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八世纪,正当我们国家大唐盛世中期时候, 苏耶跋摩二世在东南亚吴哥地区创建一个庞大而强盛的帝国-吴哥王朝。直至公元十四世纪,领土曾覆盖了大部印度支那半岛和部分马来半岛。在长达6个世纪的时间里,在这个肥沃富饶的国土上,举全国之国力,使用数吨重的巨石人工建造了大大小小数百个富丽堂皇的庙宇和王宫群。尤其是吴哥窟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它和中国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列为东方四大奇迹。1992年,吴哥古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评定为世界级人类文化遗产。吴哥古迹现存600多处,分布在面积45平方公里的森林里。大吴哥和小吴哥是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许多精美的佛塔以及众多的石刻浮雕,蔚为壮观。 告别寒冷中北京的雾霾,飞向远在热带地域的柬埔寨,走下飞机进入暹粒航站楼的第一眼迎接我们的就是这个全球闻名的“高棉的微笑”的笑脸。 柬埔寨目前经济还没有起飞,没有令人烦恼的雾霾和大气污染,清晨推开酒店的窗户,扑面而来的是久违的湿润的清新空气、满天的朝霞和醉人的阳光。 吴哥窟(Angkor Wat)又称吴哥寺,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哥特式建筑。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12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花了大约35年建造。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筑,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 吴哥寺装饰浮雕丰富多彩,刻于回廊的墙壁及廊柱、窗楣、基石、栏杆之上的,令人目不暇接。最常见到的是整墙的仙女浮雕,面带微笑,头戴花饰,端庄秀丽。浮雕题材主要取自印度的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东墙是“乳海翻腾”的传说,叙述毗湿奴的故事,北墙是毗湿奴同天魔作战的故事,西墙是“神猴助战”,南墙则是高棉人与入侵者的战斗情景。吴哥窟在建筑结构和雕塑艺术上的完美使它成为了吴哥古迹乃至整个国家的象征,并且出现在柬埔寨王国的国旗上。当年高棉的工匠们在建造吴哥寺时熟练地运用建筑学的一些基本原理,采用透视和对称的法则,使人们一眼就看到该建筑物的全貌。此外,吴哥寺全部用每块重达8吨的石块砌起,没有使用灰浆或者其他黏合剂,工匠们仅仅靠石块的重量和形状的吻合就将它们叠合起来。在当时科技和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创造出来令人震撼的辉煌和伟大。 这是从谷歌地球上截图下来的吴哥窟的3D图像及实际卫星照片。 这是拉近了的吴哥窟的3D复原图,中间的五座高塔象征着印度教的宇宙中心须弥山的五座山峰。里面供奉着印度教里面拯救危难世界善良温和的最高神毗湿奴,当年的苏耶跋摩二世也像中国的皇帝一样,认为自己就是神的化身,小吴哥供奉着毗湿奴,自己就是毗湿奴下凡掌管世间万物的,所以小吴哥既是庙宇,也是苏耶跋摩二世的陵墓。 外围四面围墙雕刻了精美的浮雕,每面墙200米左右,大约800米的走廊将印度的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里面描述的故事搬上墙面,东墙是“乳海翻腾”的传说,叙述毗湿奴的故事,北墙是毗湿奴同天魔作战的故事,西墙是“神猴助战”,南墙则是高棉人与入侵者的战斗情景。异常精美。仅仅四面墙面的浮雕足以令人流连忘返,。由于题材庞大,要看完这些精美浮雕就需不少时日,就使得一些学者和研究人员一遍遍的游览这些长廊,我们时间有限,匆匆跑马观花,事前也没有详细温习功课,好在里面让拍照,就匆忙之中拍下有限几张照片留念。另有数张照片是网络上搜寻的,一并放在这里作为欣赏和留念。 远处观看的小吴哥窟,左下角是柬埔寨的国旗。吴哥窟是柬埔寨的骄傲,所以就把吴哥窟的卡通形象放到国旗正中,作为柬埔寨国民的的骄傲。 吴哥窟的入口处,从这头雄狮高昂的头颅就可以看出当时苏利耶跋摩二世雄心勃勃的气势及强盛的国力。另一个高昂着头颅的则是柬埔寨各个庙宇里面无处不在的七头神蛇NAGA. 造型奇特的神狮守卫着吴哥窟的护城河。 据中国元朝的使节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里面描述:“真腊这个地方十分炎热,每天非洗好几次澡才行,就是到了夜里也要洗一两次。......城中的妇女,就三五成群的到城外的护城河里洗澡。到了河边就解开缠布,在河里洗澡的人数以千计。就是官府的妇女也来沐浴。从头到脚一丝不挂,也不觉得羞耻。 ” 台湾学者周勋说就是这条河当年挤满了赤身裸体洗浴的男男女女。我觉得这是一条围绕神圣庙宇的御河。那些赤裸的男女不怕亵渎了神灵...... 这里的周达观的文字已经译为白话文。网上有周达观的原文。而且周达观个这篇文章也被译成世界各国的文字,被当做研究东南亚的经典教材。 高耸着七个蛇头的NAGA守卫着吴哥窟的护城河 高棉的神狮,看雄壮的身躯揭示出苏利耶跋摩二世王朝的勃勃雄心。 朝圣的人们穿过门廊后还要400来米路程才能到达须弥山的五座山峰拜见到毗湿奴圣像。 两个NAGA七头神蛇守卫着路旁的藏经阁 吴哥窟已经从当年的圣殿成为了了现在旅游胜地,这是朝圣路上卖当地一种叫棕糖水的小贩,棕糖水就是她旁边的棕糖树的雌蕊和雄蕊割破流出来的糖水,五元一杯,大约400g左右,有点浑浊的似椰子汁的液体,甜度极高,血糖高者不能多饮。据说棕糖树是当地居民生活中重要的糖来源,每棵树盛年时期每天可产几十升棕糖水。 从路旁水池观看吴哥窟,五座高塔清晰在目。 吴哥窟内也到处可见十几人不能合抱的热带树木。 印度教里面猴子是神猴,称作哈奴曼。在《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故事里面代表着正义的力量,据说我们国家西游记里面孙悟空也借助了印度教里面猴子哈奴曼形象。未置可否。所以在吴哥窟里面的猴子是养尊处优的。仅仅游客的零食就可以使这些猴子衣食无忧,更不要说柬埔寨热带雨林里还有丰富的水果美餐可以果腹了。所以这里的猴子毛皮光亮,营养良好。这里的猴子对人友善,不攻击人。似乎应了咱们古语中: “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规则。 一只哈奴曼,你递给他食物时候,他能迅速取走,取走食物时候不会使用利爪伤人,但是千万别逗它,例如虚晃一下又把食物拿走,这对猴子来说你是一个不诚信的人,会对你展示尖牙利爪,搞不好会伤着你...... 淡定的享受游客的进奉,但是对穿着鲜艳服装的美女猴子好像有戒心。 你把猴子当风景,猴子把你当风景。 无处不在的蛇神NAGA,庙宇里面蛇身正好当防护栏杆。 吴哥窟的一个侧门。古朴沧桑而精美绝伦。 进门的门框顶上雕刻着精美的印度教中众神创造宇宙的故事。 残破剥落的浮雕依稀可以辨认出宇宙诞生初期蛇神保护下出生的蹦蹦跳跳的新生命,毗湿奴大神坐在莲花宝座上受众神团拜。上层则是众神搅拌乳海掀起的层层美丽浪花。 残破的浮雕,依然无法掩盖当年工匠们精湛的技艺。。 被劫掠走头像的武士石像。即使这样仍然默默守卫战寺庙的安宁。 又是一尊无头佛像,虔诚的信徒依然为他披上精美的披肩。 圣池内,游客拍摄下巍峨壮观的圣殿。 模拟须弥山的一座峰,庙峰高高在上,藐视着峰下芸芸众生。 峰顶四周依然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和坦胸露乳的小仙女阿普萨拉,柬埔寨地处热带,尤其夏天酷热无比,据中国元朝使者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里面记载“自国主以下,男女皆椎髻袒裼,止以布围腰。出入则加以大布一条,缠于小布之上。布甚有等级,国主所打之布,有直金三四两者,极其华丽精美。” 就是说高棉王朝时期,除国王以外,不论男女都是坦胸露乳,腰里只系一条布腰带围腰,当然皇宫之内的小仙女围的都是精美的纱丽。 高高在上巍峨的须弥山庙宇峰顶,这可是先用巨石磊积起来,然后再进行雕刻的,可见工程量之大,难于想象。 又一个巍峨的峰顶。 不同形态的小仙女阿普萨拉依然美丽动人。 斜度达到近60-70度的台阶,当时高棉人的设计构想是:这是众神之首的毗湿奴的圣殿,朝拜者必须诚惶诚恐,手脚并用才能攀爬到圣殿,而且每级台阶都仅十几厘米,不能放下全脚掌,只能小心翼翼手脚并用侧着攀爬才能到达圣殿,非虔诚者不能登顶。当初的设计者突出了神的威严。圣殿的高大。 威严的神殿 圣池里面的游客,当年这里可不是随便进来的,斗转星移,今天全世界的游客都可以尽情观览。 又一座造型昂扬的雄狮,再次张扬了苏利耶跋摩二世建国的雄心勃勃。 排着长队队等圣殿顶峰的游客,已经到宇宙中心,不登顶岂不可惜。可惜的是我们时间太紧了,不容我们有时间登顶拜膜毗湿奴大神,连稍微细致端详的时间都紧迫,只能匆匆拍几张照片遗憾离开。 准备膜拜毗湿奴大神的芸芸众生。我们去的时候是一年之中温度气候最为宜人的冬季,温度依然高达34-35度,如果在雨季高温高湿季节登顶拜佛必定是件不轻松的事情。 高大的宇宙中心须弥山顶峰与排长队膜拜的游客。 因为时间来不及,无法登顶膜拜毗湿奴大神,这是从网上找来的吴哥窟须弥山庙塔上供奉的毗湿奴大神。 一路进,一路出速度倒也不慢。 宇宙创立之初正义与邪恶交战的精美浮雕,那个人字形的粗壮美丽装饰借用了蛇神NAGA的身体组成。 各地游览的美女来圣池前留下美丽身影。 东南亚的游客也在神殿前留影。 每个门楣上面的花纹都是叙说着众神搅拌乳海创造宇宙的传说。浪花其实就是乳海掀起的乳浪,这里乳海的乳不是牛奶,也不是人奶,就是广义的乳。 背后的众多美丽的小仙女观看着游客。 当地的香客,祈求毗湿奴大神保佑全家富贵平安。 小仙女阿卜萨拉,小吴哥的浮雕具有很高的水准,每一个小仙女都有不同的表情动作和服饰,连头发造型都各不相同,请注意小仙女拿着莲花的柔美手型,以及纱裙贴在在腿上若隐若现的感觉,都被技艺高超的工匠雕刻出来。 身着纱丽的小仙女 注意看小仙女腿上的纱丽。薄如蝉翼的感觉都雕刻出来了,不由赞叹当年工匠们高超的技艺和对艺术的深刻理解。 又是两位不同形态的小仙女。 雕刻着印度教史诗的浮雕墙 规模宏大,震撼人心,而且雕刻精美,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骑在大象身上的苏利耶跋摩二世率领士兵去征战。 排列整齐的苏利耶跋摩二世的士兵,前面骑马举刀的是一位将军。说的是开拓疆土的战斗。 准备战斗的苏利耶跋摩二世的将军和战士。 这个是同毗湿奴作战的魔王拉瓦纳, 多条手臂说明魔王武功高强,下面是正在厮杀的双方士兵。 猴王哈努曼率领的猴子大军与魔王拉瓦纳的军队在激烈战斗。正中的魔王一手卡住猴子脖子,另一手持长矛刺向猴头,但是猴子一手抓住魔军的小腿,一手从魔军的裆下伸过去抓住裤带,正欲将其掀翻,战斗异常激烈。 站在马上的将军,正手举宝剑指挥战士奋力拼杀,战斗场景异常激烈,似乎能听到兵器撞击的铁钩银瓶碎裂声和战马奔腾嘶吼声。 这幅是天堂地狱的浮雕,上层是行善升入天堂的人们享受着天堂奴婢簇拥的生活,下图是作恶下地狱的人们受到地狱恶神鞭打奴役的痛苦生活。宣扬人在世上多行善,莫作恶。作恶必下地狱。 坐在水牛上的是印度教的审判大神亚玛(YAMARAJA),他掌管着亡灵的世界,在那里他根据人们生前的业报对众生进行审判.他的坐骑是一头水牛,一只手拿着钩索,可以将死去的罪人勾招到他那里,另一只手拿着大头棒,代表了惩罚. 骑在大鹏金翅鸟坐骑上的毗湿奴,据说这个大鹏金翅鸟也是西游记里面狮驼国里面那个大鹏鸟的原型,文殊菩萨的坐骑。 下地狱的人们要在地狱里面被蛇、虎折磨、咬噬。 下地狱的人们祈求地狱掌管神饶恕他们的罪行。注意中间那个抱狱官腿的人在乞求饶恕他的罪行。 激烈作战的场面,注意下面几个头饰不同的士兵,据说是中国的士兵援助苏利耶跋摩二世参加了作战。 庙宇里面的小沙弥 年龄幼小的沙弥 沙弥也喜欢玩现代化的手机。 后记:去吴哥窟基本都是跑马观花,许多细节不大清楚,都是匆忙拍摄完回来后,参考了网上别人的游记和台湾学者周勋的“吴哥之美”、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完成的。细想当年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水平,在炎热的热带地区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毕竟十分不易,一直拖延35年方能完成,吴哥窟建造没有文字记载,当年咱们国家正处于盛唐时期,文人墨客到哪里都有诗词流传,而吴哥窟这么辉煌伟大的工程居然没有文字记载,当时高棉使用的是梵文,据说梵文是记载神的事件的,而人间的事件是不能使用梵文记载的,所以十四世纪高棉王朝因为横征暴敛灭亡以后就沉睡在这个热带雨林里面了,直至18世纪才有法国人根据中国元朝使者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才找到了这个吴哥王朝。柬埔寨一直作为法国殖民地存在了许多年。 这组照片纯属游玩心得。作业也粗糙。也有许多谬误之处,只是作为玩乐、游记,感谢大家欣赏。续集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