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珠峰 作者 严子健 (姥记者)

严子健(姥记者)上海

<h1>自从我2006年夏天在绒布寺与珠峰一遇,从此魂牵梦绕,想拍好珠峰的这颗心再无放下过。因为当时我只拍到了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峰那一点点的尖尖头。虽然第二天一早也看到了珠峰的全貌,但因雪山朝向关系,日出是在珠峰的左侧后方,很难拍出好看的照片。所以,一般情况下,日落时的珠峰,才最好看,这也使我从此种下一个愿望,要拍到珠峰的日落美景。尤其在2014年秋天,我走了一趟川滇藏,运气让我拍到了除珠峰以外的藏地多数主要神山雪峰,其中包括稻城亚丁三神山、梅里雪山和南迦巴瓦的日照金山,之后,这让我对拍摄好珠峰的欲望更加强烈。</h1> <h1>十年后的这次,我行摄西藏阿里南北环线,拍摄珠峰、尤其是拍好珠峰日落美景,成为主要计划之一,也为了圆十年前种下的这个梦。我是9月22日从拉萨出发的,一路观赏到了<span style="line-height: 1.5;">羊卓雍错瑰丽的孔雀蓝和美丽的倒影,经受到了卡若拉冰川的刺骨寒风,</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2</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3日在日喀则住一晚后,24日一早我向世界屋脊的珠峰大本营进发。日喀则到珠峰大本营大约350公里,先走318国道,不久就到了318国道的5000公里纪念碑处,在那里拍照留念,很是高兴。因为日喀则是上海援建的,所以那里还有一个拉孜上海人民广场。</span></h1> <h1>继续往前走,在过拉孜县,并过了318国道和219国道分岔路口后,车向南走318国道,在过了定日县的加措乡后不久,就能看到路边的一块巨大石头,上面写着"珠穆朗玛国家公园",从这里再往前,就是珠峰国家生物园保护区了。</h1> <h1>在抵达珠峰国家公园大门后,就是告别318国道,进入著名的110公里珠峰公路了。旅游者进珠峰大门,门票180元,汽车还得按轮子数量,收取每个轮子100元的费用。我不记得十年前是否那样收费,当时我是跟人拼车去的,只说了个总价,其他什么都不管,所以根本不知道还要按车轮子数量收费。</h1> <h1>据记载,这条110公里的珠峰公路,是西藏自治区政府1978年修建的,十年前我走的时候,是一条&quot;九曲<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5;">十八弯&quot;的碎石路,驴友们称其为&quot;搓板路&quot;,连续的大S急转弯加上颠簸不平的碎石,那时候走起来,真的很辛苦。不过如今,碎石路已经全部铺就了柏油路,虽然还是那么弯多拐急,但毕竟平坦了许多,不再那么颠簸了。</span></h1> <h1>到珠峰大本营之前,必经绒布寺,那里海拔5154米,地势高峻寒冷,所以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全称"拉堆查绒布冬阿曲林寺",是属西藏宁玛派寺庙,是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僧尼混居寺。 绒布寺始建于1899年,由红教喇嘛阿旺丹增罗布创建。从绒布寺向南眺望,是观赏拍摄珠峰的绝佳地点。<br /></h1><h1></h1> <h1>十年前的那次,在我到绒布寺后,珠峰云遮雾绕,什么也看不见,我只得先住下,那年是住绒布寺招待所。一问,晚饭什么都没了,只有面条,高压锅煮的,也没菜,只有酱油了,10元钱。行,只要能填饱肚子,管它什么东西。就在我吃下第一筷酱油面条时,我突然通过招待所的小窗,发现珠峰露出了尖尖顶。我顾不上吃,抓起相机和三脚架,就冲到了门外。顾不上找前景,我拍下了落日前珠峰的尖尖顶,也就是本文的第一张照片。而那时候,绒布寺对面还有一排土坯房,房东好像都是当地扎西宗乡的藏民,这张照片,也是十年前那是拍摄的。而十年后的如今,我到绒布寺,已经看不见那排土坯房,所有到珠峰大本营的旅游者,都只能住在绒布寺再往前的旅游者大本营。</h1> <h1>那个时候,从绒布寺到珠峰大本营,还需要坐马车进去,一个人好像是20元,也可以租自行车,一小时15元。</h1> <h1>我当时就是坐这样的马车,到达珠峰大本营的。半路上还拍到了一群岩羊。</h1> <h1>那时候的珠峰大本营,还有扎西宗乡藏民建立的牦牛帐篷,供旅游者过夜。</h1> <h1>在<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5;">珠峰大本营再往里4公里处,有一块标明海拔5200米的珠峰纪念碑,当年我在那里拍了一张照片留念。</span></h1> <h1>在回绒布寺的路口,我看到一位坐在帐篷前晒太阳的藏民,手里正握着一罐印有刘翔画面的可口可乐,2006年,刘翔正是大红大紫的时候,而且还因为是在珠峰大本营看到这一幕,所以我随手拍下了这一情景。</h1> <h1>2016年的这次,我再走珠峰路。其实2014年深秋,我行摄川滇藏,又到过一次拉萨,当时据说珠峰已经下雪封路,大本营的藏民也都已经回家,所以我没去成。这次,我是卯足了劲儿再上珠峰大本营,寄希望能够拍摄到珠峰日落美景。</h1> <h1>然而,当9月24日下午,我们抵达绒布寺时,珠峰云遮雾绕。在寒风中等待一个多小时后,珠峰不仅不肯露脸,云层反而越来越厚。无奈之下,我们几个摄友拍了张合影,以留作纪念后,只得悻悻而归。再一次与珠峰日落美景擦肩而过,使我有点儿沮丧。</h1> <h1>那时,看到几个老外,徒步从珠峰脚下返回,兴致似乎也不高。由于天不好,所以我们也没必要住在珠峰旅游大本营,当晚我就下山,留宿离珠峰最近的乡村——扎西宗乡。</h1> <h1>二上珠峰大本营,结果一无所获。10月5日回到拉萨,吾心不死,决定返回珠峰,再上大本营。</h1> <h1>10月7日一早,我从日喀则出发,天不错,翻越了比珠峰大本营还高的海拔5278米的加措拉山口,再到海拔5198米的加乌拉山口时,已经看到了珠峰的尖(见图),还拍到了世界第六高峰的卓奥友峰。</h1> <h1>下午在拍完离珠峰最近的村子——日喀则地区定日县扎西宗乡曲宗村后不久,在路边还拍到了珠峰旗云。</h1> <h1>所谓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我满心欢喜之时,等到了绒布寺,天又变了,我们住进了绒布寺再往里的旅游大本营的牦牛帐篷,店主是格桑仁增。饭后下午15点多,刮起了大风,16点多,又下起了雪粒子。我想,难道这一次又要泡汤?!</h1> <h1>可大自然就是那么奇妙,17点多,太阳出来了,大本营上空出现了蓝天,我坐景区环保车上山,25元钱,前进4公里,到了海拔5200米的登山大本营。这也就是我十年前在纪念碑前拍照留影的地方。</h1> <h1>所谓的登山大本营,是政府为保护珠峰核心区域环境而设立的保护地带,与世界最高峰珠峰峰顶的直线距离约15公里,那里有武警把守,一般游客已经不被允许再进一步,只有持登山证的人,才被允许继续向前进。如今,那里的牦牛帐篷已经不见,当地藏民经营的牦牛帐篷旅馆,全部被集中到了旅游大本营,这个地方除了一座代表现代文明的"世界最高厕所",再无永久性建筑。在登山大本营,有个小山包,再登上这个顶上挂满经幡的小山包,珠峰就会完完全全地呈现在你的眼前。</h1><h1>这张照片就在小山包上往回拍的,那里有一辆小面包车,就是景区的环保车,专门接送游客上下山的。</h1> <h1>归纳起来,从绒布寺到登山大本营的小山包,总共是三个点,绒布寺——旅游大本营——登山大本营。所有的车,都必须先到绒布寺,十年前那里还有土坯房供游客留宿,如今已全被拆除,据说绒布寺那里已经不允许游客居住。所有需要留宿的游客,都被集中到从绒布寺再往里的旅游大本营,这张照片是我第二天天亮后在住宿的旅游大本营帐篷旅馆门口拍摄的。<span style="line-height: 1.5;">旅</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游大本营还有卫生间(帐篷旅馆都没有卫生间)和帐篷邮局,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邮局。要到登山大本营的游客,必须在旅游大本营的尽头买票,然后坐景区环保车进去。</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5;">在旅游大本营,经营帐篷旅馆的大都是扎西宗乡的村民,我住的帐篷是由扎西宗乡现宗村人格桑仁增经营的。据她说,旅游大本营共有59家帐篷旅馆供游客留宿,100元/晚/人,经营者大多数都是每年四月下旬上山,帐篷旅馆开张,每年10月下旬收摊回家,6个月要交政府5万元的管理费,一年他们能挣十几万。</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nbsp;</span></h1> <h1>就在我攀爬上登山大本营的这个小山包之时,珠峰周围的云雾真的开始慢慢散开,神奇啊,运气来了,激动啊!18:21:55,珠峰露出了尖尖顶,这个小尖尖跟我在十年前拍摄到的几乎一样;人们开始尖叫起来,我的心跳开始加速。</h1> <h1>18:34:42,仪态端庄的珠穆朗玛圣母峰正式向我敞开怀抱,</h1> <h1>我还用400mm的远摄镜头,拍下了珠峰的细部。</h1> <h1>在小山包上,抽空,我还为自己拍了一张与珠峰合影的留念照。</h1> <h1>夕阳缓缓西下,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接下来,就是等待珠峰日照金山的大餐了。</h1> <h1>19:50:14,金腰带来了,珠峰山体随之也自下而上,渐渐红起来;</h1> <h1>19:51:03,整个珠峰的金色光影已非常美丽,我心里默默念叨,有了,成了,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啊!</h1> <h1>19:52:54,我准确适时地拍下了金色到达珠峰尖顶的那一刻。终于能舒一口气了,10年了,我日思夜想,梦寐以求,今日终于圆梦。藏地神山雪峰,我终于有了最重要的一面尊容。</h1> <h1>武警的高音喇叭响了,回旅游大本营牦牛帐篷的最后一班车要开了,我依依不舍地收拾器材,离开了那个小山包。其实那时候还能拍,太阳完全落山后,珠峰会呈现瑰丽的玫瑰红,雪山背后的天,会出现亮丽的孔雀蓝……但那时,我已经是最后一个被塞进拥挤的环保车里的游客。</h1> <h1>20:11:55,我在驻地牦牛帐篷前,用400mm的远摄镜头,拍下了这张照片,ISO用到了5000,速度1/30s,那时的珠峰,还有点粉红,依然很美……</h1> <h1>这是第二天一早拍到的珠峰日出,这一情景,不由我想起&quot;日照香炉生紫烟&quot;的诗句,虽然山体前面没有瀑布,但&quot;紫烟&quot;却也很难得。</h1> <h1>美梦成真。我终于圆了自己十年来,心心念想拍到珠峰日落美景的好梦。我也对自己三上珠峰大本营,终有收获而感到满足。</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