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手术相关解剖(二)括约肌

胃肠外科医生王长友

<h3>幽门括约肌:胃壁的肌层很发达,由三层平滑肌组成,外层为纵形肌,以大弯和小弯部分较发达;中层为环形肌在幽门处变得很厚,形成幽门括约肌。</h3><h3>作用:延缓胃内容物排空和防止肠内容物返流。</h3> <h3>贲门:为食道和胃的接口部分,贲门处的腺组织称为贲门腺,其与比其他两类胃腺(胃底腺、幽门腺)的构造不同在于贲门腺比较浅,且呈简单管状。贲门处有肌肉能舒缩,防止进入胃的食物和胃酸等反流入食管。贲门松弛会导致食管的腐蚀与炎症。</h3><h3>食道粘膜在贲门处与胃粘膜相接。此处的食管下段括约肌能起到收紧胃上口的作用,在胃蠕动过程中防止胃内容物返入食道,从而避免胃酸烧伤食道。正常人体即使在平躺或倒置时,胃内容物也不会返流进入食道,也是由于食管下段括约肌的作用。一些婴儿在吃奶后平躺容易吐奶,其原因之一也是贲门肌肉比较薄弱。</h3><h3>组织学:食道的内层表面覆盖有多层的无角质化鳞状扁平上皮细胞。胃内壁则为柱状上皮细胞覆盖。贲门即为二者交界之处。然而,食道在久经反流胃酸侵蚀后可以出现巴雷特食管(Barrett's esophagus)病变。此种病变可以导致贲门上方分化出柱状上皮。</h3> <h3>食管下括约肌(low esophageal sphincter):简称LES。在食管下端和胃连接处并不存在明显的括约肌,但在这一区域有一宽约1~3cm的高压区,正常人静息时LES压为10~30mmHg,比胃内压高5-10mmHg,成为阻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的一道屏障,起到生理性括约肌的作用。</h3><h3>当食物进入食管后,刺激食管壁上的机械感受器,可反射性的引起下括约肌舒张,允许食物进入胃内。食团进入胃后,食管下括约肌收缩,恢复其静息时的张力,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h3><h3></h3><h3>当食管下2/3部的肌间神经丛受损失,食管下括约肌不能松弛,导致食团入胃受阻,从而出现吞咽困难、胸骨下疼痛、食物反流等症状,称为贲门失弛缓症。</h3> <h3>食管上括约肌:包括甲咽肌、环咽肌、近端食管环形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