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皇革命史画【01】:阳泽阁之春

子岩原创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1><h3 style="text-align: left;"></h3><h3 style="text-align: left;"></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nbsp; &nbsp; &nbsp; 辛亥革命之后的赞皇,摆脱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成立了县行政公署,随即又陷入了封建军阀的奴役之下。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军阀、政府政治上的压榨,地主、山主经济上的剥削,使赞皇人民深陷于巨大苦难之中。</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nbsp; &nbsp; &nbsp; 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兵匪骚扰抢掠,苛捐杂税无以复加,社会矛盾的激烈冲突,激发了赞皇人民强烈的反抗精神。较早接触到进步思想的赞皇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和小学教员,对黑暗的旧社会深恶痛绝,他们逐渐认识到,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是各种社会病害的根源,只有彻底推翻旧社会,才能救民于水火之中。为追求真理,寻求光明,他们积极奔走、上下求索,开展了找党建党的活动,播下了革命的火种。</div></h1><div></div><h1> 1929年,赞皇县西高村许庆玉,在元氏师范讲习所上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毕业后返回赞皇,以小学教师的职业为掩护,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宣传进步思想,为党组织物色对象,并首先发展赞皇县民众教育馆职员胡贡久加入中国共产党。</h1>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许庆玉烈士</div> <h5>  许庆玉(1912-1938),赞皇县西高村人。1929年在元氏师范讲习所上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赞皇县党组织的创建者之一。1937年“”七七“”事变后加入八路军129师骑兵团。1938年3月,在井陉县长峪鸽子岭战斗中壮烈牺牲。</h5> <h1>  1930年春,阳泽阁(阳泽村初级小学)成为赞皇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源地。以教员高忠、傅贯一、傅晓昙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青年,在这里发起成立了“青年协励读书会”。他们阅读进步书报,并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还自己凑钱编印了以反对军阀混战和横征暴敛为主要内容的石印小报,创刊定名为《星●红●热》,后更名为《血潮》,以宣传革命,唤起民众。高忠心胸直爽、知识渊博,和蔼可亲、乐于助人,对当时形势和社会问题认识比较透彻,周围村许多知识分子和农民群众经常到他那里求教,谈论时事。大家把他看做“读书会”的中心,并亲切地把他名字中的“忠”字拆开,称他为“高中心”。阳泽阁“读书会”的进步活动,为赞皇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h1> <h3><font color="#010101">  照片于1930年4月摄于阳泽阁小学,前排成年人戴鸭舌帽者为高忠同志。</font></h3> <h1>  期间,许庆玉和读书会的骨干发生了接触,并通过元氏县党组织介绍,与中共保南市委取得联系。1930年10月,许庆玉与保南市委书记柏玉生,到赞皇县吕庄村,吸收傅贯一、傅晓昙等部分青年知识分子入党,并建立了赞皇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赞皇县吕庄村党支部,亦称中共赞皇县区委员会。不久,又发展高忠、张适如、董月三、宫友山入党。赞皇的革命斗争第一次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自此以后,赞皇的党组织,广泛宣传革命思想,深入发动革命群众,迅速掀起了打击腐朽剥削阶级的斗争,赞皇革命斗争跨入了新的历史时期。<br>  不幸的是,1932年3月7日,在中共赞皇区委发动领导,数千名农民群众参加,以反对国民党县政府加征钱粮为主要内容的示威请愿中,高忠同志身先士卒、勇敢斗争,为指挥群众脱险被捕。他在狱中受尽酷刑,仍然坚守党的秘密,与反动派进行坚决斗争,终因伤势过重,于3月14日牺牲于狱中,年仅23岁。</h1><h1> 在阳泽阁读书的少年,有很多受到高忠同志的教育和熏陶,长大成人后投身革命斗争和抗日战争,涌现出一批党政军的优秀干部,融入了民族解放的历史洪流。</h1><div><br></div>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阅读全系列文章。<div>  本文版权归作者张子延先生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div><div> 【子岩原创】常年法律顾问:河北汪洋律师事务所 吕立朝律师</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子岩原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