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78级2班:一个如诗如梦的岁月传奇

绿城秋雨

<h3>广西民族大学中文系78级入学30周年同学聚会合影(2008年)</h3> <h3>参加广西民族大学挂牌庆典.78.2聚会合影(2006)</h3> <h3>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中文系77、78级部分师生与李康副主席合影(2007年)</h3> <h1>&nbsp; &nbsp; &nbsp;<b>中文系78级2班:一个如梦如歌的岁月传奇</b></h1><div><br></div><div>&nbsp; &nbsp;《广西民族大学报》记者 谢奇灵 陆秀珍</div><div><br></div><div>“一个班出了五六个厅级干部!十几个处级干部及一批专家学者——他们是民大历史上少有的优秀班级。”退休教授林建华对他们作此评价。&nbsp;</div><div><br></div><div>“恨不得把你们都留下来!”毕业时中文系主任石恒昌激动地说。&nbsp;</div><div><br></div><div>“他们在民大有两个贡献,一是团结友爱,人才辈出,堪称为民院班集体的典范,二是为相思湖作家群的形成添砖加瓦,为相思湖文学传统和创作氛围的形成与延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当年的中文系老师曾做过这样的评价。</div><div>&nbsp;</div><div>他们就是中文系78级2班,一个精英汇聚的班级,一个和谐温馨的集体。毕业三十年来,当年的青春年少已变成今日的两鬓霜染,如今他们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已实现了人生的理想。回眸这段如梦如歌的岁月,大家的心中都泛起了一片片涟漪…… &nbsp;</div><div>&nbsp;&nbsp;</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奋发向上,为社会发展作贡献</div><div><br></div><div>毕业30年来,78-2班的同学始终保持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良好作风,从而涌现出大批精英与骨干。到目前止,这个班共出现了6位厅级干部,十几位处级干部、十几位高级职称的专家教授。政坛精明,文坛也出色,毕业以来,这个班级就出现了广西人民广播电台高级记者张频及文萍、容本镇、孙丽生等一批知名记者与作家。班级人才辈出,在各行各业上也都各放光彩,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nbsp;</div><div><br></div><div>“是母校的辛勤培育和同学们刻苦拼搏的精神造就了今天的成功,领导老师的支持与关怀,让我们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班长林繁说。</div><div><br></div><div>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二批大学生,回想起一路走来的历程,有着说不完的心酸和感动。这个班年龄跨度很大,最大的已是一两个孩子的爸爸或妈妈、最小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加上大多数人来自偏远的贫困地区,很多人经历过上山下乡或中学毕业后回家当农民。有了这段经历,班上每个人都十分珍惜大学学习的机会,“刻苦攻关、永攀高峰”是他们对知识孜孜以求的唯一信条。</div><div><br></div><div>&nbsp;这个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全院出名。为了给团支部筹集活动经费,在团员、班干的带领下,他们“创新思路”——集体去敲打校园内的桐油果,晒干后卖给收购店换钱。大二的时候,他们又组织团员到校外推销高考复习资料和当时卖得很火的《红豆》杂志。有同学回忆说,当年张频与容本镇、韦运雪几个人冒着霏霏细雨,踏着泥泞不堪的路,到几十里外的南宁三中、二十六中去卖复习资料。有时他们甚至还去收集废旧品,其目的只有一个:为班上勤工助学出力,为团支部积攒经费。 &nbsp; &nbsp;</div><div>&nbsp;&nbsp;</div><div>在相思湖畔求学的4年中,78级2班凭借着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奋发向上的精神磨砺自己、不断前行,从而开创了一连串“民院第一”。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这个班不断涌现出文学爱好者,在班主任袁广达老师的指导下,1980年元月5日,广西民族学院第一个学生文学社——78-2班“野草文学社”宣告成立。这个文学社由此培育了一批优秀记者与作家,也为以后相思湖作家群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iv><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携手并进,团结互助共甘苦</div><div><br></div><div>团结有爱、互相帮助,一直是78级2班的优良传统。&nbsp;</div><div><br></div><div>回忆当年的学生生活,莫邦宏、黄启周、杨伟坚、玉梅等同学如数家珍:班里的女同学每到冬天都会到男生宿舍帮助男同学缝被子、补衣服;男同学主动到女生宿舍帮助修桌椅、门窗、电灯以及一些繁重的活儿;女同学生病,男同学知道后第一时间赶去背扶护送到医院;男同学饭量大,许多女同学将节省的饭菜票相送等等,那些曾经一起携手并进,同甘共苦的场景,他们依然历历在目。&nbsp;</div><div><br></div><div>记得在1978年,刚到学院就读不久,一位女同学家里出了事,原本就贫困的她更是困苦不堪。当班委向大家通报此事后,每位同学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捐钱捐粮票,尽管大家手头也很拮据,但为了帮助同学解决一些燃眉之急,有的连自己仅有的几块钱也捐了出来。&nbsp;</div><div><br></div><div>不仅生活上互相帮助,学习上也是如此。“我们班之所以没有差生,而且学习进步神速,主要是全班形成了互相帮助,勤学好问的良好风气。”班长林繁自豪的说。提到当年的学习,林繁拍了拍老同学韦长亮的肩膀,“除了袁广达老师的辛勤培育外,韦长亮对我的写作水平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林繁常常把写好的文章让他帮修改,韦长亮总是很认真的从文章的框架到病句,甚至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都认真指出。&nbsp;</div><div><br></div><div>“我是当时最优秀的啦啦队员。”张频笑着说。大学时的张频,由于个子不高,每当有体育竞赛或者球类比赛时,他就会感到有些自卑。但每次有班际体育竞技比赛,他总会与一帮同学在场外以最积极、最响亮的声音为班级加油鼓气。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班集体的荣誉是事关每个同学的声誉与荣耀。&nbsp;</div><div><br></div><div>大学四年中,这个由12名女生、38名男生组成的班级,不仅是一个完整的集体,更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就是这种的团结共进的精神坚定着每个人的信念,支持他们成功完成学业。他们在各项文娱体育竞赛、学习竞赛、黑板报比赛等多种比赛中获得的奖状、锦旗就有38份,从而把教室的后墙挂得个满满当当。</div><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情系母校,相思湖畔的眷恋</div><div><br></div><div>&nbsp; “母校永远是母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30多年来,相思湖畔留下了78级2班50位同学青春的脚印,也留下了他们深厚的学友之情、师生之情。&nbsp;</div><div><br></div><div>毕业后,这个班同学分布在北京、江苏、湖南、广东、广西等不同的地方工作,有的同学已在国外安居乐业,但78级2班的强大的凝聚力始终让他们的心紧紧靠拢。“5年,10年,15年我们都搞聚会,哪位同学升迁了、找到好工作了、结婚了或从国外回来探亲,我们都要聚聚,以共享欢乐;有同学病了,哪怕再远,我们也组团前去慰问。前几年有位同学在北京作了心脏手术,我们全班同学你几百元、他几千元地伸出援手,全班共为该同学筹集了近4万元捐款……”回忆与全班同学风雨同舟的日子,首任班长韦航眼里噙满了眼花。</div><div><br></div><div>&nbsp;“中文78-2班目前在邕工作的有17、18位同学。他们,是联结全班同学的中枢与纽带。”“广西十佳记者”、大家喜欢称其为“名记”的张频不无自豪地介绍说。据了解,平时只要有同学从县市里来到南宁、或从国外回邕,林繁、容本镇等几位“老班委”哨子一吹,满满一大桌同学保准会围到一起,乐得每个同学都喜上眉梢、心旌激荡。<br></div><div><br></div><div>今年5月18日是母校校庆60周年。校庆前一天,78级2班近40位同学从各地赶了回来,在韦茂繁同学的张罗下,大家在广西经济干部学院齐聚一堂。一个大圆桌上,当年的“金陵12钗”——全班12位女同学悉数到场、集体亮相,大家一起回首叙旧、那12 张笑脸分明是12朵永开不败的鲜花。&nbsp;</div><div><br></div><div>十年前,为纪念毕业20周年,这个班同学自己编辑出版了一本图文并茂的纪念文集——《相思湖畔的眷恋》,这次聚会,很多同学不约而同的随身带来。“这不仅是一本书,应是一份伴随一生的同学情谊。”在柳州工作的肖都生一边翻开这本书,一边沉浸在10年前那次幸福的相聚中。&nbsp;</div><div><br></div><div>浓浓的情谊,怎能少了恩师的指引?2002年,78级2班要组织毕业20周年同学聚会,筹备时,大家最牵挂的莫过于班主任袁广达老师和金庚敏老师。张频回忆说,聚会的活动计划刚刚透露,一个个电话打到他家,“袁老师能来?”“别忘了邀请袁老师和金老师哦!”远在广州的袁老师是个极重感情的长者,听到同学们的心声激动地答应,力争全家赴邕,与大家分享20年后重逢的喜悦。</div><div><br></div><div>毕业30年来,78-2班的同学对母校、对老师始终心怀感激。这个班有两位同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双双担任了母校的副校长,之后又双双官至正厅级领导岗位。但在当年那些任课老师面前,他们始终以学生自称而对老师厚爱有加,这一点,已在相思湖畔传为美谈……多年来,每到逢年过节,这个班的同学常以一封书信、一张贺卡、一部新著、一件工艺品、一包家乡特产、一声电话问候传递着一种延绵不绝师生情谊,那满满的祝福流淌的都是对母校、对恩师们无尽的眷恋和深深的感激。</div><div><br></div><div>30年浩浩征程、30年风雨同舟。值此母校60华诞,中文系78-2班近40位同学再次聚首、再次回到美丽的相思湖畔。感受着母校6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官至正厅级的容本镇同学寄语母校新一代大学生,他希望同学们能够继承师兄师姐们心无旁骛、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与时代同行、与世界同步,掌握真本领,为社会作贡献。同时也祝母校青春永驻,继往开来! #</div><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nbsp;</div><div>(原载于2012年5月28日《广西民族大学报》)</div><div><br></div><div><br></div> <h3>风华正茂.青秀山.2002</h3> <h3>毕业20周年同学聚会.青秀山.2002</h3> <h3>在中文系教学楼前.毕业30周年聚会.2012</h3> <h3>2012.院办前合影</h3> <h3>经干院内叙友情.2012</h3> <h3>2008.崇左.与班主任袁广达教授在一起</h3> <h3>我要飞翔.2008.北海</h3> <h3>与班主任袁广达在崇左</h3> <h3>梅花绽放相思湖.2012</h3> <h3>才女.闺蜜.不知是何年</h3> <h3>情系相思湖(2002年)</h3> <h3>温馨时刻.2012</h3> <h3>伟哥笑了……2012</h3> <h3>春去春来.2012</h3> <h3>与文学院领导在一起.2011於贺州</h3> <h3>广州番禺拜恩师.2011</h3> <h3>雄风.雄起.雄壮.雄心.2012</h3> <h3>“金陵十二钗"与她们的导师.2012</h3> <h3>广东作协孙丽生来访.2008北海</h3> <h3>拜会宁宁.2011.於澳大利亚</h3> <h3>湖南盛天宁来访.2013年春节</h3> <h3>再见.2016!</h3> <h3>邂逅南宁.2016.</h3> <h3>邕桂重逢.2016</h3> <h3>抛砖引玉.2016</h3> <h3>沾沾自喜.2016</h3> <h3>梦想飞翔.2012</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