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京剧中的“文武场”

梅子姐姐

<h3>&nbsp; &nbsp; &nbsp; 京剧乐队是一个统一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体系,它由管弦乐和打击乐两部分组成。管弦乐部分称为“文场”,打击乐部分称为“武场”,合称“文武场”。早期的京剧乐队位于午台中央靠后之处,支撑着整个舞台场面,故京剧乐队又称“场面”。后来乐队移至下场门,沿袭至今。文场的作用主要是为演唱伴奏,并演奏为配合表演而用的场景音乐。文场的乐器主要有胡琴、二胡、月琴、三弦、笛子、唢呐、海笛、笙、箫等。胡琴又叫“京胡”,演奏胡琴的人称为“琴师”。京剧形成初期是用笛子伴奏的,清乾隆未改用胡琴伴奏。&nbsp;</h3><h3>&nbsp; &nbsp; &nbsp; 京胡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京胡的伴奏是京剧的一大特色。京胡的音色刚劲嘹亮,虽然只有两根弦,却能奏出悠扬动听的旋律。京胡是京剧音乐的灵魂。许多名家都有自己的琴师,哪一位京剧名家所取得的成就,哪一个流派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琴师的辅佐和帮助,像谭鑫培少不了梅雨田,梅兰芳少不了徐兰沅、王少卿,马连良少不了李慕良,杨宝森少不了杨宝忠,張君秋少不了何顺信,裘盛戎少不了汪本真,等等。如李慕良自1940年后专为马连良操琴,对马派唱腔艺术的发展有很大贡献。李慕良不仅琴艺高超,而且还为许多新剧目设计唱腔音乐,如《赵氏孤儿、白蛇传、沙家浜智斗一场》等都有他的杰作。&nbsp;</h3><h3>&nbsp; &nbsp; &nbsp;胡琴的伴奏有很深的学问,各种唱腔的板式不同、各个行当与流派的演唱特点不同,因此,京胡伴奏难度相当大,琴师不仅要熟记各种唱腔曲谱,还要知道一出戏何处有唱、如何唱,各个行当、各个流派的唱腔都得会拉。京剧唱腔是有过门的,过门的类型也很复杂,包括“起唱过门”(唱腔的先导音乐,类似歌曲的前奏曲)“大过门”(唱句与唱句的衔接音乐)、“小过门”(唱句中分句与分句之间的衔接音乐)、“收头”(唱腔结束后延续的伴奏曲调)。这些”过门”琴师都要会演奏。</h3><h3>&nbsp; &nbsp; &nbsp;京胡伴奏并非简单地随着唱腔走,一个技艺高超的琴师为唱腔伴奏,通过随、衬、垫、裹等手法,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为演员的演唱生色增光。琴师要熟悉演唱者的情况,因为京剧演唱是很灵活的,一个唱段有多种唱法,甚至同一演员在不同时间演唱的同一唱段也往々不同,每个演员的嗓音条件、艺术风格不同,唱法也各不相同,琴师都要十分清楚,做到心中有数。此外,琴师还要演奏各种曲牌。胡琴演奏的曲牌是京剧音乐的重要形式,胡琴曲牌的种类的繁多,演奏难度大。二胡音色柔和,中和了旦角的尖声和京胡的尖音。月琴也有两根弦、其音色优美清脆,清丽动人。</h3><h3>&nbsp; &nbsp; &nbsp; 武场的作用主要是配合演员的表演;烘托舞台气氛;统一舞台节奏。武场的基本乐器有鼓板、大锣、小锣、铙钹。此外,还有大铙、齐钹、大堂鼓、小堂鼓、镲锅、云锣、汤锣、木鱼、梆子、碰钟等。京剧的武场自成体糸。武场中以鼓板为主。鼓板指单皮鼓和檀板,由一人掌握(左手挎板,右手持鼓莶打鼓,有时放下板,双手持鼓签打鼓),司鼓、板者称为“鼓师”,又称“鼓佬”。鼓师是京剧乐队的指挥,又是一台戏的总指挥,为一台之主,犹如三军统帅。鼓师不仅要有相当的演奏水平,还要对所指挥的剧目了如指掌,包括剧本结构、台词、唱腔、身段、表演,以及上下场的情绪气氛、演员的表演风格等,谁先上场,谁后上场,哪个人物什么时候唱、唱什么,有什么动作,小到眼神、一个手势,都要牢记于心。鼓师通过鼓板的示意性演奏,控制场上节奏,指挥整个乐队,使演出取得最佳效果。</h3><h3>&nbsp; &nbsp; &nbsp;京剧乐队的乐师对京剧音乐的发展,乃至京剧的发展起着重要做用。在京剧发展史上,涌现出一批在艺术上卓有成就鼓师、琴师、笛师、如鼓师有鲍桂山、杭子和、白登云、裴世长、谭世秀等,琴师有孙佐臣、陈彦衡、李佩卿、姜风山、李慕良、唐在炘等,都堪称一时高手。他们与各流派创始人、著名演员长期合作,共同演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开创精神,为各流派的形成,各名家的创新做出了杰出的贡献。<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