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知初家谱(副本)

东旭

<h3>业指处全家福。</h3> <h3>  叶知初的名字,是当年咱业指处在银行小金库名字的谐音(现经润色,成了群的名字)。每每处里聚会、逢年过节的补帖、谁家有难处都是从这儿支出,它承载着领导对下属的关怀、承载着当年大家的希望,而团结互助更成为咱老业指处的文化。</h3> <h3>  首任处长张茂森,有大领导封了他一个外号………&quot;大帅“。<br></h3> <h3>这是张处长的近照。</h3> <h3>  2016年10月30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咱业指处的老同志却心潮澎湃,因为这一天大家自发的在为我们的大家长张大帅过八十大寿(过九不过十)。大大的寿字、长长的对联,无不诉说着我们感恩的情意。在这寿宴上,大家还相约等吴处长八十大寿时我们还来! 我们这些人走南闯北的也走过不少单位,但从没见过下属为退了一二十年的老领导祝寿,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咱们的老领导当年是用心在待我们,是用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br></h3> <h3>首任副处长吴铸成。</h3> <h3>这是吴处长的近照。退休后的吴处长在北京软件测评中心工作。现仍在该中心担任顾问工作。</h3> <h3>我们的大家长,一对好搭档。</h3> <h3>首任组计组组长许文麒。</h3> <h3>第二任组计组组长路健,86年调入业指处,92年离开,任418一处副科长,94年转业。</h3> <h3>这是路健近照,现就职于“加拿大泛加贸易国际有限公司”。</h3> <h3>第二任外事参谋姜涛,85年底接替付瑞谦任外事参谋,主要负责进口计算机及部进口设备的引进及相关培训、外事接待与外联工作。88年任科情科长(当时还归业指处管,后改为三处三科)。92年调二处任副处长等职。</h3> <h3>姜涛近照。部队生涯的后期,在部计算机工程技术中心工作。</h3> <h3>首任训练参谋张京灵。</h3> <h3>这是张京灵的近照。目前在地方公司工作。</h3> <h3>第二任硬件参谋张鲁平。咱计算中心LOGO的设计者。</h3> <h3>张鲁平近照,目前在地方公司工作。</h3> <h3>第二任训练参谋孙蔚敏,89年到业指处,96年赴三处任副科长,99年转业。</h3> <h3>99年转业到信息产业部(现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目前在信息中心工作。</h3> <h3>首任通讯参谋李长久,军务通信组组长。86年至90在业指处工作。后转业到北京市安全局工作。</h3> <h3>首任军务参谋刘华北。86年至89年在418业指处。后转业到河北师大法政学院行政院。</h3> <h3>刘华北近照。2010年退休。</h3> <h3>许斌近照。</h3> <h3>第三任保密专员李延斌。86年至89年初在业指处工作。</h3> <h3>李延斌近照。目前已退休。</h3> <h3>首任军务秘书洪军。86年至88年在业指处工作。</h3> <h3>洪军近照。目前已退休。</h3> <h3>第四任保密专员陈丽娟。89年3月,从五局八处调到业指处保密室,2004年离开418自主择业。</h3> <h3>陈丽娟近照。目前在一家软件公司工作。</h3> <h3>第二任通信参谋解锡勤,科班出身。90年初从延庆调入业指处,成立司令部通信科后任通信科长。</h3> <h3>解锡勤近照。2010年离开业指处去工程处工作。</h3> <h3>第四任军务秘书袁东旭。88年7月调入业指处,90年12月离开,调入四处二科。</h3> <h3>袁东旭近照。目前已退休。</h3> <h3>第五任军务秘书钟进波。</h3> <h3>钟进波近照。目前在北京市司法局基层工作指导处、兼市司法局综治协调办工作。</h3> <h3>首任电话班班长王永。</h3> <h3>第二任电话班长徐丽娜。86年11入伍,分配到业指处话务班,89年9月上学离开。</h3> <h3>徐丽娜近照。目前已从316退休。</h3> <h3>第一任线务班长郝世忠,86年11月从山西忻州入伍,在业指处任线务员。</h3> <h3>郝世忠近照。目前在二局(上海)工作。</h3> <h3>第二任打字班班长王荃,86年11月入伍,88年9月上军校离开。</h3> <h3>王荃近照,目前在陆军总院高干病房工作。</h3> <h3>赵平军,86年10月参军,任业指处机要通信员,87年底离开。</h3> <h3>赵平军近照。目前在燕山大学产业集团公司工作。</h3> <h3>田敏丽,87年入伍,88年至89年1月在业指处电话班工作。</h3> <h3>田敏丽近照。目前在部北戴河疗养院工作。</h3> <h3>首任打字员王军,86年10月入伍,90年3月退伍。</h3> <h3>王军近照。目前在河南省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工作。</h3> <h3>李冠军87年底入伍,是业指处第二任机要通信员 。</h3> <h3>目前在河南省扶沟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工作。</h3> <h3>杨丽昱85年10月入伍,86年11月调入418业指处打字室,89年3月退伍。</h3> <h3>杨立昱近照。现已从单位内退,成为自由职业者。</h3> <h3>打字班丁卫平。</h3> <h3>电话班孙丽。</h3> <h3>电话班王建萍。不幸的是小王过早的离开了我们。</h3> <h3>电话班刘照岩。88年到业指处,90年12月复员。</h3> <h3>刘照岩近照。目前在吉林省敦化市公安局户政大队工作。</h3> <h3>电话班魏红。</h3> <h3>电话班曾浩。</h3> <h3>电话班杨淑兰。89年2月到418业指处,90年12月复员。</h3> <h3>杨淑兰近照。目前在安国市供电公司调度室工作。</h3> <h3>电话班杨枫。89年8月报到,91年8月上学离开。</h3> <h3>杨枫近照。目前在五局工作。</h3> <h3>打字班司立敏。91年3月调到418业指处打字室,当时大家给她的尊称是“司令”,93年退伍。</h3> <h3>司立敏近照。目前在北京翠微大厦股份公司办公室工作。</h3> <h3>马志娟</h3> <h3>马志娟近照。</h3> <h3>张新芳,92年12月入伍,93年分配到业指处军务科打字室,2003年转业。</h3> <h3>张新芳近照。目前在中建路桥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中国建筑旗下公司)。</h3> <h3>通机科高春健。</h3> <h3>高春健近照。目前个人运输业。</h3> <h3>打字班刘兴宙,92年12月入伍,93年分配业指处打字室,2003年转业。</h3> <h3>刘兴宙近照。目前在在东方时尚驾校。</h3> <h3>电话班王亚琳,93年底入伍,一直在业指处通信科话务班服役,97年底退伍。</h3> <h3>王亚琳近照。目前在北京电视台工作,。</h3> <h3>打字班鲁静。</h3> <h3>鲁静近照。</h3> <h3>吕晨波近照。</h3> <h3>岳亚辉近照。</h3> <h3>打字班郭守军。</h3> <h3>郭守军近照。</h3> <h3>滕晓楠近照。</h3> <h3>打字班王二清。97调入418司令部警卫班.98年4月调离司令部。</h3> <h3>王二清近照。97调入418司令部警卫班,98年4月调离。目前在沧州融信商业银行石家庄办事处工作。</h3> <h3>庞立学近照。庞利学90年3月入伍山东莒南县人,当兵五年退伍。目前在山东平邑县交通局工作。</h3> <h3>打字班石志梅(石头)。</h3> <h3>石志梅近照。目前在黑龙江省苇河林业局工作。</h3> <h3>打字班长张成马。90年3月到业指处,98年5月离队。</h3> <h3>张成马近照。</h3> <h3>电话班范吉青 。90年12月入伍,193年12月退伍。现工作单位:山东临邑电视台</h3> <h3>范吉青近照。目前在山东临邑电视台工作。</h3> <h3>电话班周靖 。92年初调入业指处话务班,94年底退伍。</h3> <h3>周靖近照。目前在河北赵县公安局工作。</h3> <h3>打字班沈源源。</h3> <h3>沈源源近照。</h3> <h3>打字班白玉敏。93年底入伍,一直在军务科打字室服役,97年底退伍,目前在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工作。</h3> <h3>白玉敏近照。目前在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工作。</h3> <h3>警卫班黄火勇。96年3月到418业指处警卫班,97年3月离开。目前在旅游公司开车。</h3> <h3>首任 处长:张茂森<br>首任副处长:吴铸成<br>首任组计组组长:许文麒、路健(2)、<br>首任外事参谋:付瑞谦、姜涛(2)、张鲁平(3)<br>首任组计参谋:路健、张京灵、张鲁平<br>首任训练参谋:张京灵、孙蔚敏(2)<br>首任军务通信组组长:李长久、解锡勤(2)、赵卫兵、郝世忠、刘辉、张彦涛、张一帆、张楠、王胜男。<br>首任军务参谋:刘华北、许斌(2)、程中喜(3)、万泽彪(4)、宋宇(5)<br>首任保密专员:余慧、王颖(2)、李延斌(3)、陈丽娟(4)<br>首任线务班长:郝世忠<br>首任电话班班长:卜燕萍<br>首任打字班班长:刘毅首任军务秘书:洪军、谭永军(2)、谭永玉(3)、袁东旭(4)、钟进波(5)、王奕(6)、李建勇(7)首任机要通信员:赵平军、李冠军(2)线务班成员:刘洪祥、郝世忠、唐明文、李元功、张强、高春建、杨礼军、宋世锋、伍建伟 、刘海电话班成员:卜燕平(第一任班长)王永(第二任班长)孙莉,杨丽昱;87年:徐丽娜,(第三任班长)王娟,曾浩,魏红;88年:刘照岩(第四任班长),田敏丽,王建平,杨淑兰、杨枫、杨慧东;90年3月:刘苹(第五任班长)、费向阳、马志娟;90年12月范吉青(第六任班长)、张冬,周靖,91年:鲁静;92:徐香茹(第七任班长),93年:王亚琳,孙昀,94年:王娟,韩皓熠, 95年:任军燕,96年:李晔,陈茜,曹仁丽,李小英、韩皞熠、陈颖、任君燕、缪文艺、姜雪、王蕾、蔡晶晶、李晔、曹仁丽、王芳、柳燕、杨博、王婷婷、朱静、陈琼、张欣芝、谢芳打字班成员:刘毅(第一任班长)、王荃(第二任班长)、王军(第三任班长)、赵平军、李冠军、丁卫平、杨枫(第四任班长)、庞立学,张成马(第五任班长)、夏权林、司立敏、吕晨波(第六任班长)、张修志、石志梅、张新芳(第七任班长)、刘兴宙、白玉敏、罗璐、牟玉国、吕利峰、张庆华、赵红、邬蒙、师丽欣、沈源源、郭晓娟、蔡海骥、谭军峰、王晓伟(班长)、张立权、杨莹、李娜、李琦、丰静、李继忠、张一帆、耿磊(第八任班长)、腾晓楠、刘俊华警卫班成员:唐明文(第一任班长)、邓军、張修志、王晓杰、李元功(第二任班长)、金宏根(第三任班长)、郑秀海、、李志祥(第四任班长)、刘兴宙,宋福文(第五任班长)、宋建国、张士刚、李勇、任雄武、王建海、王磊(第六任班长)、岳亚辉(第七任班长)、郭守军、申松涛、黄火勇、黄振辉、胡振江、王二清、夏书宇、王松华。</h3> <h3><br>业指处陈年往事 第一篇 开局大宴(吴处长编写)86年12月31日418宣布成立。中午举办了开局大宴。宴会规模空前,参加人员有部首长、部机关代表和418全体干部战士,共开了近50桌,此等盛会,以后再也没有举办过。<br>宴会的规模有多大,具体的桌数记不清了。有一个情节记忆犹新。宴会上我刚吃了几口菜,朱兆明主任叫我跟着他到各个桌子敬酒。我两手各拿一个酒瓶(一瓶里是酒,另一瓶里是冷开水)跟着朱主任转,到所有的桌子转完,我回到我的桌子,发现我所在桌子(主要是部机关的代表)都吃完了,要散了。我赶快张罗送人,就离开了饭堂。那顿饭我基本没吃。要说飯桌的气氛有多么高涨和激烈,有例为证,醉了一片,有一个直接送了医院。這也是后来不举办這等规模的宴会的原因之一。<br></h3> <h3>业指处陈年往事 第二篇(吴处长编写)<br> 把鸡做熟<br>业指处成立那会儿,正是小平同志主政,有一阵也抓过党风廉政。当时有个要求,招待领导只能用四菜一汤,不得超标。贾部长对新成立的418非常关心,经常拉各主管部门的领导来参观,为418争取支持。有一次,贾部长陪了某重要领导来参观并吃飯。我们就真摆出了四菜一汤,其中有一盘鸡还没有做熟,咬不烂。那顿饭的后果可想而知。那盘没做熟的鸡给贾部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后来凡是来418吃饭,祕书都会交待,你们把鸡要做熟。当时的常委们无地自容啊,汗颜!<br>這四菜一汤的规定,后来逐步走样,先是菜盘变大,每盘里装4个菜,再后来又回到一桌子菜的老路上去了,一直到习近平总书记上来才又刹了刹风气</h3> <h3>业指处陈年往事 第三篇(吴处长编写)<br>半根豆芽冒出来<br>上级领导来中心,如到飯点,照例会在招待饭堂吃饭招待,喝酒也是免不了的。一日,某上级机关的客人在招待灶吃飯,席间,某领导突发疾病,急送医院,经检查是胃穿孔,立即手术搶救后就好了。毕竟是在中心吃饭闹的病,中心相关领导也几次看望慰问。因为這件事,中心招待灶水平超差的恶名就广为流传了。有一次,某兄弟单位的领导开玩笑对我说,“听说你们的豆芽菜的水平是钢丝级的,某某人胃穿孔手术时,拉开肚子,有半根豆芽已经冒了出来?” 汗颜!只能打哈哈,无言以对。</h3> <h3>业指处陈年往事 第四篇(袁东旭编写)订票有次聚会,姜涛聊起来洪军为领导出行夜里排队买火车票的往事,我心里一是敬佩,二是也有相同的经历。故事也不少,开始,我也是到北京站排队,但那样一排排一夜,后来,我发现西直门站也可以买,而且离家近。最初,我也排一夜,可我聪明啊,我渐渐的发现,那些排队的也不排一夜,超过夜里12点就不知去哪儿休息了,于是,我在12点以后也骑车回中关村的父母家,睡到凌晨五点,再骑车去西直门站,总之,从没耽误领导和他们的亲戚出行。那时候,车站也有票贩子,我去的多了,那些票贩子以为我也是票贩子,那里面有个头,也爱踢球,三混两混,对我挺好,我就算错过了他们重新发号(他们经常通过在夜里一两点重新换号的手法把不在的人挤走),他们对我还网开一面,不得已,有时还得帮他们出去踢比赛(他们的比赛非常粗野经常打架、受伤)。</h3> <h3>业指处陈年往事 第五篇(田丽敏编写)我还记得我得了红眼病,王军去看我,当时他还特意用我用过的手绢擦眼睛,把我吓坏了,生怕传染他,可他说没事,就是想要得红眼病的,传染给我你就好了。(多么纯真的情意!)</h3> <h3>业指处陈年往事 第六篇 转向了(杨丽昱编写)记得那时我去北京的火车是晚上到的,当时车接到我们就直接开回418停到了宿舍楼门前了,我直觉认为大门和楼门应该是相对的,谁知道第二天才发现,8号楼门对面是食堂,大门和楼门是一个方向,我纠结了好久。就是这第一次的感觉我就转向了,从始到终都没有把这个方向正过来,始终没弄明白怎么睡了一宿它怎么就变了呢?一直纠结到现在。</h3> <h3>业指处陈年往事 第七篇小金库 业指处成立之后,成员们对集体福利、集体活动的要求愈來愈迫切,而没有自主的钱,经常为没钱而苦恼。业指处卖废纸、组织一些本职外工作有些劳务费就集中起来用。钱不能放个人手中,就存在银行了。当时银行开户不要身份证明,就用业指处的谐音“叶志楚”這么个名字开了帐户。经张处长决定,小金库的钱是分权管的。银行帐户由袁参謀管理,动用小金库由我批准。张处长是甩手大掌櫃,有什么事吩咐我办。说是小金库,其实也就是说说而已,帐户中的钱没有超过十万元。</h3> <h3>陈年往事 第八篇(吴处长编写)大门警卫 86年全军精简员额一百万,驻军各总部各机关的警卫部隊也要按比例裁撤,其中三部拟撒418的门卫。理由很简单,当时418的成员平常穿便衣,要军人站岗干什么。消息传来,领导们都很紧张,要求千方百計保住门岗。任务当仁不让就落到业指处头上。<br>因为是部里的意思,解這个扣,找部机关是不行了,我把解题的思路放到总参首长身上。 一次,总参熊光楷副总长来中心,我趁机向首长汇报了418不但不能撤岗,还要申请加岗的要求和原由。熊副总长听了汇报对我说,你们的要求我理解,但警卫部队這一塊,由徐副总长管。下次,我把徐副总长請来参观,你可以当面向他汇报。过不多久,徐惠滋副总长真就來了。我当时年青,胆子也大,就把门岗的事向徐副总长又做了汇报。徐副总长说,裁撒部分警卫部隊,北京的任务很重。你们单位警卫的事,熊副总长已跟我说过了,我看可以考虑。后面的事,你找我的秘书办,随后给了我承办秘书的电話。保住警卫的任务终于办成了。這里面,主要依靠的是熊副总长的理解和支持。我对熊副总长一直心存感激。<br>  看到群里关于办公大楼警卫的回忆,也让我想起這件陈年往事。</h3> <h3>陈年往事第九篇 (郝世忠编写)<br>那时候啥也不懂,吴处长要在一层接待室接待客人,让我去服务一下,要切个西瓜,十分不自信,看负责进机房换衣服的老邓年龄大,又好像是搞接待的,请她切西瓜,结果切个乱七糟,倒水没找到茶,也没问,就倒白开水,傻乎乎的。首长们的宽容,战友的帮助让我慢慢成长,永远难忘,永远感恩!糗事一箩筐,有一次,帮张鲁平参谋打个材料,内容老多,忙乎好几天,就快结束了,忘了是停电还是什么故障,全部都没有了,欲哭无泪啊,后来的李永诚参谋说,地狱的十九层是给不做备份的人准备的,深信。</h3> <h3>陈年往事第十篇 难忘(王建海编写) --献给&quot;叶知初--我们的第二故乡&quot;<br> 雾霾尽散,艳阳高照,微风送爽<br> 冬天的春天,吴处长一声号令,我们来到了&quot;叶知初--大家共同的第二故乡&quot;<br> 莫言曾说,一起怀念过去的岁月,一首老歌,热泪盈眶<br> 我在想,“叶知初&quot;的闪亮登场,系一份问候,一份关爱,情谊绵长<br> 30年啦,目光停留在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上<br> 有的已叫不出名和姓了,但,那又何妨?<br>一个标准的军礼,双手相握双臂相拥时,流露出的真情依然滚烫滚烫<br> 雨季,在30多年的418掠过<br> 花季,在30多年的计算中心飘香<br> 那年,我们身着橄榄绿,扔掉青涩,一路北上<br> 从此,那花那雨那芬芳,那汗那血那荣光,都载入&quot;叶知初&quot;的光辉史册,皆一一篆刻在我们奋发的心灵上<br> 最难忘,&quot;叶知初&quot;的家长,如灯塔似舵手像太阳,照耀我们前行,引领我们在成长成人成功成材的人生路上远航<br> 最难忘,清晨,军务组织我们列队跑在小清河的马路上,将雌鸟儿吵醒,让雄鸟儿怒打翅膀<br> 最难忘,作训真忙,天已微微亮,办公室依然闪闪亮灯光<br> 最难忘,一位洪氏参谋,炯炯双眼国字脸庞,一手硬笔软笔书法苍劲有力,如凤展翅似龙翱翔<br> 最难忘,一位军务科长,记忆力惊人,在黄龙王沟训练场,对18名新兵点名后,合上花名册,立刻分清赵钱孙李周吴郑杨<br> 最难忘,打字室的战友,不分昼夜加班加点业务繁忙<br> 最难忘,一位警卫班的战友,多年如一日,省吃俭用,菜只吃半份,从不买服装,每每攒足30元以上,通过红十字会捐给贫困山乡,为困苦的儿童送去希望。业余时间主动打扫八号楼卫生,年复一年冲在最前方,钟参曾感动,想找政治部电视台播放,他急忙阻止,千万别曝光<br> 最难忘,话务班的女战友,声音温柔,业务精湛,英姿飒爽,只听对方一声&quot;喂&quot;,便知是哪位首长,曾经,一位部长亲自点赞,给话务员“11&quot;嘉奖<br> 最难忘,军秘办的我,在钟参领导下,有项重要工作是首长工资的发放,那时首长工资仅有1000多元,财务科往往精确到分,而我因无零钱只能精确到角发放,所以,偶尔会多发几分给首长。但第二天,多发的几分钱总是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或者直接交给我说,这是你多发的工资,小王<br> 最难忘,418的食堂,不管干部还是战士,无论首长还是班长,都列队打饭凭票购餐,吃的主副食品完全一样<br> 最难忘,一位政治协理员,用政治工作的伟大引领我们对党忠诚,用慈母般的关爱促我们健康成长 <br> 最难忘,在那一穷二白的年代,&quot;叶知初&quot;有自己的卡拉ok厅,很多同志五音不全,只会唱东方红向太阳、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处长偶尔亲临现场,组织我们军歌民歌一起唱,其乐融融,其爱醇香。仔细想想,当前部队提倡的&quot;五同&quot;(同学习、训练、吃、住、娱乐),原来,我们的&quot;叶知初&quot;才是真正的先锋与榜样<br> 最难忘,那年,参谋长让我接替战友任雄武主管卡拉OK厅,那时的歌盘比现在的大很多,至少几百一张,价值数万资产由我管控,心情激动而紧张<br> 然而,有一天,我手拿光盘,&quot;咣&quot;的一声,光盘垂直掉到地上,一个弹跳,一道闪光,我以迅雷之势顺手抓住,刹时,一头冷汗,因为,参谋长正好在身旁。参谋长语重心长,仅仅轻轻一句&quot;小任可不是你这么干工作的啊&quot;,让我当夜辗转反侧,一直在想,完了,可怜我那一心只想认真工作的良好形象和考军校的美好愿望<br> 事实上,在后来的考学指标上,也许参谋长考虑我家庭贫穷和工作还比较认真,在会上高声讲,如果司令部有指标,第一个是小王的,其他同志若想考学,我们再协调再协商。那一年,司令部争取了四个指标,50%考上,没被录取或不愿参考的战友,或学技术或转志愿兵或建设故土或远赴异乡,个个都稳步成长<br> 是啊,&quot;叶知初&quot;这种对工作的高标准和对个人成长的关爱,如慈父似兄长,就是这星星之爱,可以燎原的种子,在我们的心底深深蕴藏,为我们护航,促我们成长,方才有今日的各路精英,大鹏展翅,腾空飞翔<br> 多年来,我们走南闯北,跨洲越洋,哪里还能找到心中的那片圣土?惟有&quot;叶知初&quot;,一片风清气正,一屋温馨和祥<br> 莫言曾说,有战友的地方,都是景色最美的地方<br> 我在想,因为&quot;叶知初&quot;,让我们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与岁月的光芒万丈<br> 最难忘,某晚,在&quot;叶知初&quot;小礼堂,一部外国恐怖大片正播放:变异虫悄悄爬入一个行人的裤脚,瞬间,人没了,只剩一堆受异虫子在飞翔……那夜,月黑风高,路灯忽明忽暗,第一次接触恐怖片的战友们脑中全是那恐怖的变异虫,突然,一位男战友故意一声尖叫,致使一位女战友直接从二楼台阶滚到一楼地板上<br> 最难忘,有位宋班长,在带我去取报的路上,遇见一位大娘,手拿纸条向我们诉说,夫妇二人来京找打工的姑娘,因地址不详现已饿断肠。热心的宋班长,请他们吃饭并给10元钱,结果,后来的很多天,大娘总是与我们相遇在老地方,重演相同的伎俩。哈,找自己的姑娘,也不换个地方<br> 最难忘,那时招待上级只准&quot;四菜一汤&quot;,曾用未做熟的鸡招待贾部长,从此部长秘书常常交待,一定要用做熟的鸡招待首长<br> 最难忘,半很豆芽冒出来的无耐;为了买到火车票,与&quot;黄牛&quot;打成一片的奇趣与繁忙<br> 最难忘,招待客人,切出的西瓜奇形怪状;初进418不知东南西北的迷茫<br> 最难忘,曾用战友擦过红眼病的手绢擦自已双眼的情谊绵长<br> 最难忘,山里的孩子第一次穿上三节头,却不懂打完鞋油还可以把皮鞋擦得闪闪发亮<br> 哈,其实,奇趣点心还有一箩筐<br> 莫言曾说,战友是前世的债,今世的情,常来常往,格外芬芳<br> 我在想,叶知初,先有叶之初,才有叶之花,方有叶之果散发的浓浓醇香<br> 年轻的我们,说错话办错事,曾徘徊曾彷徨。&quot;叶知初&quot;,如家庭似故乡,如严父似慈母,仿佛知心大姐,又似正直兄长,校正我们曾走错的路,引领我们抬头挺胸踢正步,笔直向前方<br> 30年,人是物非,岁月沧桑,人比瘦花黄<br> 环肥燕瘦者,已为人妻为人母为人祖,风采如昨,仪态万芳<br> 风流倜傥者,已为人夫为人父为人祖,事业大成,满面福光<br> 30年战友情,如心香一瓣,在花瓣中竞向芬芬<br> 30载兄弟谊,如酒之醇香,在酒樽中肆意流淌<br> 无论您我,从军从政还是从商<br> 不论您,是军长师长团长市长县长班长<br> 不论我,是经理厂长还是CEO、UFO、X0还是董事长<br> 最难得的是战友情,有什么能比这份纯真更远更长?<br> 30年,人在曹营,梦里思乡<br> 谢谢您,&quot;叶知初&quot;,人生的旅途因你而明亮,生活的道路因您而宽广<br> 谢谢您,我们的第二故乡,您不仅有可停泊的温馨的海港,更有坚实的臂膀,您不仅与我们甘甜同偿,更愿和我们苦难同当<br> 柔柔似水,醇厚如酒,深沉似海,恩重如江<br>  时间一年一年,时光匆匆忙忙,岁月在流逝,韶华尚未央<br>  一声珍重,一句祝福,地久天长</h3> <h3>陈年往事第十一篇(司立敏编写)我记得当年业指处打字室负责站里期刊的排版和印刷工作,期刊印刷完毕,要分拣成册。当时话务班、警卫班的战友发挥团结协作精神,都到当时的8层学习室给帮忙,大家干的热火朝天,在战友们的支持与帮助下,圆满完成了期刊的装订任务。还有每到过节大家把饭票集中在一起,由庞利学和李元功负责统一去食堂打回学习室,大家聚在一起吃,很开心。那个画面至今难忘!</h3> <h3>  聚会的时候,吴处长说要找一个退休在家事不多的人,建一个老业指处的通讯录。看到我符合这个条件就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我。<br>  在此还要感谢吴处长找的专家,感谢陈丽娟、徐丽娜的协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