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画:一同寻找西方古典音乐大师的金币。 原因:画没画完,编辑中,着急和大家共享乐趣,互助初版…

王富强

<h1>传说巴赫在困顿的求艺旅途中,躺在人家的窗台下祷告,从窗囗拋出两条生魚。他竟从魚中吃出两枚金币。真的假的?一同网寻吧?</h1><h1>我在百度查的之一,资料太多…</h1><h1><br></h1><div>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语: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3.21-1750.7.28),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1>我的画意:<b>1</b></h1><h3>蓝橙系列之后,第一幅决意表现西方音乐家为主的作品。我认为巴赫划出了西方音乐之于宗教艺术的一片天。编织出了基本架构。而莫扎特则从天堂向人间打开一扇窗。特朗斯特罗姆的诗则把世间的意象直指无神的苍穹。我当下正是在这个结构里存活着自己的思想。作品名还待定,大家也帮忙想想。</h3> <h1>天才莫扎特的电影获得奥斯卡金奖!谋害他的人是谁?大家需点划间寻得线索!</h1><div><br></div><div>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17601791年12月5日0时55分,莫扎特逝世,享年35岁。</div><div><br></div> <h1>一位瑞典诗人破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啥?我仅查到简历如下:</h1><div><br></div><div>特朗斯特罗姆1931年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1954年出版第一本诗集《诗十七首》,引起瑞典诗坛轰动,特朗斯特罗姆2011年获得诺奖时,颁奖词这样写道:“通过凝练、透彻的意象,他为我们提供了通向现实的新途径。”</div><div>特朗斯特罗姆一生写作诗歌其实并不多,大约有270首左右。</div> <h1><font color="#010101">两代指挥大师:均属顶级。虎父无犬子还是伟人无父。纠结…</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r></font></h1><h3></h3><h3><font color="#010101">卡洛斯·克莱伯1930年7月3日出生在德国柏林,人称小克莱伯,原名“卡尔”。他是受人尊敬的伟大指挥家埃里希·克莱伯(Erich Kleiber)的儿子。</font></h3><font color="#010101">“小克莱伯的音乐制作经常被描写成狂想曲或者富有酒神意味,他真的把他的乐手带到自我放纵的边缘。努力去实现所有作品细节,然后再努力地删除所有的约束痕迹。… …有时,在演出的狂热中,小克莱伯也失去了自我控制,达到了兴奋之极的边缘。”<br>2004年7月13日,这位极具传奇色彩的指挥大师病逝于斯洛文尼亚的康涅斯卡村;在此十天前,他刚刚度过74生日;7月17日他的家属按照克莱伯的遗愿,在距卢布尔雅那(Lj ubljana)以东60公里的小镇Konjsica将他与已故的妻子合葬——斯洛文尼亚是他母亲和妻子的故乡。<br><br></font><h1><font color="#010101">我的画意:<b>2</b></font></h1><h3><font color="#010101">小克莱勃是我最崇拜的指挥大师。1989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我的成人礼物。他的器宇告知我一个鲜活艺术大师该是什么样子。当我刻画这个肖像时,当我认为他应该是小克莱勃了,竟然象27年前一样激动不己。</font></h3> <h3></h3><h1><font color="#010101">&lt;永恒青春的面庞:舒伯特、修拉及画友&gt;共同点是天妒奇才。</font></h1><font color="#010101"><br>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长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他被安葬在他生前一直相当崇拜却只见过几次面的贝多芬墓旁。<br><br></font><h1><font color="#010101">我的画意:<b>3</b></font></h1><h3><font color="#010101">不知道如何表现出对舒伯特和修拉等英年早逝艺术大师辉煌成就的赞美。干脆就用光芒表现辉煌,就如信徒对神的表达。</font></h3> <h1>点彩派的原创者,也可说是彩电原理的奠基人。</h1><h3>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 1859-1891)</h3><h1><span style="font-size: 16px;">他很难与朋友们交往,但同时也使他得以专心致力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不受外界的影响。修拉艺术上的成熟还是1884年以后的事。但这一切构成了修拉艺术的基本来源(无疑,印象派给了他更直接的启发),这些影响的直接表现就是,对结构的强调、形体的几何化和色彩的科学化表现。这是新印象主义油画家修拉短暂的一生所致力追求的目标。1891年,长子出生后不久,修拉死于白喉,享年31岁,葬于法国巴黎。</span><br></h1> <h3>据查这是修拉的画室好友拉芒.让。这是修拉所画最成功的形象。专注而虔诚。</h3> <h1><font color="#010101">为人间快乐而生.亦如莫扎特。</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r></font></h1><h3><font color="#010101">1895年出生于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几乎终生与疾病相伴的哈丝姬尔,4岁丧父,1905年,年仅10岁的哈丝姬尔在巴黎举行了首次独奏会,并在翌年被当时任巴黎音乐学院院长的作曲家福雷接收进该校学习。1907年又进入科尔托开设的大师班,科尔托非常欣赏哈丝姬尔的艺术天赋,并准备了大批曲目供她学习,不料哈丝姬尔只用了短短的几个月便全部弹好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1><font color="#010101">我的画意:<b>4</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r></font></h1> <h3>美少女哈斯基尔</h3> <h3>现在的国际乐坛大姐大.不得不查:</h3><div><br></div><div>玛塔·阿格里奇(Martha Argerich,1941— ),阿根廷钢琴家,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5岁首次登台演出。1965年在华沙第七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中获第一名,波兰唱片公司在现场录制了她演奏的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唱片,令其名扬全球。她的演奏风格浪漫豪放,被人们称为“音乐的女大祭司”。</div><div><br></div> <h1><font color="#010101">其实是舞蹈出身。为巴赫而舞。</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r></font></h1><h3></h3><h3><font color="#010101">安吉拉·赫维特1958年7月26日出生在加拿大渥太华的一个音乐家庭,9岁时她在多伦多皇家音乐院举行第一场演奏会,10岁开始与乐团合作演出。</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她从1994年与Hyperion唱片公司签约,进行一个费时11年预计推出14张CD的巴哈键盘作品录音大计划,这其中包括了巴哈的「创意曲」、「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十二平均律」、「郭德堡变奏曲」、「触技曲」、「键盘协奏曲」等作品。隔年的1995年,安吉拉·赫维特获得母校渥太华大学颁给荣誉博士学位,1997年再获得渥太华市钥匙。</span></h3> <h1><font color="#010101">人生智者不得不阅</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r></font></h1><h3><font color="#010101">布伦德尔(1931—)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古典钢琴家之一,他曲目广泛,学识渊博,由他演奏的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勋伯格等人的作品被视为不可替代的重要诠释,布伦德尔录制与发行的海量唱片则是对其卓越成就的永恒见证此外,他还作有三卷诗集,撰写过大量优秀的音乐随笔,曾发表多篇极具轰动效应的演讲,而另一方面他却尽量回避媒体,尽管那会为他赢得更多公众的欢呼;2008年12月18日,78岁的布伦德尔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了告别音乐会。</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有国人戏称他叫激烈而死。我第一张Cd是他的作品.我第一个敬拜的是他的墓。激烈所以永恒。</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r></font></h1><h3><font color="#010101">埃米尔·吉列尔斯,原苏联钢琴家;1916年10月19日出生于乌克兰的奥德萨;6岁开始学习钢琴,13岁首次举行钢琴独奏会;1933年获全苏音乐比赛一等奖;1935年考取莫斯科音乐学院研究生,在涅高兹指导下继续深造;1938年获布鲁塞尔国际钢琴比赛一等奖,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1947年起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1955年成为战后第一位访问美国演出的苏联钢琴家,获得很高的赞誉;1985年10月14日逝世于莫斯科;吉列尔斯是俄罗斯钢琴乐派的卓越代表,曾获苏联人民艺术家,还曾获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名誉音乐博士学位。</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谁敢教训斯大林!请看:</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r></font></h1><h3><font color="#010101">玛莉亚••尤金娜(Maria Veniaminovna Yudina 1899.9.9 Nevel——1970.11.19 莫斯科),1899年出生于俄国的Nevel,1970年在莫斯科逝世。从1906年开始接受钢琴教育;此后,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Anna Essipova。1913年,首次公开露面。从1930年开始,她在苏联频繁演出,此外,还曾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音乐学院从教。一次,斯大林偶然间从电台广播中听到了她演奏的莫扎特的《A大调协奏曲》(K.488),当天深夜即立刻预定了该张唱片。1950年,她参加了莱比锡巴赫音乐节。1954年在波兰进行巡回演出。在被莫斯科音乐学院解聘之后,她继续在地处苏联首都的Gnessin学院从事教育活动;同时,还继续举行独奏音乐会。1962年,当斯特拉文斯基首次重返苏联,她参加了庆祝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80岁寿辰的音乐会。1969年5月,她举行了最后一场音乐会。玛莉亚•尤金娜的演奏以她的多样性、阳性力量以及创造才华著称于世。</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比激烈还激烈的…</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r></font></h1><h3><h3><font color="#010101">斯维亚托斯拉夫·特奥菲洛维奇·里赫特,1915年3月20日出生于日托米尔,钢琴演奏家。</font></h3><font color="#010101">他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大师之一,以极广的演奏范围,举重若轻的技术以及富有诗意的分句闻名,他的演奏曲目如同百科百书一样广,不管是视谱或背谱演出,都能弹出杰出且深刻的音符,令人赞赏的演奏技巧,与对各个作品深邃且独特的了解,使得他在录音或是现场音乐会上的每次演出都称得上是传奇。<br><br></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德系的隐士.卫道士:</font></h1><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中文名君特·旺德外文名Gunter Wand国籍德国</font></h3><font color="#010101">出生地德国乌帕塔尔市出生日期1912年1月7日<br>逝世日期2002年2月14日职业指挥家<br>主要成就指挥大师&nbsp;布鲁克纳交响乐权威<br>代表作品贝多芬、布鲁克纳交响乐作品。<br><br></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也许是最美的肖邦:</font></h1><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迪努·李帕蒂英文名:Dinu Lipatti籍贯:罗马尼亚性别:男国籍:----罗马尼亚出生年月:1917年3月19日去世年月:1950年职业:演艺 钢琴家&nbsp;毕业院校:布加勒斯特音乐学院</font></h3><font color="#010101">英年早逝的利帕蒂是位传奇式的钢琴家。他的演奏技巧堪称当时最为精湛,但从未刻意展示和过分追求。他对作品的解释恰如其分。科尔托对这位钢琴演奏天才的评价是:“不管是莫扎特或巴赫,抑或是贝多芬和肖邦,他都具有能超越单纯的音符,表现出其精神意味的正确理解力。”[2]<br><br></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手术刀般的触键:</font></h1><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毛里奇奥·波利尼(MaurizioPollini1942-)男,1942年出生于意大利米兰的一个音乐家庭,是现代意大利著名钢琴家。</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指挥帝王的金龟婿钢琴帝王</font></h1><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1903-1989),世界最负盛名的钢琴家之一,美籍俄罗斯人。很早就显露音乐天才,先后师从俄罗斯和德国的演奏大师,集俄罗斯学派与德国学派之大成。1924年到柏林、巴黎举行旅行演出,获很大成功。1928年赴美,与托马斯·比彻姆爵士指挥的纽约爱乐合作,在布什戈尔茨钢琴上演奏出柴科夫斯基钢琴协奏曲,一举成名。之后定居美国。曾停止演奏达十二年之久,1965年,在卡内基大厅举行重返舞台的独奏音乐会,轰动世界乐坛。</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卡拉扬的钢琴之手:</font></h1><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阿列克西斯·魏森伯格&nbsp;(Alexis Weissenberg,1929-2012 ) 法藉保加利亚钢琴家,保加利亚作曲家弗拉季格罗夫的弟子。1945年流亡到以色列,1946年考进朱利亚德音乐学校,从萨玛罗芙学琴。1947年参加列文特里特国际比赛获奖后多次举行协奏曲音乐会。1956年起为提高修养与技艺,息影乐坛10年之久,1966年复出在巴黎举行独奏会获巨大成功,卡拉扬因此与其合作录制一系列协奏曲,其演奏风格是宽阔幅度与精湛技巧的结合。</font></h3><font color="#010101">魏森伯格的演奏曲目广泛,从巴赫到巴托克的作品无所不包,但最出色的还是与卡拉扬和柏林爱乐乐团合作的协奏曲。<br><br></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法德人民的共同骄傲:</font></h1><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Walter Gieseking 吉泽金(1895-1956),法国钢琴家,父母是德国人,1911年在汉诺威音乐学院莱梅(Leimer)班上学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服兵役,战后开始巡回演奏,成为世界闻名的钢琴家.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吉泽金依然在德国及占领区内演奏,战争结束后,因有协助纳粹的嫌疑曾受盟军调查,1947年才重返舞台.1949年到美国巡回演出,因又有人控告他与纳粹合作,不得不取消演出,经德国联邦法院澄清,1953年才恢复演奏权利.吉泽金因受法国和德国音乐教育的双重影响,对这两国的作品都有深入的体会.他灵敏透明的指触和细致的音色变化加上微妙的踏板控制,使他成为阐释德彪西与拉威尔的权威.吉泽金一直追求清淡的表情,在演奏中强音都处理得很轻巧,他演奏的莫扎特也极有味道.</font></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 <h1>老年誓死登上峰顶的人.</h1><h3><br></h3><h3>艾克托尔·路易·柏辽兹HectorLouisBerlioz(1803年12月11日-1869年3月8日)法国作曲家,法国浪漫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生于法国柯特·圣·安得烈,1869年3月8日在巴黎逝世。</h3> <h1>马克上见过的德国女艺术家:</h1><h3><br></h3><h3>克拉拉·舒曼.外文名Clara Schumann国籍德国<br></h3><h3>出生地莱比锡出生日期1819年9月13日</h3><h3>逝世日期1896年5月20日</h3><h3>职业女钢琴家代表作品</h3><h3>钢琴协奏曲,钢琴三重奏,钢琴奏鸣曲,多首钢琴独奏曲。逝世地法兰克福所属时期浪漫主义。擅长类型艺术歌曲,钢琴独奏曲,室内乐。</h3><h3><br></h3> <h1>大珠小珠落玉盘:</h1><h3><br></h3><h3>米开朗杰利(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1920-1995),意大利钢琴大师。</h3><div>10岁进米兰音乐学院师从安福西学钢琴,1933年毕业,1939年参加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获一等奖后,博洛尼亚的马蒂尼音乐学院聘他当钢琴教授。二战后,米开朗杰利开始巡回演出,1952年因患病不得不中断巡回演出,在意大利几个城市举办钢琴高级班。1964-1969年米开朗杰利创办了一所钢琴天才学校,专收世界各国最有才能的学生。1968年,他移居瑞士。</div> <h1>辛德勒名单的小提琴声来自…</h1><h3><br></h3><h3>伊扎克·帕尔曼(ItzakPerlman,1945-),以色列著名小提琴家。4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成为终身残疾。自幼表现出酷爱音乐的天性,十岁上电台演奏,后进特拉维夫音乐学院学习。1958年曾赴美国参加“埃德。沙利文表演节”演出。移居美国后进朱利亚特音乐学校。</h3> <h1>德系禅宗:</h1><h3><br></h3><h3>谢尔盖·切利比达克(Sergiu Celibidache,1912—1996),20世纪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指挥大师之一,生前因个性桀骜不驯以及对于录音极其吝啬而饱受争议,身后却声名鹊起、自成一派并受到广大乐迷的追捧。切利年少成名,32岁即接替因政治原因不得不暂时离开指挥台的指挥巨擘富特文格勒临时担任柏林爱乐乐团艺术总监一职;后辗转出任瑞典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65-1971)、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71-1977)等职务;1973到1987年还担任法国国家交响乐团音乐指导;1979年起,切利担任慕尼黑爱乐乐团音乐总监直至在法国去世。</h3> <h1>二战的先知:</h1><h3><br></h3><h3>古斯塔夫·马勒 (Gustav Mahler,1860-1911),出生于波希米亚的卡里什特,毕业于维也纳音乐学院。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及指挥家。</h3><div>1885在莱比锡指挥门德尔松的清唱剧《圣·保罗》获得巨大的成功,后被聘为布拉格歌剧院指挥。还曾在莱比锡、布达佩斯、维也纳等地歌剧院任指挥,遂成为当代最伟大的指挥之一,是现代音乐会演出模式的缔造者。代表作有交响乐《巨人》、《复活》和《大地之歌》等等。</div><div>2016年10月10日19:30,古斯塔夫·马勒《升c小调第五交响曲》在第十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音乐会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出。</div><div><br></div> <h1>让斯坦威更快一些</h1><h3><br></h3><h3>格伦·古尔德 Glenn Gould 加拿大 出生地</h3><div>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 出生日期 1932年9月25日 逝世日期 1982年10月4日 加拿大钢琴演奏家 毕业院校 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 代表作品 J·S·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 主要成就“实验广播剧”《孤独三部曲》。</div> <h1>百岁巨匠鉴证世事变迁:</h1><h3><br></h3><h3>阿图尔·鲁宾斯坦(波兰语:Artur Rubinstein,英语:Arthur Rubinstein;1887~1982)美籍波兰裔犹太人,著名钢琴演奏家。1887年1月28日生于波兰罗兹,1982年12月20日卒于日内瓦。5岁登台演奏。后到柏林,经J.约阿希姆推荐,从K.H.巴尔特学钢琴,从R.卡恩和M.布鲁赫学理论。11岁在柏林由约阿奇姆指挥演奏W.A.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后到俄国、波兰等地旅行演奏,获得热烈赞誉。</h3><h3><br></h3><h3>是什么把那么多乐手歌者统一合谐在一场演出,是什么让勇者无畏,苦者释怀,当你无助时耳畔会传来南屏晚钟,当你矛盾时曼夫雷德交响在山谷间回荡.是真理的回声.是人类摸索光明的脚步.在音乐声中寻找幸福,获得启示,得到力量。巴赫的金币只是撞击才能发出福音。音乐没有您的聆听就没有生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