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在中秋假期的前一天。万玲玲校长和钟玉副校长找到我,说让我承接这个班级文化建设的任务,当时我就感到压力很大,因为准备的时间非常紧,需要在收假后就要具体落实和实施。于是,怎么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一个班级的文化体现出来,是我考虑到的最大的问题。在这里,我要感谢学校领导给我安排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在中秋放假的3天里,我们团队的几位老师通过微信群聊的方式在群里讨论班级的主题文化和布置。我们还把群名称改成"殷瑛奥斯卡金奖",以示我们对这次比赛的信心!</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老师们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上网找了非常多的班级建设方案以及布置的图片。每一次交流的碰撞,都能擦出新的火花。大家觉得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品德。它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通行证,很多老师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品德教育,想要使孩子成才,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做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意味着他的人生有了追求和动力,他的生命处于更高的境界,他的人生才会精彩。因此,教育孩子做一个品德优秀的人,不光是父母的责任,也是老师非常重要的责任。</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最终,我们把班级定义为"小蜜蜂中队"。因为我们觉得小蜜蜂既活泼可爱又具有童真,而且它们最明显的特质是团结奉献、勤劳勇敢。这正是我们的孩子最需要去学习。</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于是,我们从班级LOGO、读书角、信息栏、评比表、卫生角、作品栏等等所有的排版和布置都围绕着"小蜜蜂"这个主题进行。我们参考了大量的图片以及自己的构想,设计出了一间既有童真,又附有象征意义的教室。让每一位走进这间教室的学生和老师都有一种心情舒畅,催人奋进的感觉。</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门上贴着的是我们班的LOGO和班级简介,LOGO是一只可爱的小蜜蜂,下面的班级简介主要介绍了小蜜蜂中队的由来。我们班是由50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共同组成的一个温馨的大家庭。为班级取名为"小蜜蜂中队"是因为我们最欣赏的小动物是团结奉献、勤劳勇敢的蜜蜂。蜜蜂每天迎着朝霞出,披着余晖归,既敬业又敬业,博采百花之"蜜",象征着孩子们能勤奋好学,在课外博览群书;蜜蜂还非常具有团队精神,它们的内部机构精炼,分工明确,协作高效,文明有序,乐于奉献。象征着班上的孩子们团结友爱,上下齐心,班干工作团结有序。</span></h3> <h3>第一幕:介绍颇具特色的走廊篇</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们的班主任寄语,班风和班训。这可是我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哦!接着是我们的《班级公约》,这些都是我们班的同学们经过班会讨论自己订下的,所以,大家都非常遵守它。</span><br /></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我们的作品栏。作品栏里有班里的同学们写的优秀作品,看,他们写的字是不是像蜜蜂的蜂巢一样整齐,美观啊!</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还有我们的快乐家园,上面挂着的是我们中队举行过的各种活动和同学们互帮互助的照片,其中最让孩子们难忘的是中秋月饼制作活动,这个活动还在柳州电视台摆古栏目上播出了呢!</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相信这些都是老师和同学们最美的回忆。</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这是我们的班牌!上面有我们的班级风采和班级口号!</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第二幕:介绍美如花丛的教室</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一进门,大家就可以看到我们张贴的《中小学生守则》,它让我们能时刻对照着守则上的内容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并教会我们,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br /></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中小学生守则》的上方,挂着我们班的班干职责,里面明确列出了每个班干所要履行的责任,让他们更好的为班级服务。</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大家再往上看看,一个非常可爱的小蜜蜂挂钟,它能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有效率,有意义的事。</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走进我们的教室,想必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走进了花丛中。这是我们的"采蜜园", 老师希望孩子们能在这多读书,如蜜蜂博采百花之蜜,每天收获多一点。日积月累,都能变成一个饱含诗书的人</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小小植物园!不仅有孩子们自己打理的小盆栽,还有一些种植盆栽的小知识呢!</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说到卫生角,大家可能都会觉得仅仅是一个摆放劳动工具的地方,可是我们班的卫生角确是非常有特色的,有栅栏,有草地,是不是让大家对卫生角的印象焕然一新呢?</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我们的公告栏,通过公告栏,可以让老师和同学们清楚的了解班级和学生的基本情况。</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收获园,收获园里同学们获得的小花,都是根据我们班的班级公约来进行奖惩的。到了期末,收获园会作为班级评优的体现。</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仔细观察的小伙儿伴也许会发现,每一张桌子的桌面上都有一张纸,这纸上的内容都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原来啊,这纸上印的是同学们的课程表,能让同学能非常方便地查看课程内容,做好课前准备。下面还有老师的寄语和我们的班风班训,让同学们时刻把班风班训牢记心里。</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简洁美观的黑板报</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记得布置教室的那天下午,所有的团队成员,一接到微信的通知,就准时地到达我们班的教室集合,进行布置,他们克服了家庭的各种困难,从下午放学,一直忙到晚上12点半,当我们把教室装扮得美美的时候,所有人脸上的疲倦都好像消失了,留下的就是满满的成就感。各个都忍不住拿出手机来拍下自己亲手打造出的美丽成果。</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我还要感谢万玲玲校长,在怀着孕,身体非常不便的情况下还能在周末从早到晚陪着我们一起拍摄参赛的视频,中午就用三张板凳拼在一起休息,边躺着还一边和我梳理拍摄的脚本。下午顶着太阳指导孩子们拍摄,一直到晚上的8点。就连拍摄短片的方老师都对万校的敬业精神连连称赞。钟玉副校长一边忙着带学校街舞队的孩子彩排,还抽空到校帮助我们班拍摄视频。文勇主任还推掉了陪妻子产检,到校协助我们拍摄。这所有的一点一滴,我都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就是因为我们有着这么多优秀负责,事事亲历亲为的领导,所以我们的学校的各方面成绩才能蒸蒸日上。</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正是有了那么多关心我的领导和同事,才成就了我今天的成绩:在全市近百所(小学共有86个)参赛学校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班级文化建设一等奖的第一名!</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2017年2月24日!因为获得了这个特殊的荣誉,我和孩子们接受了柳州晚报记者的专访!把我们的"小蜜蜂精神"传递到每一个角落!</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采访的报道刊登在2017年2月28日的柳州晚报上!</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还有什么能比老师们言传身教更好的教育。这就是老师给孩子们展示的最真实的小蜜蜂精神:团结勇敢,上下齐心、分工明确,协作高效。</span></h3> <h3>审稿:钟玉</h3><h3>美篇制作:殷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