情怀。</h3> <h3>从1929年“久大”始建新村职员住宅17所51间起,至1934年“永利”建新村职员住宅35间和1936年建成占地92亩新村花园,至此永利久大新村全部完工,到2016年“大院”已有整整80年的历史。</h3> <p class="ql-block">台湾著名女作家罗兰(靳佩芬)一家曾住在新村17号。</p> <h3>罗兰的父亲靳东山在新村17号门前的照片。</h3> <h3>新村内建有休养所,供永利久大沽厂的工人们疗养。后还做过职工学院。现在这座二层的小楼还在,不过已面目皆非。</h3> <h3>美国经济考察团还曾参观过新村大院并合影留念。</h3> <h3>这是连接新村和花园的通道。就在我家门前。</h3> <h3>新村大院还建有网球场。这张网球场后面的房子应该是杨姓家族居住过。右边还有汽车库房。1945年在网球场原址建立了“范旭东纪念碑”。</h3> <h3>1936年永久网球队队员在新村合影。</h3> <h3>范旭东(1883——1945)天碱创始人。中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h3> <h3>矗立在永利新村内的“范旭东纪念碑"</h3><div><br></div><div>我开始第一次爬纪念碑是站在侧面花岗岩椅背上才能爬上碑文那层,三年级我可在三层基座台阶上按住一跃就能上去碑文是金色的,我还摸过范旭东的铜像。——高敏宪</div> <h3>李烛尘(左五)、候德榜(左六)等人在纪念碑前合影。</h3> <h3>在新村大院旁边还有1920年建成的久大、永利职工工人室,内设企业培训机构“工人读书班”当时我们称为“业校”。</h3> <h3>1948年始建的大平村职工住宅。我们称之为“新华路小二楼”。</h3> <h3>1952年在三角地新建职工住宅98间。</h3> <h3>1935年8日20日,明星小学易地扩建工程竣工后的全景照片。大院的子弟均在此就读。</h3> <h3>几张老照片更是让我们回想起那金色的时光。看到纪念碑便想起儿时爬上爬下捉迷藏的情景,想起弯曲的藤,紫色的花,沁人心脾的香。看到修养所便想起高大的杨树,仿佛听到风吹树叶哗哗作响,看到、想起一起在大院生活过的人们。让我们尽情的想吧,想起一切美好的时光。——王伟</h3> <h3>好好怀念养育了我们的大院,怀念那个纯洁的年代,怀念天真无邪的我们,怀念我们金色的童年……——林萍</h3> <h3>真是激情满怀,仿浮回到那个年代……——刘淑芳</h3> <h3>永利新村,在这里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这里有善良而又温文尔雅的邻居,有一群天真烂漫的小伙伴,有意义深远的纪念碑,有四季盛开鲜花的小花窖,有带假山和一汪池水的美丽花园,有太多太多儿时的记忆......——杨维佳</h3> <h3>&nbsp;有一种情怀是“大院”——王伟<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