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大阪位于日本本州岛西部,是日本第二大城市,关西地区第一大城市。周边紧邻京都、奈良、神户等热门旅游圣地,海陆空交通发达,是很多外国游客日本旅游的中转站。</h3><div><br></div><div>大阪同样是体验现代日本城市生活的好地方。其南部的心斋桥和道顿崛是日本传统商业中心,有许多百年老店仍保持着古老的风貌,除了购物外,也是体验日本传统美食和风土人情的好地方。在这里可以品尝到当地著名的大阪烧、章鱼烧、河豚料理等特色美食。</div><div><br></div><div>大阪市的北区以梅田为中心,高楼林立,现代化氛围非常浓厚;是体现其现代城市风貌的最佳场所。西部地区靠海,大阪海游馆,环球影城、摩天轮都在这里。</div><div>据说,大阪比起东京少了一些紧张感,多了轻松的气氛。这里民风纯朴,热情好客,相比于关东地区忙碌的快节奏,游客可在这里体会更悠闲放松的感觉。</div> <h3>从国内到达大阪最便捷的方式是乘飞机,从青岛出发有春秋航空的廉价航班直飞关西国际机场,经常会有低于100元的折扣机票,我们这次十人都是购买的这种特价票,比飞国内多数城市还要便宜。</h3> <h3>美中不足是到达关西机场的时间是半夜(飞行三个小时),可供选择的进城交通工具有限。我们是通过携程网预订了两辆专车送到旅馆,路程大约五十余公里,每辆车费一千余人民币,有点小贵,但是方便不少。这是我们到日本的第一个感受:交通费,不论是公共交通还是出租车都非常贵!</h3> <h3>所住旅馆位于市中心的天满桥附近,交通便利。双人房间很小,不过设施完善,特别是卫生间非常“现代化”,可以说服务到极致!</h3> <h3>控温、控湿等所有功能都可以预设。在细节服务方面细致入微。</h3> <h3>我们在大阪前后总共居住六天(前三天+后三天),先后游览了大阪城公园、四天王寺,体验了心斋桥、道顿堀和梅田等商业区,乘坐了水上游船,其中前两项作为日本的历史文化遗迹将单独介绍,本篇重点描述大阪的生活体验和感受。</h3> <h3>到达大阪的第一天是星期天,早晨在居住地周边感受了日本的城市生活。对大阪的第一印象是:干净、整洁、规矩,一点不像拥有近三百万人口,日本的第二大现代化大都市(拥挤、喧嚣、嘈杂是大都市的共同特征)。</h3> <h3>不要说在街上看不到随意乱停的机动车,就是日本人喜欢的自行车都排列有序,停放在指定地点。</h3> <h3>按照我们的常识,城市里主干道边的人行道(兼作非机动车道)应该是最乱的地方,可是这里竟也一尘不染,整洁有序。最初也认为是周末清晨,人少、车少,是特例吧,可后来发现不然,在大阪一直如此。</h3> <h3>这里是小巷,硬件条件也不怎么样,电线没有规划入地,人行道仅容一人通过,旁边就是密集的街头店铺,可结果就是这样:整洁有序!这市民素质还需要城管吗?</h3> <h3>您可能会说,你没到市场看看,那里一定好不到哪去!还真说着了,这就是距离居住地不远的一处市场:天神桥市场。</h3> <h3>市场里边有饭店、杂货店、理发店等各色店铺,其功能和我们的市场毫无二致,不过和我们每天亲身经历的市场相比,在秩序方面的差别真的太大!</h3> <h3>切实感受!大阪干净、整洁、规矩,此言不虚呀。此后到了奈良、京都和神户等城市之后发现,具有上述特征的范围可以扩大到关西地区,虽然还不能说全日本都是如此!</h3><h3>一定有人会说,日本是我们的敌对国家,你怎么能说敌人好呢?其实“敌人”不是因为你说了把它变好了,其本来如此。看不到“敌人”的优点并加以学习,何以战而胜之?想想看,如果我们的市民都能如此,那节省下的管理费用和人员(特别是最能战斗的城管队员),用于壮大国防,取回钓鱼岛不是小事一桩吗?</h3> <h3>位于河边的天满桥公园种满樱树,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里能这样一块世外桃源非常难得。不过,发现日本人并没有中国人类晨练的类似传统,诺大的公园内,锻炼的人寥寥无几。显然在健康锻炼方面不如我们!</h3> <h3>这是矗立街头的芭蕾舞女塑像。显然这是幽默派艺术品;不然,就这体型,不要说脚尖着地,单腿能否离地都值得怀疑!看来,日本人也不是表面上看的那么严肃,小情调还是有一点。</h3> <h3>这是天满桥附近的一所学校大楼,其建筑和学科没有任何新意。产生感触的有两点:一是日本的汉字使用的广泛程度超乎想象,虽然在千余年的使用过程中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日本简化汉字与我们的简体字有相当大不同,有些词义也有较大差异;不过,对于我们这种完全不懂日文的中国人,几乎不影响我们的认知理解,甚至这种专业化的词汇!从语言文字,到文化、宗教、礼仪、建筑,日本人从中国学到了多少东西,恐怕难以记述。凭什么日本人可以学习我们的好东西,我们不可以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h3><h3>二是发现在门口的楼梯上印有元素周期表。众所周知,该表是俄罗斯科学家发明的,化学学科最基础的知识点。能够把它放在每天进出的门口,足以可见日本人是多么重视基础知识教育,让我们从事了一辈子教育工作的人汗颜!任何高技术都需要最基础的知识支撑!</h3> <h3>大阪临海,而且河道纵横,在市内走动,常见路桥凌水,水伴街行。大阪素有“水都”之称和“八百八桥”水乡之称。乘船游览大阪街景是个不错的选择。</h3> <h3>在大阪市内游船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如照片所示,外形类似公交车,车身较窄,有利于通过较窄的河道和桥梁。有人说这是水陆两用,不过没发现其在路上行走。</h3> <h3>第二种是敞篷式游船,人坐在舱内可以直接全方位观察周围的景色,有利于现象取景。不过在十一月的深秋,天气已凉,看着就不会太舒服。</h3> <h3>我们选择的是这种上面有玻璃顶的游船,称为水上巴士,水上部分大约1.6米,船宽大约三米左右,能乘坐百余人,属于比较大的一种,很多小河流无法通过。停靠四个码头,全程大约一个小时,票价1700日元。</h3> <h3>游船上的人不多,可能是傍晚时分,游人都忙于找晚饭,或者觉得这个季节河两岸可看的景色不多,也可能觉得票价太高?</h3><h3><br></h3> <h3>在船上观看傍晚的大阪还是很美的。河两岸灯火辉煌,高楼鳞次节比,横跨河流的桥梁也都装扮一新。</h3> <h3>在天满桥一段,北岸是有灯光照明的整排樱树,据说在春季樱花盛开的季节,是乘船游览的旺季。</h3> <h3>其实,这个季节,樱树的紫红色叶片还是满给力的。</h3> <h3>中之岛是一个河心岛,位于大阪的市中心,在夕阳余辉下,河边的高楼也都熠熠生辉。</h3> <h3>河中央有一个喷泉,在我们游船通过时突然喷发,引起一片欢呼。</h3> <h3>河边不时也会有一两栋欧式风格的建筑略过,引人眼球。</h3><h3>相比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游船,大阪的水上观光在内容上单薄了许多,在景色上也单调了许多,价格也贵了很多。性价比显然不占优势。</h3> <h3>大阪是个商业化城市,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我们的上海。体验日式商业氛围也是旅游观光的重要内容之一。</h3><h3>如前所述,大阪的历史商业街区在南部,最著名的是心斋桥和道顿堀,两者其实是相连的传统商业街。心斋桥是南北向,道顿堀是东西向。</h3> <h3>心斋桥是以带有拱廊设施的心斋桥筋商店步行街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商业区。玻璃顶棚造型优美别致,通风透光,造就了良好的购物环境,自然成为购物狂人的最爱。这里各种大型百货店、百年老铺、面向平民的各种小店铺倚肩排列,各具特色,鳞次栉比。石板铺就的人行道、英国风格的路灯和成排砖造建筑物格调高雅。心斋桥是大阪最大的传统风格购物区,集中了许多精品屋和专卖店,从早到晚熙熙攘攘,到处是市民和游客的人流。</h3> <h3>一般来说面向街面的门脸都不大,而进入其中,则会发现内部别有洞天。购物者只要沿着步行街行走,总会发现你需要购买的不同商品。近年来随着中国购物游客的增多,大多都会被导游带到这里购物,满街都可以听到说中文的声音。这里的商品是否物美价廉我没有考证,不过方便一站式购齐应该是没有问题的。</h3> <h3>著名的优衣库专卖店。</h3> <h3>著名的服装品牌店Zara</h3> <h3>道顿堀(发音ku)是指沿着道顿堀川南岸的一大片繁华商业街区,名称来源于该运河。日本人常说“吃在大阪”就是指这里,可见这里的饮食店众多,是最受大阪市民欢迎的地方。从心斋桥往南走可以直接走到道顿堀。</h3> <h3>道顿堀川就是指的这条窄窄的运河。</h3> <h3>道顿堀地区主要以小店为主,汇集了各种餐饮、零售、娱乐和演出等商家。各式招牌林立,五花八门,很有旧上海的味道。</h3> <h3>在这里几乎可以吃到日本所有式样的美食。一般仅从所挂的“幌子”就可以知道其经营特色。如这只大乌贼。</h3> <h3>这只帝王蟹。</h3> <h3>日式河豚鱼。这样一套要5400日元,合五十多美元,可不便宜!</h3><h3>大阪给人留下的印象:吃的丰富,不仅包括著名的神户梅花和牛,河豚料理,生鱼片等,还有各色章鱼小丸子,大阪烧烤,王将锅贴等小吃。不过吃的价格比国内平价饭店要高一个层次。</h3> <h3>很显然,这里的中国游客要少很多。</h3> <h3>集体品尝大阪美食。</h3> <h3>在心斋桥的西侧,与其平行有一条主干道,称为斋堂筋,也是一条重要的商业街。这条商业街一直往北可以连接到大阪著名的现代商业街区梅田。斋堂筋的特点是街道两边有两排巨大的银杏树,每到秋季银杏叶黄时会召开很多赏叶的游人。</h3> <h3>斋堂筋街道两旁的商家多是世界级著名品牌的专卖店或者企业总部,人流至少从外表看并不多。</h3> <h3>大阪的梅田地区是匆匆而过,仅买了点吃的;大阪西部主要是游乐设施比较多,对我们老人来说兴趣不大,没有去。总体来说,大阪并没有给人留下世界最发达国家大都市的奢华印象,虽然各项设施齐备,公共交通发达,商业气氛浓厚,各种供应充足。一切都是够用为度,不多不少。可能与日本经济已经进入发展平台期有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