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漫巴黎 • 寻访“红磨坊” 】

天之娇子·王民裕

<h3><b>&nbsp; &nbsp; &nbsp; &nbsp; 巴黎,排名世界十大浪漫都市之首。因为一部同名影片“红磨坊”,我们在浪漫之都去寻找“红磨坊”的足迹。 </b><b>红磨坊,法国一家大型的歌舞表演厅,现在是法国旅游娱乐业中一家“先锋”企业,也是巴黎的一个旅游景点。据介绍,红磨房歌舞团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巴黎,红磨坊的歌舞表演365天每晚都有。</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法国巴黎 🇫🇷 红磨坊</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欧七国梦幻之旅系列摄影集之法兰西篇)</h3> <h3>法国巴黎“红磨坊”演出剧场外景<br></h3> <h3>走进演出大厅</h3> <h3>曾经看过一部由著名影星妮可•基德曼主演的美国影片“红磨坊”,给人印象深刻。很好奇这巴黎的“红磨坊”演出与美国的“红磨坊”影片不知有着何种联系。</h3> <h3>剧场富丽堂皇(演出严禁拍照,下面的演出画面是冒着被没收相机的危险偷拍的,自然效果就大打折扣)</h3> <h3>红磨坊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多位有名的艺人,如珍妮·阿弗里尔等,成为红磨坊的代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占领法国期间,国难家愁当头,但舞女不知亡国恨,红磨坊仍然歌舞升平。战后,因为这段不光彩的历史,红磨坊受到严厉批评。</h3> <h3>而今红磨坊已成为巴黎一家大型的歌舞表演厅。<b><u>但仍</u><i><u>保持着百年前的某些特点,那就是舞者的装饰大致不变,上身完全裸露,披挂着华丽的羽毛服饰或金属片。</u></i></b>但是观众与旧日看客已完全不能同日而语。</h3> <h3>现在来红磨坊的观众自然是现代文明观众,怀着发现巴黎的心情来看演出,演员把演出作为一种光明正大的演艺事业,不像百年前的舞女,为取悦某一个或几个包养她的男人而强作欢颜。</h3> <h3>到过法国的旅游者,一般都知道巴黎有两个著名的歌舞表演厅,一个是位于市中心香榭丽舍大道的丽都,一个是位于城北蒙马特高地脚下白色广场附近的红磨坊。如果说丽都具有美国百老汇风格,那么,屋顶上装着长长的、闪烁着红光的大叶轮的红磨坊则是较为地道的法国式歌舞厅。我们去的就是这一家。</h3> <h3>印象派大师奥古斯特·雷诺阿的名作《红磨坊》使这个歌舞厅蜚声世界。还有两部电影以红磨坊为主题,一部是法国大导演让·雷诺阿的《法国康康舞》,另一部是戛纳电影节参赛片《红磨坊》。后者是风格华丽的好莱坞片,由妮可·基德曼主演,影片讲述1900年前后发生在红磨坊的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此片10月初在法国公映后,再次引起人们对红磨坊历史和现状的回顾和关注。</h3> <h3>红磨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那时来自世界各地的流浪艺术家,在蒙马特街区作画卖艺,使那一带充满艺术气氛,成为巴黎最多姿多彩的城区。由于艺术活动活跃,蒙马特街区小酒店里来了一些舞女,她们穿着滚有繁复花边的长裙,伴着狂热的音乐节奏,扭动着臀部,把大腿抬得高高的,直直地伸向挂着吊灯的天顶。当时英国人称这种舞蹈为“康康舞”,认为它很放荡,很下流,禁止在英国演出。</h3> <h3>但是,康康舞在蒙马特街区大受欢迎。每年狂欢节,舞者走上街头大跳特跳,人们从城市四面八方赶来观看。1871年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萎靡不振,法国人感到苦闷、彷徨。然而他们很快就学会用玩世不恭来取代苦闷,这就促使一种放纵的风气在巴黎弥漫。</h3> <h3>1889年10月6日,红磨坊歌舞厅在康康舞的乐声中正式诞生,并且一直延续到今日。红磨坊的舞女,有法国本土的,也有来自欧洲其他国家及美洲、澳洲的,她们的愿望不高,只希望能够遇到一位“白马王子”能够善待自己的男人。</h3> <h3>红磨坊演出:水中的美女与蛇</h3> <h3>为团友在“红磨坊”留影</h3> <h3>法兰西共和国,通称法国,别称“高卢雄鸡”,是一个本土位于西欧并具有海外大区及领地的单一主权制国家,首都为其最大兼文化商业重镇巴黎。法国面积位列全球第四十二位,但却为欧盟及西欧国土面积最辽阔的国家,宏观整个欧洲则为第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