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朓楼

赫連。醉陌

<h3 style="text-align: left;"><i><b>谢朓楼遗址时代为清,位于宣城市府山路。谢朓楼,又称&quot;高斋&quot;、&quot;北楼&quot;、&quot;叠峰楼&quot;。</b></i></h3> <h3><b>公元494-496年,南齐著名诗人谢朓出任宣城太守时在郡治之北陵阳山顶构建一室,名曰&quot;高斋&quot;。唐初在旧址上建&quot;北楼&quot;,以后历代均有修葺。遗址现存面积1100平方米,高9米。谢朓楼历史悠久,自唐宋以来,李白、白居易、文天祥等文人雅士登楼凭吊,赋诗抒怀,堪称&quot;千年历史名搂,宣州文化瑰宝&quot;。</b></h3> <h3><b>谢脁楼位于宣城市区中心,是一座文化名楼。它不仅是宣城的地方标志,而且也是中国传统诗歌文学的一处标志。</b></h3> <h3>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quot;大谢&quot;谢灵运同族,世称&quot;小谢&quot;。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quot;竟陵八友&quot;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quot;永明体&quot;。现存谢朓诗二百多首,其中山水诗的成就很高,观察细微,描写逼真,风格清俊秀丽,一扫玄言余习。写景抒情清新自然,意境新颖,富有情致,且佳句颇多。</h3> <h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城(今属安徽)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全诗语言明朗朴素,音调激越高昂,强烈的思想情感起伏涨落,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腾挪跌宕、跳跃发展的艺术结构完美结合,韵味深长,断续无迹,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h3>