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早晨睁开眼睛一看,已经快七点钟了,从昨天晚上二十一点半算起,足足睡了九个多小时,难得的自然醒,难得的婴儿睡。 昨天群里约伴爬山,没有一个人回应,心里有点说不出的失落,只好一个人独行了。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好处,独来独往,走停自由。喝了一杯茶,带了一个烧饼就出门了。 直到上了公交车也没有确定去哪里,在车上还在盘算着,无目标的生活,无组织的纪律,有时候让人觉得丝丝的惑和无奈。车到终点下了车还没有定下往哪里走。 是去平顶山转转回家,还是走的更远一些?当自己内心处于纠结的时候,往往一个偶然的因素就会促成你立马作出选择。看着二环东路乱七八糟的修路施工现场和空中飘扬的尘土,心里马上产生了逃离济南的想法,那怕是远离芜杂的尘世一天。所以就毫不犹豫地直取浆水泉,杀向藏龙涧。</h3> <h3> 走在路上,实际上心里还是希望有个伴。这时发现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男人在路边举了一面小彩旗,旁边站着两个背着包的年龄相仿的女人,凭经验知道这是一支爬山的队伍,便凑上去问他们走那条路线,啥时间出发,心想如果合适就入个伙,跟着走。那个男领队说,定的九点集合,还有几个人没有到,我低头看了看表,已经九点一刻了。哎,哪里都能碰到不守时的人,这能怪人吗,该死的济南的路,你太不让人省心了。想想自己到珍珠泉宾馆开会都是提前两个小时出发,也是醉了,我家还是在那个老地方啊各位!想到这里,我决定还是走吧,指不定他们的同伙要到什么时间才来呢!我又不是他们的师傅,我等得着吗我。 有句话叫作怎么吃进去的就怎么吐出来,这句话用来比喻爬山也是一个理,你怎么上去的就怎么下来,怎么下来的就怎么上去,从起点到终点,不管你爬上爬下多少次,海拔差最终为零。一旦确定了目标,就是一条不归路。 今天的天气还是不错的,冬日的阳光懒洋洋的撒下来,照在身上暖暖的很受用,走进山林以后看到,山路上背阴处的雪还没有花完,一簇一簇的白色将小径显得那么的深沉厚重,花阳处虽然没有雪,但冻土开始融化,不时会有一段泥泞路段,不过不影响走路,清新湿润的空气,呼吸起来就像吃了薄荷一样清凉,忍不住地大口大口深呼吸,当然也有久梳爬山憋得喘不上气的原因,还时不时的来个"一二三四",联络一下有没有熟悉的友军。</h3> <h3> 虽然师傅孤身单影,路上爬山的人似乎比往日多,人多的时候没有体会,一个人的时候看到的人特别多。教授,这里是不是有心理变化的原因啊?走着走着,身边追过来一只独驴,马上主动搭讪起来,他说你是不是经常在羊头山活动啊,我仔细端详了他几眼,不认识啊,我问你怎莫知道啊,他说我看着你手里的打狗棍面熟。妈呀,真是天下何处无芳草,何愁前路无知音,原来认棍不认人啊,那条棍子就是登山人的象征。到此我也进一步加深了对权杖的认识和体会,这真叫爬山处处有学问,开窍不定哪一时。那就跟着这位一起走吧,自己不觉加快了脚步,可是跟了一会儿就气喘起来,跟不上趟了,遇上山林高手了,作罢,作罢,只好作罢。你们以后谁要还嫌师傅走得块,我就跟他急! 不怕慢,就怕站。几个小时的山路咱要柔着点,小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头。继续赶路,前边传来了一男一女的说话声,及至走近,眼前的景象是这样的,那男的个头比师傅矮两寸,背了一个很大很久的登山包,一看就知道驴资很深,那女的身高比教授多三指,两手空空,穿着一件崭新的探路者,从走路的姿态看不是经常爬山。你要问我,他们两个是啥关系,我也不知道。真是应了那句话了,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只要对眼了,走山路也能走到一起来。 对面来个熟人,赶忙上前打招呼,原来单位的老同事两口子和他的邻居两口子,他们是从龙洞那边过来的,根据会面的地点推算,他们出发的时间早,中午前就会从浆水泉下山,下山了去哪里吃饭咱就不管了,又不请咱去吃,估计那个淮扬菜馆和墨香栗粟他们肯定不知道,咱也不告诉他们。 告诉女士们一个惊人的好消息,在那个几条路的汇合交界处,有好事者专门修了一个简易卫生间,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挡得挺严密的,以后方便方便了。</h3> <h3> 路上随手丢的垃圾依然不少,据逍遥游户外的一个小伙子说,他们群昨天专门组织捡垃圾了,他有事没有参加活动,今天一个人来补户外课了,看看人家,这精神是不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俩对不文明的行为表达了不满和愤慨。师傅想,咱不能光说不练,下次咱们也带个大袋子捡垃圾,咱们专门捡易拉罐和矿泉水瓶,下山还可以卖钱,资源再利用,以实际行动落实国家节能减碳的口号。把卖废品的钱攒起来,积少成多,关键时刻好为人民服个务,给慈善会减少点压力,免得郭美美们每年都要厚着脸皮搞一日捐。 那个小伙子也不是我的对手,转眼功夫就不见了。奥,都比我走得快啊,我偏不和你们走一条路,让你们落不下。进了沟底我发现了一条岔路,从来没有走过,机会来了不能放过,穿旧鞋走新路,一个人好说,走到哪算哪,大方向师傅心里有数。果不然,走到了黑峪庄对面的涧顶上。几块突出的石头立在崖头上,脚下就是几十米深的谷,探头一看,下得我打了个寒颤,额头冒出冷汗,段总是万万去不得的。扭头往旁边一看,又吓了我一大跳,你倒是什马?先前的那头强驴正坐在石头上晒太阳,哈哈,走得快有什么了不起,这不又在地头等齐了。 顺着涧边一条直上直下的石头路,七拐八拐就下到了蜚声驴坛的藏龙涧,这时天已近午,涧底的人也多了起来,其中有一帮德州队伍,老老少少,浩浩荡荡。正跟着那头强驴快步如飞的走着,师傅顺过劲来了也不慢。突然耳边响起了一声熟悉的声音,""叔叔",奇迹发生了,抬头一看,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笑嘻嘻的站在了我的面前,这不是俺侄女吗?俺亲侄女!几个月不见,也参加户外活动了,时尚吗潮流吗?看来我这个老叔叔不落后啊!嗯,鼓励两句,各奔前程。再见,小心石头!</h3> <h3> 早晨起晚了,连师傅心爱的面条都没有做,只吃了两盒酸奶就出门了。时至中午,也不觉得饿,那就先赶路吧。人每天吃三顿饭,完全是刻板教条的约定俗成,饿了就吃,渴了就喝,困了就睡,当是天条。龙问人生下半场如何过,把这当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吧。一口气就爬上了一线天,坐在石头上歇息一下,喝口水。看着铁丝网旁边的小路,忽然觉得有件事非做不可,就是要到报恩塔上看看去,来过藏龙涧数十次从来没有去过,那里就是济南八大景之一的锦屏春晓所在位置,虽然现在是冬季,先去探探路,明年春上再来。山不转人转,这段路距离不是很远,但要从山顶下到报恩塔处稍微有点难度。正在我独自一人探索前进时,发现前边太阳下的石板上坐着一个人,走近一看又是那个趁我和侄女说话档口走了的那头强驴,我今天跟强驴飚上了,冥冥之中他走到哪儿我跟到哪儿。哪位老弟要吃饭了,挺丰盛的啊,欺负我只带了一个莱芜火烧啊,馋我啊,两个易拉罐青岛啤酒,一个二两半的白酒壶,其他的好吃的一大堆,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快走,眼不见心不烦。</h3> <h3> 实际上,一个人走一条新路,心里多少会有一点发虚的,走起来也格外小心。当三转两转来到报恩塔近前的时候,一圈一圈的铁丝网挡在了眼前,崭新的园圈铁丝障碍是刚刚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的,一个摄像头对着过来的小路,一块立在铁杆上的牌子上很客气的写了两行字:尊敬的游客朋友,前面是军事禁区,请你马上离开!客气中透着说一不二的威严,使人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正在我犹豫不定的时候,林中传来了说话的声音,并且是女人的声音,顿时心头一喜,有人啊,有人就好。可以想象,当人处在孤立无援、孤独无助的境地,聆听到几句人话是多么的令人温暖和兴奋啊!顺着踩踏的痕迹,仔细端详了一下,沿着铁丝网前行不远,被人能开了一个豁口,踩着铁丝网刚好可以进去。艳遇在不经意间出现了,三位打扮入时的漂亮女士正在塔边照相。坐塔的山头很小,是在涧中突出的小山顶上,三面悬崖一面背山。我等她们三人照完相后,过去转了一圈,龙洞寺就在正下方,房子是新修的,几通石碑立在院中,侧面的崖壁如刀削般平直,有上百米高,对面的三秀峰挺拔碧翠,就像三位仙女在梳妆,龙洞天坑深不可测,眼前的修于宋代的七级报恩塔,历经上千年完好无损,直插云端。宝地也,果然名不虚传。</h3> <h3> 后来才知道,三位女士不是一伙的,也是路上临时搭伙的。其中两位年龄稍长一点的照完相之后开始吃饭了,饭后要下到涧底再到佛峪,然后从白云山返回,从她们从容不迫的态度和对龙洞一片的线路了解,确认她俩皆资深老驴也。那位年龄少小的不随她俩继续驴游了。师傅有意放慢脚步,等那位女士上来后,问她,一个人走不害怕吗,她说,山上人多,没有什么可怕的。看着眼前这瘦弱娇小玲珑的汉子,心中肃然起敬。没话找话,问了问从哪里上山的从哪里下山,师傅还故意装作不知道的样子问了几条路,人家都对答如流,山上真是卧虎藏龙,十步之内,必有高人啊!她告诉我不要从龙洞门口下山,那里施工搞得太脏,师傅抬眼望了望远处劈得面目全非的山坡,塔吊林立的工地和工程车辆卷起的一条条土龙,我接受了她的建议,我千辛万苦来爬山为的是洗肺的不是吃土的。她说,你跟我走,有条去西蒋峪的路可以到公交车站。是的,我找这条路很久了,有一次和陈师傅一起找过,结果走到了一片工地上。我就默默地跟在她的后面走,这小女子的脚步非常轻快,转眼间就把我落下了很远,艳遇就这样不情愿的结束了。时代真是不同了,大男人赶不上小女子,惭愧惭愧,还当加油训练。把人跟丢了,感觉到饿了,原来是没有吃饭的原因啊,晌午头都过了,赶紧找个向阳处吃饭。</h3> <h3> 故事到这里本来就结束了,吃了火烧后也没有停顿,继续赶路。在中井村南,开始遇到的那头强驴又出现了,还有一对年轻的夫妻。问了一下小夫妻他们走中井村,村里我走过两次,第一次是爬山迷路了摸过去的,这也是师傅第一次爬藏龙涧的经历,到了村里又怕又渴又饿,找了个小商店,一口气喝了三瓶啤酒,啃了好几包鸡爪子。还有一次是专门走的,感觉在水泥路上走特别累脚。这时发现那强驴沿着一条小路上了山头,就是西蒋峪老村西边的一溜山,我就远远的跟着走上了这条新路。爬上一个山头以后,发现要下到垭口还要爬上一个很高的山头,心里后悔了,后悔也晚了,只能硬着头皮前进了。在山上看到,西蒋峪片区的公务员小区,已经占到了山边,感觉就是拥挤,乱!中井村的沟里也盖满了高高低低的楼房。最后从宝坻山庄,逸城山色下山,现在看那里的房子环境还真不错,据说旁边的辅仁学校也很好。我们的房地产专门家,不到这里买套房?</h3> <h3> 回到家正好三点,走了五个小时山路,估计有十五公里远。洗了个热水澡,泡了一杯新茶,美美地喝起了,用红烧牛肉炖了一锅白菜豆腐,干扒了一大碗,因为心里还惦记着吃喝柿,没有敢喝几杯,遗憾。躺在床上记下一天的经历,自言自语,活动活动脑子,调动一下快要干涸的文思泉,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感觉非常很不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