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毕竟是冬天清晨的死海</h3> <h3>风大得在酒店阳台都站不住,温度低得让我咬牙切齿!</h3> <h3>但死海的美确是与众不同。马尔代夫的海是纯净的动人心魄,湛蓝的大海和天空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一眼望去似乎就能看到深海里的精灵。而死海则不是这样通透的存在,死海的海水是深蓝色,像枯黄沙漠中的一滴眼泪,当阳光照射下来的时候,死海的海面就像是一面古老的铜镜,毫无波澜,却不偷懒的反射着太阳金色的光辉,为那太阳耀眼的金色镀上一层古老神秘的岁月滤镜。死海附近的陆地区域几乎没有什么生物存在的迹象,周围是干燥却耀眼的沙漠景观。</h3> <h3>咬牙切齿地装</h3> <h3>假装很舒服!</h3> <h3>大脚黄太后</h3> <h3>牙齿在打磨</h3> <h3></h3><h3>至于什么躺在死海的海面上可以平静的看书,那绝对是装逼的节奏,大量的盐分蜇得皮肤火辣辣的疼,再加上当天温度不到18度,水里的温度估计也就是20度左右,我是咬牙坚持了20分钟左右,极限地挑战了自己,鬼才知道我冷成什么了!🙄🙄🙄</h3> <h3>装完了,冷成狗!</h3> <h3>下午抵达伯利恒</h3> <h3>以中国城市的标准衡量,伯利恒只能算是陕甘某县城的水平。沿山坡建造的灰白民居让人联想到《追风筝的人》中的喀布尔景象。</h3> <h3>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混凝土高墙依然在告诉我,同为闪族后代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对立和仇恨依然还在这片土地上蔓延。眼前的这堵高墙就是颇受争议的约旦河西岸隔离墙。</h3> <h3>当来到一颗巨型圣诞树旁边的时候,杨导告诉我们耶稣出生地圣诞教堂到了。</h3> <h3>圣诞教堂是一栋完全用石头修葺而成的教堂,其实从外观上来说,称之为城堡更为恰当。这曾经是康斯坦丁大帝的母亲海伦娜在公元四世纪前往巴勒斯坦朝圣时,为纪念耶稣的出生地而建造的教堂。其后经历了撒玛利亚人的起义而遭到焚毁,直到公元540年才重建完成。目前这个教堂属亚美尼亚基督教使团管理。</h3> <h3>从马槽广场进入教堂需要弯腰90度才能从一扇叫谦卑门的石门中进入。</h3> <h3>尽管教堂建成至今已经1000多年,但墙上的宗教壁画依然清晰可见。掀开教堂地面的木板,还能看到精美的马赛克拼花。</h3> <h3>教堂内部几乎没有照明,从窗户投进来的阳光却增添了几分肃穆和庄严。</h3><h3>当然对于所有来到圣诞大教堂的人来说,几乎唯一的目的就是亲眼见证耶稣的出生地,也就是传说中的那个马槽。</h3> <h3>当然,马槽早已不知所踪,在圣诞大教堂的圣坛下有一个壁龛,里面有一枚银星,即称为"伯利恒之星",这就是传说中耶稣出生的那个马槽的所在地。</h3><h3>我在圣诞大教堂的短短一个多小时中,各种肤色,讲着各种语言的基督徒络绎不绝,唯一的愿望就是亲手摸一摸伯利恒之星。</h3> <h3>穿过这滚滚的朝圣人群,我确实慨叹宗教的力量如此伟大……</h3> <h3>千年的大卫城堡</h3> <h3>入夜时分,我们来到大卫城堡感受灯光秀。夜晚的大卫塔城灯火幽幽,历经一千多年完整的城墙和高耸的城塔给人一种壁垒森严的感觉。大卫塔城笼罩在银色的月光中,以色列人用高科技手段将犹太民族和耶路撒冷厚重的历史表现的淋漓尽致,加上我们的导游杨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引导我们走进了时光隧道。塔城内仅存的建筑和废墟为背景,把耶路撒冷在4000年历史长河中发生的重要的事件和以色列的国家历史,通过声光电技术惟妙惟肖地展现在人们的视线中。那些层次分明的画面,在城墙和废墟中不断地流动和呈现,将犹太民族宏伟的历史长卷有机地串连在一起,整个灯光秀没有一个真人表演,没有一句台词,画面、音乐和周围的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优美的田园风光,金戈铁马的战争景象,跋涉道路上的艰难困苦,和平安宁的生活场面,一幅幅图像动静结合,犹如一页页历史记录,情景交融,扑面而来,十分震撼,让人不由对犹太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历史,充满了深深的感动和钦佩。近50分钟的秀结束时,我却意犹未尽,不忍离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