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COMBABY.SANYA </b><br></h3><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MONTESSORI PEACE EDUCATION</b><br></h3><div><br></div> <h1><b><font color="#ff8a00">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font></b></h1> <h3><font color="#010101"><b>亲爱的老师们,园区相关的教育专业书籍,欢迎大家借阅。</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每次可借阅1本,周期为7天,每个工作日下午5:00--6:00办理借阅手续。</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书籍管理员:可可18976013308</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010101"><b> 新爱婴幼儿园办公室宣</b></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57a7ff">推荐</font></b></h1> <h3>书中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智力和生长发育特点设计了大量的游戏。宝宝从中可以学识字、</h3><div>在游戏中培养能力是宝宝乐于接受的启智方法,也是爸爸妈妈掌握科学育儿和快乐育儿的有效途径。</div> <h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堪称中国家庭教育里程碑之作,既有国际视野,又具中国文化精髓,紧贴现实,呈现了优质教育的做法和魅力,首次把家庭教育著作提升到专业化水平。文笔流畅,可读性强,改变了长期以来教育著作晦涩艰深的现象,在普及现代教育理念方面形成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直接推动了中国家庭教育的进步,标志着中国家庭教育理念和世界最先进水平接轨,并开始对外形成影响力。</h3><div> </div> <h3>本书是被誉为“上天送给孩子和家长的福音”的李跃儿所著。她用明确生动的语言来解读孩子的幸福观,通过190多个生活和教学中的故事,演绎了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为父母、老师和孩子快乐交流建立了一个合乎人性和理性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教育者配合。阅读本书的经历,将是教育者学习爱的智慧的过程,不仅对教育孩子有用,对于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修养也有深刻的意义。</h3> <h3>讲故事难吗?小巫告诉我们:不难。就像这本书告诉我们的,只要有爱孩子的心,有科学的指导,让故事成为父母和孩子共有的精神财富,成为孩子自己的故事,而不是“教”孩子的故事,然后还要有一种努力去尝试去实践的精神,和孩子一起,共同享受故事给家庭、给成长带来的种种意想不到的喜悦,你就能够很自然地选对故事,编好故事,讲透故事了。 </h3> <h3>本书是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坚持23年创办中国式巴学园,把西方主流教育思想应用于东方儿童教育的全面总结,是帮助父母从本质上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成长规律,把握系统爱育方法的通俗读物。</h3> <h3>目录:</h3><div>第一章 儿童带着什么来到这个世界? </div><div>第二章 儿童认识世界的第一步</div><div>第三章 创造力来自哪里</div><div>第四章 儿童必须自己感觉</div><div>第五章 不同品质的心理和智力</div><div>第六章 为什么儿童喜欢重复做一件事?</div><div>第七章 儿童心智发展的内在过程</div><div>第八章 感觉训练---儿童智力发展的唯一途径</div><div>第九章 爱是土壤,爱是阳光,爱是儿童的一切</div><div>第十章 从爱走向独立</div><div>第十一章 “教”孩子可能就是奴役孩子</div><div>第十二章 应该怎样理解孩子?</div><div>第十三章 自由与纪律</div><div>第十四章 放下陈旧落后的教育经验,走向理解的爱</div><div>第十五章 发展心智与掌握知识</div><div>第十六章 “爱和自由”的教育实践</div><div>第十七章 因为有爱而愿意顺从,因为有意志而能够顺从</div><div>第十八章 孩子达到顺从的三个阶段</div><div>第十九章 儿童的优秀品格如何形成</div><div>第二十章 怎样努力才能为孩子创造好环境?</div><div>第二十一章 关于“吃”的生理和心理问题</div><div>第二十二章 孩子的问题出在哪儿?</div><div>第二十三章 蒙氏教育思想适合中国的孩子吗?</div><div>附录:</div><div>爱和自由 规则与平等</div><div>儿童成长中的自由</div><div>......</div><div><br></div><div><br></div> <h3><br></h3><h3>乔治·M.卡帕卡(George M. Kapalka,PH.D.):</h3><div>国际著名育儿专家,执业临床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会资深会员,美国新泽西州布里克市“行为矫正中心”主任,蒙茅斯大学心理咨询专业副教授。</div><h3>前言 --说了五六遍,孩子就是听不进去 </h3><div>第1章 跟孩子定规矩时,孩子为什么这么抵触?</div><div>第2章 了解情绪反应的过程,才能正确看待孩子的抵触行为</div><div>第3章 定规矩法则1:面对面说话,小家伙才听你的</div><div>第4章 定规矩法则2:给予恰当后果,孩子就会乖乖听话</div><div>第5章 定规矩法则3:小家伙越闹越凶?就让他独自冷静几分钟</div><div>第6章 定规矩法则4:列个任务单,轻松培养孩子的自觉力</div><div>第7章 第8章……</div><div>亲,欲知后文请联系我借阅哦◐▂◐</div><div><br></div><div><br></div> <h3>阅读本书的经历,将是一次学习爱的技巧与接受爱的训练的过程,它给了你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指引你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通过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帮助你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你配合。掌握了“如何说?”“怎么听?”的技巧,就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让孩子在你的引导下身心健康发展。<br></h3><h3><br></h3><h3><br></h3> <h3>《孩子你慢慢来》</h3><div>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作者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面对初生至童年、少年时期的两个孩子(华飞、华安),从出生,到开始说话、识字、逐渐认识这个世界,书中有忍俊不.禁的童真,有无法抑制的爱怜,也有母子的无奈和迷惑。它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div><div><br></div><div><br></div> <h3>★新浪育儿名博“雷根斯堡小兄妹”首次著书,总结多年育儿经验,提出符合现代儿童成长的全新养育观念。百万家长感动推荐!</h3> <h3>儿童在我们面前展露出来的,是他们还没有被探究到的心智。儿童的某些行为活动倾向,连很多心理学者和教育学家都从没深入研究过。比如,我们有时候认为孩子们应该会喜欢的某些玩具,可实际上他们并不太感兴趣,对童话故事也是如此。孩子们反而经常想摆脱大人的控制,希望自己动手去做每一件事。除非是真 <br></h3><div>...... </div><div><br></div><h3>第一章 儿童是什么</h3><h3>第二章 新生儿的诞生</h3><h3>第三章 心里胚胎</h3><h3>第四章 有吸收性心智的本质</h3><h3>第五章 心灵的构建</h3><h3>第六章 儿童的行为能力</h3><h3>第七章 三岁的孩子</h3><h3>第八章 让孩子回归自然</h3><h3>第九章 儿童的公民权利</h3><h3>第十章 如何接受进入这个世界的婴儿</h3><h3>第十一章 爱的导师</h3><h3>第十二章 让儿童成为自己的主人</h3><h3>第十三章 新时代的老师</h3><h3>第十四章 成人和儿童</h3><h3>第十五章 为儿童提供美丽适宜的环境</h3><h3>第十六章 培养儿童稳定的注意力</h3><h3>……</h3><h3><br></h3><h3><br></h3><h3><br></h3> <h3>目录</h3><div>蒙台梭利的教育基本理论</div><div>蒙台梭利方法——运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教育方法</div><div>有吸收力的心理</div><div>教育中的自发活动</div><div>蒙台梭利生平和著作年表</div><div>译后记</div><div><br></div><div>内容提要</div><div>本书汇集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关于幼儿教育的三篇重要著作,全面反映了作者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div><div>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融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性为一体,可供教育工作者参阅。</div><div><br></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b></h1><div>本书是蒙台梭利博士在美国传授蒙台梭利方法期间,应无数对她的方法感兴趣的父母和教师的要求而写作的一本操作性手册。该手册向人们传授了“儿童之家”所运用的教具和技术,以及如何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进行“自我教育”的环境。从蒙台梭利创办第一所“儿童之家”至今,所有蒙台梭利教室的教具都十分统一。蒙台梭利博士在本书中传授了如何教学前儿童使用这些教具,以刺激其观察力、认识力和判断力的发育。蒙台梭利博士强调,对每个孩子的方法是不同的,成人的作用应该是引导孩子自己去试验,让他们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们自己在学习中冒必要的风险。</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童年的秘密》</b></h1><div>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而轻视游戏的作用,把游戏仅视为闲暇时的一种快乐的消遣;过分强调教具的价值,而贬低玩具的价值;具有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等等。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方法的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利用、改造和创新。</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发现孩子》</b></h1><div>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能影响整个世界的教育体系,关键在于她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格齐、福禄贝尔等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观念。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她还利用第一手观察资料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儿童发展的规律。</div> <h3> 本书具有如下特点:</h3><div> 全世界的早教经典,引领幼儿教育的权威教材。</div><div> 世界上四大儿童教育专家的经典之作之一,最权威、最科学、最完美的早教指南。</div><div> 覆盖世界上最成功的四大早教法之一——“天才教育”。附有子栏目:典型的“案例连连看”、精辟的 “专家解读”,以及科学的 “教育要点”。</div><div> 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可操作性极强;语言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全面,非常适合初为人父人母、随同宝宝一起成长的中国家长阅读。</div><div><br></div><div><br></div> <h3>当一名教师倾其所有精力、美德与创造力,他能为学生做什么?如果认识了美国的传奇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或许便有了答案。</h3><h3>雷夫.艾斯奎斯给人以震撼与惊叹——他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给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计其数。他的事迹轰动整个美国,而且还被拍成纪录片,他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成为美国最热门的教育畅销书之一,但他仍然坚守在他的56号教室,证明着一个人能够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h3><h3><br></h3><h3><br></h3> <h3>目录</h3><div>引言</div><div>上编 中国幼儿教育思想史</div><div>第一章 古代的优生、胎教思想</div><div>第二章 古代的幼儿家庭教育思想</div><div>第三章 古代教育家的幼儿教育思想</div><div>第四章 近代西方幼儿教育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div><div>第五章 近代幼儿教育家的教育实践与思想</div><div>下编 外国幼儿教育思想</div><div>第六章 古希腊罗马时期幼儿教育思想</div><div>第七章 文艺复兴时期幼儿教育思想</div><div>第八章 17世纪幼儿教育思想</div><div>第九章 18世纪幼儿思想教育</div><div>第十章 19世纪幼儿教育思想</div><div>第十一章 20世纪幼儿教育思想</div><div>本书是对历史上诸多教育家有关教育的论述加以提炼,寻找他们思想的内在逻辑,最终形成他们各自相对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为今天培养幼教专业人才的需要提供了教育理论。</div><div><br></div><div><br></div> <h3>内容推荐</h3><div>《指南》首先强调了健康教育对于幼儿的重要性,认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非常迅速且十分重要的时期,健康教育能够增强幼儿体质。使其保持愉快的情绪,养 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并为其他领域的深人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指南》还从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的视角,指出成人应如何有效促进 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最后,《指南》进一步指出,尽管幼儿身心发展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悉心呵护,但是这种保护不应过度,否则将会影响幼儿主动性和独立性的 发展。</div><div><br></div><div><br></div> <h3>内容介绍</h3><div>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教育,是没有伤害的教育。</div><div>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人格养成、习惯培养的关键期。童年是幸福的起点,父母怎么做,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人生。本书是著名早教专家付小平陪自己女儿成长的亲子教养手记,也是他十年教育工作和育儿实践思考的结晶。作者通过与女儿相处期间发生的故事,提出了家长的心灵陪伴是儿童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等诸多独到的教育理念和见解,直接解答了最让幼儿园家长困惑的教养问题。</div><div><br></div><div><br></div> <h3>当一个民族几代人数十年如一日地投身到幼儿教育中去,它能够创造出怎样的奇迹——5岁便能轻松跑完全程马拉松,幼儿园时期便能达到2500册图书阅读量的孩子们,是什么让这些平凡的孩子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br></h3><div>日本国民的高素质是举世公认的,但这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日本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们为此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div><div>赵惠庆及她的团队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对日本的顶级幼儿园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全景扫描,使我们得以以第三者的眼光,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妈妈们也会从书中多种幼儿教育方法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一种,创造不一样的“奇迹”。</div><div>书中78张真实的照片和多种顶级幼儿教育方法,将带给你独一无二的教养感受。 </div><div><br></div><div><br></div> <h3>教育与爱育的最大大差别在于:教育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而爱育则是平等自由的。居高临下通常会带来压抑、束缚,甚至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平等自由却能大大发挥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创潜能。</h3><div>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作者李跃儿,这位由酷爱艺术的女画家,到有心将自己的常识传授给下一代的老师和母亲,在经历了太多传统教育的失败之后,终于大彻大悟;终于从高于孩子的“教育宝座”,回到了自己也曾拥有过的蓝天乐土;终于以平等的姿态,来看待孩子的成长;终于开始享受孩子们创造的多彩世界……</div><div><br></div><div>作者简介:</div><div>李跃儿,中国著名名儿童教育专家,曾为《父母》杂志教育答疑专家,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七巧板》、12频道《心理访谈》等节目嘉宾。 获得第三届中国国际家庭教育论坛“华表奖”和“形象大使”称号。 电影《小人国》、大型电视记录片《成长的秘密》的主创之一, 创办李跃儿巴学园。</div><div><br></div><div><br></div> <h3>相比许多家教图书,这《儿童直映记忆心理学》有以下特点:</h3><div> 第一:《儿童直映记忆心理学》首次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儿童教育培训及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div><div> 第二: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它是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们最实用的工具书。</div><div> 第三:《儿童直映记忆心理学》不但告诉你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你怎么教孩子做人,教你怎么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作为孩子的父母及老师,我们要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一个各方面做得优秀的父母才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家庭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单位,父母是这个教育单位里的老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孩子的效仿源。无数事例证明,孩子最初的行为习惯都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因此,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父母要特别重视榜样对孩子的巨大影响作用,时时处处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div><div><br></div><div><br></div> <h3> ●儿童教育专家、“中国的斯波克博士”小巫十年唯一最满意、最心安的一部作品,全新升级版。</h3><div> ●加入 “无条件养育”理念及P.E.T.(父母效能训练)亲子沟通手法</div><div> ●原版《接纳孩子》连续4年畅销亲子图书榜,被读者评为经典家教书。</div> <h3>全书共分为四篇:第一篇,寓教于乐,好玩的绘本让孩子在游戏中感知爱、温暖和乐趣,收获点滴体验和知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二篇,满满的都是亲子的爱,所选绘本不仅关注亲子间的温馨关系,而且还为父母提供了解决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的方法;第三篇,健康快乐是宝宝最重要的,旨在绘本阅读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情商;第四篇,聪明智慧地编织世界,孩子与父母共同阅读绘本,学习并运用科学、语言、心理等知识,去体察并感悟世界的原理。每本绘本的推荐含括基本信息、内容简介和哈爸推荐。<br></h3> <h3>陪伴教育专家刘称莲用质朴而细腻的笔触,重温了女儿小学成长的的点点足迹,以及这些足迹如何为女儿铺就了通往北京大学的坚实台阶。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吸铁石”,增进沟通的“家族邮筒”,培养契约意识的“家族守则”; 妈妈“随意”散放的书刊,爸爸“刻意”设计的欢迎回家仪式·········书中处处绽放着独特而有效、用心而无痕的教育智慧。</h3> <h3>你了解项目课程吗?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开展项目课程?这本书会是你绝佳的模仿榜样。你可以完整地追随台湾资深教师的心路历程,获得开展项目课程的第一手资料,学习如何对幼儿的学习探索进行引导、思考和回顾,从而引发、生成你自己的新课程,成为一名富有科研探索精神的老师!</h3><h3><br></h3><h3><br></h3> <h3>本书两位作者各自都有27年以上的课堂教学经验。他们用两年时间通力合作,写出了这本《手巧才能心灵:华德福学校的手工和实用艺术课》。</h3><div> 他们分享关于手工和实用艺术的见解,交流在教学经历中积淀的智慧和创意,他们对鲁道夫.斯坦纳博士的敬意随着每一次新的领悟而变得更加深厚。</div> <h3>鸽子的研究书</h3><h3><br></h3><div>内容介绍:</div><div>鸽子吃什么?怎么飞? </div><div><br></div><div>你一定也曾经看过鸽子,但是,你知道鸽子喜欢吃什么,他们是怎么飞翔和降落的吗? </div><div><br></div><div>在“鸽子”这个课程中,孩子们对鸽子产生兴趣,提出了许多关于鸽子的“假设与理论”,并通过观察、实验、查书的方式来“求证”。十个小小科学家成立了“科学研究小组”,并且充分动用语言方面的旧经验,出版了“鸽子的研究书”,把他们研究的成果与大家分享…… </div><div><br></div><div>也许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课程,但是从中却能看到老师一路“支持”孩子的观察发现与研究,也促进孩子们的成长与学习。这就是在这个课程中,老师所扮演的角色们。而你呢?你要在你的课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希望阅读此书之后,能给你一些想法和感动,原来孩子就是这样学习的,原来你也可以如此带领孩子一起成长!</div><div><br></div><div><br></div> <h1><b><font color="#ff8a00">阅读,</font></b></h1><h3>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去看成年累月的积累,也像肌肉一样时不时锻炼。希望我们的阅读也能把大脑建立起来。</h3><h1><b><font color="#ff8a00">读,</font></b></h1><h3>为了你的收获更多,吸收更好,可可建议:</h3><h3>1、边读边思考所读文字,从文字中思考如何抓住真正的意义。</h3><h3>2、用思想架构或格形式等帮助了解所读。</h3><h3>3、吉光取片的摘取,但要让这些精文好句驻留在我们记忆里,需要反复琢磨,使之成为自己的一部分。</h3><h3>4、阅读分享。分享书也是一种公开,把私己阅读的经验转化为共享的经验。</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精神发育犹如身体发育,除了必需的营养外,还需运动,所以,现代教师的精神生活需要经常“运动”、调理,现代教师既需要满足生存的职业生活——教书,也需要丰盈灵魂的内心生活——读书。</font></h3> <h1><b><font color="#ff8a00">享受自我的使命感</font></b></h1><h1><b><font color="#ff8a00">教育或许是人生的一种境界</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