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谈及三毛,可能很多人对她的印象只停留在高挑的个子与披散的头发。于我的记忆,也不过是与荷西间"予我一匹马,与你仗剑走天涯"的洒脱与浪漫。但读完《撒哈拉的故事》后,我想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三毛。</b></h3> <h3><b>究其一生,三毛的爱情路并不圆满,两段失败的婚姻非但没有磨掉她对生活的热情,更是让这位世人眼中风尘仆仆的女子有着分外坚强的风骨,清心寡欲且又云淡风轻。她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决然的踏上了撒哈拉沙漠之旅,自由的追随与向往,想来便是对三毛一生最好的诠释了吧。</b></h3> <h3><b>如果说三毛一生的基调是悲惨的,那遇到荷西无疑是她不可多得的欢愉。《撒哈拉的故事》记载的多是两人穿越沙漠中的平淡生活琐事。用心感受最真挚的生活,然后用最真实的文字记述。三毛,就像沙尘纷飞的撒哈拉中最明亮的眼睛。</b></h3> <h3><b>即便活在保守的封建社会,可我一直觉得三毛的思想是自由的,就像她的身体,一直都在前行,每天都在路上。《撒哈拉的故事》以沙漠为背景,三毛更是诙谐的以流浪者的口吻记录一路上的真善美,其中《素人渔夫》便是记录当时自己与丈夫资金得不到周转两人最终靠打渔谋生度过难关的生命历程。并非欢喜之事,却也着实是轻松愉快的口吻。</b></h3> <h3>三毛在自己的文章中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从不依靠 从不寻找。活着的每天她都没有虚度,而是尽心尽力的燃烧自己,撒哈拉沙漠像是一个挑战,更像是一场修行。修行结束,生命即止。她丝毫不畏惧他人的眼光,敢于打破陈规,跳出死板的条条框框,勇敢而睿智。</h3> <h3><b>爱情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这大概便是三毛的人生态度。很多人会混淆自由与自我,总认为爱情与自由是不可兼得的。但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双方精神的充分自由和灵魂的高度契合,而不是出于自我考虑的道德绑架。三毛和荷西,可谓真正意义上的灵魂伴侣。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态度,希望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完这一生。</b></h3> <h3><b>从前推文看到一段话,一直印象深刻。"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你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有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遇不到的人。"或许此时的我们正被生活的琐碎而羁绊,麻木不仁的重复同一生活节奏,三毛的生活可望而不可及,但无论如何,请记得,永远保持自己年轻的心,永远别放弃对自由的追随和对爱情的向往。你的生活里,你就是三毛。</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