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布如是 — 荣昌夏布手工织造撷影

wp

<h3>古老技艺,传承千年。</h3><h3>夏布,中国最古老的布料,一种以苎麻为原料经手工编织而成的麻布。苎麻布在我国历史久远,古史载:"古者先布以苎始,棉花至无始入中国,古者无是也。所为布,皆是苎,上自端冕,下讫草服。"</h3> <h3>荣昌县地处重庆西部,夏布是荣昌传统的手工纺织品,素有"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的美誉。早在唐宋时期,"昌州产斑布"就已闻名遐迩。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农业部即授予荣昌县"中国夏布之乡"的称号。</h3> <h3>并不是所有的苎麻织物都能叫做夏布。那些用机织纱再用机械织机织出、宽幅、工业化的面料很难称作是夏布。只有纯手工的老工艺织造的苎麻布才是真正的夏布。</h3> <h3>历史上,荣昌夏布制作曾有"各乡遍地种麻,比户皆绩机杼之声盈耳"的盛况。如今仅有少数乡村部分农户在制作夏布,且大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作坊生产方式。</h3> <h3>夏布的织造主要大工序有绩纱挽麻团,挽芋子,牵线穿扣上浆,织布,晾晒整形等。</h3> <h3>绩纱挽麻团。</h3><h3>将自然漂白的苎麻撕开成片,卷成一缕缕,然后用手指梳成一根根苎麻细丝,揉搓连接成一根长线,最后以园筒为芯将麻线挽成麻团。</h3> <h3>细如发丝般的苎麻纱线。这种技术现在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有耐心才能做,一个技术熟练的老人一天只能制出几十克麻线。</h3> <h3>牵线穿扣上浆。</h3><h3>所牵的线是织布的经线。</h3> <h3>牵好线的一端,逐根穿过梭子,用竹片串联,固定羊角架上,另一头套在活动物体上,拉开一定距离,将牵线摊开用浆纱刷蘸上米粉浆均匀的来回上浆。</h3> <h3>传统的梳布刷子是竹根做的,梳布的时候,能更好的分开粘在一起的麻线,但缺点是用完之后要烘干,不然容易腐烂。现在大都改为熟料刷,不用维护打理。但据老手艺人说,还是竹根刷比较好用,梳出来的布更匀净。</h3> <h3>牵疏过程中要不断的对麻线进行修整,接断头,去瑕疵。</h3> <h3>编织前要检查每根经线的松紧程度,结实大小,粗细要求基本一致。</h3> <h3>挽芋子。</h3><h3>芋线是织布的纬线。用一根约三寸长的竹枝作为芋子芯棒,挽上麻线,要挽成两头小中间大的芋儿,织布时芋儿是装在梭子里织出纬线。</h3> <h3>挽芋子是由散户来做的。织布作坊的纬线芋子都是由村里各家各户的老人闲暇时间用双手挽成的。</h3> <h3>这是最原始的挽芋子,直接用手拿着梭子,把线绕在上面就可以了。老人说,这样既挽了芋子还锻炼了身体。象这样不停的挽,一天下来的报酬约4元钱左右。</h3> <h3>当地的村民发明了这种卷纬纱的小机器,但大多数村民仍坚持手工挽芋子。据老人们说,手工挽芋子织出的布更细密润滑。</h3> <h3>织布。</h3><h3>编织是经线和纬线按一定顺序以一定密度的交织。经线架在机器上按一定顺序排列,线的根数决定布的幅宽,线的长短决定匹布的长度。纬线装在梭子里,通过梭子在经线中穿梭完成经线和纬线的交织。</h3> <h3>走进织布坊内,才能听到有唧唧嗒嗒的机杼声。室内摆放着原始的木制织布机,篾筛、竹筐、麻线麻绳、木制构件,恍如穿越时空回到了男耕女织的农耕时代。</h3> <h3>织工安静的坐在织布机前埋头纺织,双手一刻不停地将梭子在麻线之间来来回回,双脚间或踩一下踏板,搭在柱梁上的夏布就一点点地增长着。仿佛一刻刻光阴悄无声息地爬满夏布的每个细小格子,让它浸染出历史的味道。</h3> <h3>每台织布机架上都挂有一件一头是蹑子一头是刀的铁制工具,用于编织中剔除线头毛刺。</h3> <h3>织布过程中,织工几乎一直重复同样的动作:右手掷出梭子,梭子滑过两排交叉的经线,左手接住梭子的同时,脚踩踏板,右手右手配合脚踏板顺势轻拉筘板,压实纬线。之后,左手掷出梭子……</h3> <h3>夏布编织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一个熟练的织工每天工作10小时,每月可得到2500元左右的报酬。</h3> <h3>如此宽幅的织机并不多见,宽幅夏布的编织难度也是最大的。</h3> <h3>编织完成后,要对面料进行仔细检查,剔除一些突出的纱头或瑕疵。面料上会有麻结或麻纤维拼接处,间或有褐色纤维参杂,这正是手工夏布的特征,形成自然独特的肌理效果而尽显面料的古而拙朴。</h3> <h3>晾晒整形。</h3><h3>将织好的布进行漂洗,然后拉伸拉直,放在竹架上晾晒。晒干整形后即是成品布了。</h3> <h3>夏布作为农耕时代的产物在当今工业化社会注定是小众的、边缘化的。在夏布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起一起艺术家、文化传播人士的关注,陆续有人对夏布进行产品开发,各种以夏布为原料的工艺品、家居饰品、服装等等陆续进入市场,但目前现状仍然是量少价高,尚未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h3> <h3>在工业化历程中,荣昌夏布由于其独特的生产工艺和远离中心城市的地理环境,完整地保持了手工生产的工艺程序,堪称传统纺织的“活化石”。2008年,荣昌夏布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